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现代社会,教育往往是社会转型期社会变革的重要领域。而转型期社会中的教育变革又往往面临着一些共同的矛盾,这些矛盾既是社会转型过程中诸种社会矛盾在教育领域中的折射,也是教育自身发展过程中积淀和衍生的问题的集中反应。转型期的教育变革既是化解旧矛盾的过程,也是生成新矛盾的过程。面对矛盾,教育变革的积极策略应是在矛盾中寻求统一。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教育变革是社会转型期教育变革的一个典型案例,其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值得认真研究和反思。  相似文献   

2.
苏联解体后,伴随着俄罗斯高等教育的全面改革,俄罗斯高校学生事务也经历了从泛政治化到去政治化的改革历程,形成了俄罗斯高校学生事务的独特模式。随着俄罗斯高等教育变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博洛尼亚进程的推进,从继承到变革、从民族化到国际化的矛盾发展,将是俄罗斯高校学生事务现代化发展的总体趋势。  相似文献   

3.
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在教育过程中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以教和学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是学校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师生双方在教育活动中既统一,又对立,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矛盾.  相似文献   

4.
汉字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些由表意文字的独特性质所决定的基本发展规律,其中,从无序到有序,既对立又统一,在这些规律中表现尤为突出。前者主要表现为构形、书写、字际关系的无序到有序,后者主要表现为繁化与简化、记号化与表意性、变革与继承的对立与统一,这两条规律是促使汉字走向优化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5.
在全面落实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宏观背景下 ,如何推动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和发展 ,进一步把好“主渠道” ,唱好“主旋律” ,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显得尤为重要。1 .正确认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继承和创新是贯穿政治理论课改革的一对矛盾。两者既相互区别 ,又相互联系 ,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继承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我国社会主义大学政治理论教育已积累了五十多年的经验 ,从领导体制到管理模式 ,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 ,形成了一整套做法。我们对行之有效的经验和传统 ,要坚持、继承。同时还要注意吸取国外人文科学教育中一些合…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最新<国家数学教育标准>的特征是继承与发展的产物,既有统一要求又有开放的空间,既有明确的内容标准又有明确的评价标准.尤其值得我们借鉴的是: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继承优良传统的关系;义务教育阶段国家通过规定必学的最少内容以及最低标准实现统一要求;高中阶段的多样性选择要有利于数学教学的真正实施.  相似文献   

7.
创新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创新教育的实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诸多主观和客观因素。为此,学校进行创新教育必须处理好如下几方面的关系。   一、正确认识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继承与创新是创新教育内部矛盾运动的表现。继承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创新是继承的发展和提高。创新教育是在继承与创新的矛盾运动中发展的,它根植于继承,成长于创新。继承性表明创新教育的前后相继关系,是量上的积累和延续。而创新性表明创新教育的质变和飞跃。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是对立的统一。因此,创新教育必须融合我国古代直至…  相似文献   

8.
为了适应当今世界经济、技术的发展,俄罗斯提出了国家统一考试的改革方案。该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受到前所未有的考验,问题突出反映在学生个性发展与国家统一要求、保证受教育权利与创新人才的选拔、保持优秀教育传统与考试制度改革之间的尖锐矛盾等方面。俄罗斯国家统一考试应在解决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一、关于矛盾的含义1.辨析:矛盾就是事物内部既互相排斥又互相斗争的关系。此观点的不足之处有两点:一是只看到了矛盾的斗争性,而忽视了矛盾的同一性,因为矛盾双方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二是把事物自身矛盾双方对立性的关系仅仅理解为在事物内部存在是不妥当的,它也存在于事物之间。例如,学校里的教和学是学校内部的矛盾,它们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而学校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也是既对立又统一的。2.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各有哪些表现?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是对矛盾双方之间所有“对立”和“统一”的具体表现形式的抽象与概括。…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环境是一种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其时立表现为社会环境与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之间的矛盾.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自身建设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环境是解决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矛盾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1.
教育场域中的贫困大学生群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高等教育收费制度改革的深入,高校贫困生问题日益突出。大学生贫困不仅在于经济和心理层面,更为根本的是他们由于社会生活环境、受教育经历等造成的文化资本占有数量和效用上的贫困,他们的惯习在与教育场域的逻辑相冲突时所采取的策略不利于个体的长远发展。因此,应推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关注贫困大学生的生存困境,完善国家贫困生资助体系;建立弱势群体补偿制度,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自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政治、经济体制发生了深刻的转型,对高等教育观念和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2001年,作为教育变革重要内容之一的国家统一考试在俄罗斯开始试行。在对俄罗斯实行国家统考进行初步探析的同时,得出统考继续实施并应逐步趋于完善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德国教师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是教师教育高度发达的国家,高质量的教师教育不仅支撑了德国的基础教育,而且为德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分析了德国教师教育的现状和特点,提出了对我国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借鉴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14.
苏联的解体不仅给新时期的俄罗斯带来经济和政治上的骤变,而且也深深地影响了俄罗斯人民的文化、科学、教育等方面的生活。作为教育大国的俄罗斯不仅出现了高等教育领域中前所未有的许多新现象,并且还遭遇了许多未曾预见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日本针对新的国际形势的需要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所产生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调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称为日本教育史上的第三次教育改革。日本的第三次教育改革是社会和教育自身各种矛盾激化的结果,是日本教育的自我审视和自我完善。日本第三次教育改革的经验和启示,对我国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二战结束后,在美国占领军的监督下,日本进行了历史上的第二次教育改革。这次教育改革是继明治维新后日本进行的又一次全面、彻底的教育改革,它不仅使日本国民的整体素质得到普遍提高,同时,为社会培养出一大批中、高级科技人员,以及适应经济高速发展需要的熟练劳动力,为日本经济起飞,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奠定了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走向大国的中国需要重视作为重点发展的东北亚地区的崛起,这种崛起不仅仅在于东北亚的中、俄、日、韩、朝及蒙等六国经济发展,更重要的是实现持续发展中达致和平与稳定,因而教育的转型和崛起十分重要。在此,借鉴国际及珠三角教育合作经验,探讨全球化时代东北亚教育崛起的战略思路,建立区域教育合作发展机制,构建中国教育高地,推进地区繁荣与稳定,形成中国走向大国需要的重要区域环境和发展基础。  相似文献   

18.
Russian higher engineering education is undergoing radical reform caused by the new political and economic situation in Russia. The aim of the reform is to develop a flexible system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under market economy conditions, considering customer interests and international tendencies in engineering education. The major concepts and principles of a complex system for assessing and monitoring the quality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are outlined.  相似文献   

19.
劳动既是劳动者个人赖以生存和身心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推动力。在高职院校中开展劳动教育,不仅是我国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紧迫需求,也是高职教育立德树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必然要求。在明确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存在的不足及主要原因,提出了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策略和途径,并以具体课程教学改革为例,展现了基于劳动教育的课程改革思路和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20.
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是两国通过发展经济而实现由落后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国家跨越的重大事件。尽管改革初期俄国实现现代化的条件明显优越于日本,但由于改革领导者坚持沙皇专制统治,反对君主立宪制度,不仅损害了本来就非常脆弱的改革机制,同时也严重地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而日本明治维新则是经济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同步进行,政治体制长期保持稳定,是大限度地激发了改革所带来的活力。从而导致日本后来者居上,在诸多方面赶上甚至超过了俄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