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路遥的<人生>中,高加林的人生悲剧有着特定的社会原因,而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从马斯洛的心理需求层次进行研究,同时融入弗洛伊德的潜意识、本我、超我等心理学理论,对高加林的人生悲剧进行透视,挖掘特定年代人们心理的复杂性,从而得出高加林的人生悲剧是由他复杂的社会心理造成的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2.
谈小说《人生》的爱情悲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遥小说《人生》中,主人公高加林与刘巧珍和黄亚萍的爱情,从结果来看都是悲剧。高加林与刘巧珍爱情悲剧产生的原因,是文化上的差异和环境的变化。高加林与黄亚萍爱情悲剧产生的原因是城乡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人生》通过对高加林、刘巧珍等人物形象的塑造,反映了在社会变革的大浪潮下,不同人物命运的变化。在复杂的矛盾中,展现了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知识青年的悲剧抗争史。主人公高加林的典型性引来各种褒贬不一的评价。对高加林的形象分析,既要着眼于大的社会背景,也要注意把握人物自身原因。  相似文献   

4.
似乎还没有结束痛苦的孕育过程,他便满头大开地从人生的沟沟坎坎里走出来,疲惫不堪地站到人们面前。他叫高加林,是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中的主人公。对于高加林的人生悲剧的性质,评论界众说纷法,有人说高加林是狂热的人个主义者,咎由自取;有人说高加林的悲剧是社会内部的邪恶势力造成的;也有人说他的悲剧是社会复杂矛盾的必然结果—…·,这似乎成了文艺理论界一个颇富争议而又难有定论的论题。本文试图就此作些粗浅的探索。让我们来看看高加林颇富戏剧性(自然这出戏是悲剧)的人生历程。作品是从大队书记为安插自己的儿子而下掉…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路遥著名小说《人生》中的主人公高加林和近年来涌出的乡村题材电视剧《乡村爱情》主人公谢永强,都生活在农村,都不满足于生活现状,为事业和爱情不懈奋斗,同样付出了青春和汗水,却有着不同的结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使农村青年完成了由“高加林”到“谢永强”的嬗变,其爱情观、事业观也更加成熟。  相似文献   

6.
张永洁 《华章》2007,(4):125-125
本文从人生的视角解读电影《人生》,从"内我"与"外我"的困惑,人生的两难选择,人生的荒诞性等三方面分析电影《人生》中,主人公高加林的形象,从新审视人生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于<人生>中黄亚萍对高加林既像保尔、又像于连这一评价,研究者更多地看到加林与于连的相似性,而几乎没有注意到在加林和保尔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相似之处.保尔作为路遥所特别喜欢的作品中的主人公,自然会影响到路遥笔下人物的塑造,使加林带有了和保尔相似的个性.  相似文献   

8.
高加林的性格十分复杂,是路遥塑造的经典的文学典型,同时也是中国当代文学画廊中不朽的文学形象。高加林想要实现自身的价值,想拥有美好的前程与完美的爱情,并且为此表现出非凡的进取精神,但是高加林最终没有能坚守自己的信念与原则,致使他的这些追求均以失败而告终,他的人生充满了悲剧色彩。认真分析小说,可以发现造成高加林人生悲剧的原因既有社会层面的因素,又有他个人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相似的写作背景出发,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哈代和路遥小说中主人公裘德和高加林的相同点与不同之处,以期为我国当前城市化进程中众多离开故土出外打拼的农村青年提供人生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中篇小说《人生》是路遥的一部名篇。自从《人生》发表以来,分析高加林人物形象、阐释城乡二元对立等的学术类的文章已俯拾皆是,笔者以大马河桥来分析高加林的几起几伏。大马河桥在小说《人生》中多次出现,作者重点描写的有四次:巧珍在桥上等高加林卖馍返回、高加林在桥上等巧珍"卖馍"回来,高加林送巧珍红头巾,高加林与巧珍分手,高加林工作被查回村时路过此桥时感慨颇多。笔者以为,大马河桥不但见证了高加林的起起伏伏,同时桥也隐含了更深层的含义,诸如农村文明与城市文明之间的对立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该文通过对路遥《人生》的文本分析,指出主人公高加林因农村环境的改变开始背离土地追求个人利益的合理性,其中既包括农村环境"异化"的原因,也包括主人公自身对身体卫生和精神清洁的内在要求,进而分析了路遥创作该小说的叙述动力与心理轨迹。最终,路遥通过《人生》为青年提供了一种模糊的人生道路。  相似文献   

12.
《人生》是一部表现新旧交替时期、城乡交叉地带一位富于进取的年青人走过的颇富戏剧性的人生道路的作品。它是著名作家路遥献给钟爱他的读者的一部现实主义佳作。本文拟从思想内涵、人物形象及艺术特色等方面,对这部作品作一点分析与研究。一部内涵丰富的现实主义作品《人生》以主人公高加林短暂而又曲折的生活道路为线索,描写了当前农村和城镇变革时期的社会风貌。分上、下两篇。上篇写高加林被权势者挤出教师队伍后的苦闷、心酸和挣扎。其中有父母的疼爱,乡亲的关切和农村姑娘的真挚爱情。下篇写高加林被安插在县上工作后如何志得意满…  相似文献   

13.
感悟《人生》路遥的小说《人生》在80年代轰动一时,触动和鞭策了一代人。小说主人公高加林的人生经历可谓辗转曲折。梦想与希望在他身上失而复得,又得而复失。在我看来,他的这一段人生历程就如同一个圆形跑道,起点也就是终点。他有才华却难得志,有理想却难实现。故...  相似文献   

14.
路遥的小说《人生》主要讲的是上世纪80年代,生活在城乡结合部的知识青年高加林离开农村进城,在城市里奋斗打拼,又无奈被迫还乡的故事,其戏剧性的人生际遇,不仅照见了现代性精神追求下年轻一代人难以安放的心灵,也穿插串联起一段权衡得失的恋爱故事。由于时代环境的限制,小说的男主人公不得不暂时妥协于命运,留在了农村。通过故事文本细读和人物形象研究,可以看到高加林身上折射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无数农村知识青年正在面临的相似处境,反映了不同时代的年轻人都面临人生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15.
人生岔路口徘徊的高加林,在"城乡交叉地带"何去何从的艰难抉择中迷失了自己、迷失了爱情、迷失了人生.高加林的悲剧命运给当代青年以深刻启示:人生岔路口何去何从,要慎重选择.  相似文献   

16.
一部优秀的作品总是要引起争议的,《人生》就是这样一部作品。至于主人公高加林的形象更是众说纷纭:有的说他是爱情悲剧的主要制造者,是当代的陈世美;有的说他象欲达个人的目的而不择手段的于连;有的说他是一个积极进取的青年英雄形象,是当代的保尔。他成了一个可以升天堂,又可以入地狱的人物。笔者以为,高加林就是高加林,他不升天堂,也不入地狱,他在人间。而这一形象的典型意义也在于此。下面就谈一些肤浅的认识,就正于方家和同龄人。  相似文献   

17.
在《人生》这部小说中,高加林同刘巧珍和黄亚萍二人间的感情纠葛,构成了故事发展的主要矛盾,这也正体现了人生中面临的那种爱情与事业相互冲突时而产生艰难选择的悲剧。文中悲剧的发生虽与主人公自身的个性缺陷和面对考验时所做的选择有主要关系,但也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密不可分。在整部小说中,巧珍的文化缺失,亚萍的自私性格,以及高加林错误的人生价值观都是造成悲剧的原因。他将自身执着的人生价值的实现仅仅理解为自己世俗的社会地位的不断递增,这对人生价值是一种较为肤浅的理解。总的说来,文中的爱情悲剧所体现的人生价值观引发了读者们对人生更为深沉的思索。  相似文献   

18.
人生,作为青年个体的人生,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事业和爱情。《人生》中的高加林在这两个方面都是以悲剧而告终。《人生》的深刻之处,在于作者深入挖掘了造成高加林  相似文献   

19.
《人生》中人物悲剧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生》是把历史的聚光镜对准了城乡交叉这一特殊地带的人物命运和爱情悲欢。高加林和刘巧珍是具有典型性和复杂性的悲剧形象。对于高加林应看到他追求自身发展愿望的双重性:一方面是肯定这种愿望中包含着积极进取,大胆创新的因素;另一方面是导致他人生悲剧的根本原因之一,即个人理想游离于社会理想之外。  相似文献   

20.
路遥小说《人生》中的高加林出身于农村,而又充满着对城市的向往。他进入城市的渴望彰显现代性的诱惑和魅力。在“城”与“乡”之间,作为“城”与“乡”的双重“他者”,高加林的人物形象得以丰满地呈现.而这种城乡之间的张力所凸显的现代性因素为解读《人生》提供了新的观照视野和阐释角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