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颜真卿是我国唐代著名的书法家,兼收并蓄是其书法艺术风格的一大特色。他大胆地将不同的书法范式和书体有机地结合,使其书法艺术得以创造性地表现,《裴将军帖》正是这一艺术探索的典型范例。本文论述了颜真卿这幅字帖的艺术特色及其对现代视觉艺术创作所具有的美学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墓志是古代石刻的重要表现形式,亦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且蕴藏着丰富的书法艺术价值。唐代墓志艺术内涵丰富,文字书体多样,志文多用楷书。由于北朝后期曾发生文字复古现象,因此唐墓志中出现了许多隶书。唐太宗倡导行书入碑,于是唐墓志中又有了不少行书。从而形成丰富多彩的墓志书法,它以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成为我国古代文化的宝贵遗产,具有重要的书法史学价值与书法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3.
唐代应试诗对谢朓诗歌的接受,是受到唐代科举的影响.唐代科举重视进士科,应试诗成为了科场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种情形下,《文选》被奉为圭臬,其中对谢朓诗歌的学习行为表现突出.科考命题对谢脁诗歌的重视,表现在谢胱诗歌原句被九次化用为试题.由应试诗可见,唐科考士子对谢朓诗歌的学习是积极主动的.以谢朓诗为题的科考主要集中在中唐时期,这与主考官的文学偏好有关.谢朓诗歌在中唐时期得到了广泛的接受,得到了来自官方的认可,致使文人争相学习谢胱的诗歌.  相似文献   

4.
书法艺术的欹中取正之美体现了动态平衡的审美效果,具有生动的神采,表现出灵动、骏健、奇险、潇洒、奔放等审美意境。仰俯、转侧、向背是书法欹中取正的主要结构规律。书法史中的不同书体作品具有丰富多样的欹中取正的审美风貌。  相似文献   

5.
望都县文物保管所收藏有一通清代的科举学田碑,碑文记载了清初望都县知县张京瓒兴学田,供养望都周边学子治学科举的事迹.科举与学田的联姻是一个创举,它使科举制度真正走向了平民,将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的功能扩大化,对宋、元、明、清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此碑是科举学田制度的实物见证,为研究清代科举制度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相似文献   

6.
了解了东巴文字的特点、书写工具和艺术特点,并与汉字书法艺术做对比,可以看出东巴文字书法艺术受到汉字书法的影响以及它和汉字的区别和联系,有助于人们对东巴文字书法艺术的发展提出新看法。  相似文献   

7.
欣赏者及书法艺术作品,即书法艺术欣赏的主客体,构成它的双边关系。作为一种动态的审美认识过程,书法艺术欣赏可分为准备、感知、理解、再创造及共鸣诸阶段。  相似文献   

8.
唐代书法艺术发展达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顶峰,各个阶层都对书法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唐代公主也表现出了较高的书法艺术方面的修养。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唐代女性地位的普遍提高,受教育的权利得到实现;公主日常就很重视书法学习,加之社会上书法学习蔚然成风,皇室重视培养;公主身份尊贵,有较好的客观学习条件,所以唐代的很多公主都在书法艺术方面有杰出的表现。  相似文献   

9.
科举选拔人才,教育培养人才,与科举关系最为密切的莫过于教育。明清教育的兴盛相当程度上依赖于科举,人们的科举观念和态度,在教育中有着相应的反映。明清教育体系,从官学到私学,从教育体制到教育主体无不表现出以科举为核心的各种状态。学校、私塾、书院原本相互补充的教育体系,逐渐发展为秉持应考科举的同一理念,各级教育的体制与实行形成了巨大反差。  相似文献   

10.
《聊斋志异》写了各式各样的鬼,学人亦多有品评。但其中的“鬼书生”,做为一个群体,却鲜为人论及。本文正是从这个角度对它进行了探讨。群体的鬼书生,既有突出的共性特征,又有各自鲜明的个性性格。它们表现出的那种“科举情结”,实际上是封建时代广大读书人的悲剧。“鬼书生”们的身上显然有着蒲松龄的自况,它是蒲松龄刺向科举弊端的利剑,也是《聊斋志异》世界中不可或缺的一组群像。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的中国书法不仅要在传承上努力讨生活,还应当有所创新,有所突破,有所拓展。当今"水墨书法"已成为中国书法发展中一个重要门类,"水墨书法"具有"现代书法"属性,但它又有别于"现代书法",它具有其墨韵、书写性和形式感三大艺术主要特征。"水墨书法"的出现顺应了大艺术发展规律的,水墨书法作品的创作已体现时代特征和个人的思想,并通过各类展览进入神圣的艺术殿堂,被更多的阅读者所接受和欣赏。  相似文献   

12.
书法这门传统而古老的文化,在数千年的发展传承过程中与中国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书画同源"暗示着这一姊妹艺术的密切关系。力图从书画艺术一脉相承,具有共同的的渊源;书画艺术各立门户,具有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诸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随着武术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与发展,武术的防身功用、健身价值、文化意义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武术人才尤其是武术专业教师、教练员的需求量增大,其培养工作意义重大。以书法艺术与武术的相互联系为切入点,分析两者在技艺学习过程中的相辅相成的相通之处,探讨普通高校武术专业课程中开设书法课程的价值和意义,以期为普通高校武术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翔实的史料和动态眼光,分析了中国诸多历史朝代中书法与文化教育之间较为密切的联系,认为书法是最大众化的艺术形式,也是最具中国文化含蕴的艺术。  相似文献   

15.
书法美的本质属性是抽象线条的艺术组合,但人们在创作书法或欣赏书法时,往往会受到客观世界具体形象的启悟,产生联想,从而使抽象线条中寓有一定的形象性。这种形象毕竟不是形象本身,而是依附于抽象表现的“似而不似,不似而似”的自由联想。书法艺术这种形象的联想与异化,正是书法线条本身的抽象与综合,这种形象思维是美的艺术作用的显示。  相似文献   

16.
王铎是明末清初的一位大书法家。书法宗王羲之、王献之。狂草笔力雄键 ,结体险峻 ,节奏强烈 ,个性鲜明。他高举改变书风大旗 ,以挽救明末书坛由婉约尚姿渐至媚俗的颓风 ,卓然成为一代书法大师  相似文献   

17.
在文化生态建设背景下,书法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显现其广泛的群众基础,呈现出大众化发展的趋势。深刻把握书法的文化本质,探究文化生态建设背景下的书法教育策略,对于推动文化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当前保定市小学书法教育存在着书法师资培训不到位、书法教材不系统、教学组织不到位、考核方式不健全等多方面的问题,造成了小学书法教育质量低、效果差的局面.学校、教师和家长要认识到书法教育对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意义,形成教育合力,促进书法教育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9.
滇中通海草书大法家阚祯兆在进京会试之前,一直遵循儒家崇儒致仕的理想,并将儒家思想外化成典雅沉着、华美畅达的草书艺术风格。他会‘试落第特别是隐居后崇尚道家,书法风格一变而为洒脱飘逸、平和简静。复出后,其书风愈加体现了一种中正典雅、从容洒脱、雍容华贵、流美畅达的个性追求。  相似文献   

20.
硬笔书法艺术是一门年轻的艺术,硬笔书法在短短二十多年时间里便繁荣昌盛,是硬笔书法能作为一门独立的纯艺术的明证。硬笔书法经过了通向艺术的启蒙期,一旦全面启蒙,必将导向神话。却也面临着现代艺术观念和价值观念的挑战,也恰如一个人成年时,要面临立业与成家的现实,硬笔书法从实用到艺术,它在进行迅速的转变,旧的观念也在发生变化。尤其在今天电脑迅速发展的电子时代,硬笔书法在实践中不断发展,表现在创作方面,作品形式趋于多样化,作品的内容更加丰富广泛,作品的艺术性逐渐在增强,而表现在作品的意蕴方面则显得相对不足,特别是硬笔书法的线条这一创作中至关重要的方面,是一个非常值得探索的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