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舍得     
《招生考试通讯》2010,(10):I0008-I0008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的话告诉我们,有舍才有得,拥有的别名叫放弃。  相似文献   

2.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摘自高一语文课本《孟子二章》。孟子可谓孔子之后的“亚圣”,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因其弟子编著的《孟子》而流芳百世。记得初中时读过的一篇课文《两小儿辩日》,其中的情节让我感受颇深:两个小孩以一个太阳远近的问题难倒了大圣人孔子。如今我真想穿越时空问孟子,鱼和熊掌恶乎不可兼得?在学生的眼中,学习成绩好就是“鱼”,当好班干部就是“熊掌”,但令他们感到尴尬的是,往往吃了“鱼”,就会对“熊掌”置之不理,吃了“熊掌”,“鱼”就会溜掉很难抓回来…  相似文献   

3.
源与新,皆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源,我所欲也,新,我所欲也,不畏权威而又忠于起源,二者可兼得也。  相似文献   

4.
《鱼我所欲也》章,准确地运用了类比推理来确立中心论点:“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义,我所欲也,生,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这段话,用现代汉语来说,就是:“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喜  相似文献   

5.
鱼是美味,熊掌是佳肴,都是上帝赐予人类的食物。可是我们的祖先却义正词严地告诉我们,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祖先的话不可不听,于是几千年来祖先的后代们在拥有了鱼或熊掌之后再看到熊掌或鱼时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收敛起那颗蠢蠢欲动的心,甚至垂手可得也会用古人的遗训来聊以自慰,绝不越雷池一步。如果得知别人有不安分的念头,还会前去劝阻,并振振有词:“难道你没有听说过吗?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这真是滑天之下之大稽!为什么鱼和熊掌就不可兼得?我不偷不抢,我有能力获得,我不犯法!信奉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人大体可以分为3种:第一种是无欲者,鱼和熊…  相似文献   

6.
熊掌     
《孟子·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鱼和熊掌都是美味,而熊掌尤美。熊掌,就是熊的脚掌,也称熊踌,是一种珍贵的食品。古代以龙肝、风髓、豹胎、鲤尾、鸽炙(  相似文献   

7.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当我们站在岔路口时,面对选择,必须作出取舍。  相似文献   

8.
上午给孩子们评讲一张练习卷,有一道阅读题,来自孟子的“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相似文献   

9.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问题。(8分)善于舍弃①现代社会充满了各种诱惑,这就需要我们在选择时善于舍弃。②“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鱼和熊掌都能得到,当然是最理想的,但这种可能往往是最小的。一般情况下需要在鱼和熊掌中做出选择,即使仅得到鱼,也是一种成功;如果哪一个都不愿舍弃,盲目地追求鱼和熊掌“二者得兼”,最后什么都没有得到,那才是悲剧。  相似文献   

10.
1.1①鱼,我所欲也,||②熊掌,亦我所欲也,|③二者不可得兼,||④舍鱼而取熊掌者也.1)二重复句,共有四个分句.①②与③④是总分关系,①与②是并列关系,③与④是假设关系,可是没用表示假设关系的关联词.2)“所欲”是动宾关系,“所”是代词,但是具体指代的内容随上下文而异.在第①分句里,“所”代“鱼”字,在第二分句里,“所”代“熊掌”.3)本章是论说文体裁,中心论点是“舍生而取义”.可是下笔伊始就打了个比方,从“鱼”与“熊掌”入题,说到当“二者不可得兼”时,便只好“舍鱼有取熊掌”.这种打比方的写法,是《孟子》常用的辞格之一.  相似文献   

11.
师:孟子是如何提出“舍生取义”这一观点的?生:先借鱼和熊掌之间取舍的事例,类比提出“舍生取义”这一观点。师:这是否证明了孟子漠视和否定生命的价值?生:不是,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舍生取义”是在两者无法兼得的极端情况下的抉择。  相似文献   

12.
(一) 阅读<鱼我所欲也>,完成第1~10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相似文献   

13.
鱼与熊掌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孟子用此比喻来说明“舍生取义”的价值取向,后人则多引用为普适性的取舍原则。要“鱼”还是要“熊掌”,的确是人们经常不得不作出选择的难题,“得兼”自然成了许多人追求的目标。我国高等教育强调要处理好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关系,其实就是要求四者“得兼”的意思,但毋庸讳言的是,在实践中却每每陷于“不可得兼”的尴尬。扩大规模是否要以降低质量为代价,提高质量是否要以控制规模为前提,似乎一直伴随着高等教育发展进程。发展远程教育的根本宗旨,是为尽可能多的公民…  相似文献   

14.
<正>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哲学家,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一文中以磅礴的气势,充沛的感情,极富感染力的语言,明确提出了中心论点:"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个由"鱼"和"熊掌"所设比喻引出来的论点,恰当地说明了人们在所喜爱的两件事物不能同时兼得的情况下,就必须择优取之。作为中国人性论史上,第一个提出性善论的人,  相似文献   

15.
人生如棋     
世事如棋局,人生如对弈。人生往往在丢“车”保“卒”,还是丢“卒”保“车”两者间徘徊,而不知所措,妄图两者兼得。然而,人的可悲处就在于此:该舍之时偏偏要得。 古人云:“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两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古人又说:“忠孝不能两全。”可见舍与取由古至今都是一个难以抉择的问题。的确,人们常想鱼和熊掌兼得,但也该想到在你获得的时候你也失去了些什么。尤其是在这个充满功利主义的社会,人们的金钱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一切向“钱”看,那么我们会失去更多宝贵的东西。麦崇楷得到钞票而失去了自由,…  相似文献   

16.
孟子《鱼我所欲也》篇云: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从一个侧面道出了孟夫子的爱好——喜欢吃鱼。我想圣人如此,我们凡辈大抵也如此。的确,鱼作为山珍海味之一,不爱吃的人恐怕很少吧。何况羡鱼也不仅仅单指吃这一项,其水中的舞姿,其跃出水面的唼喋之  相似文献   

17.
走神     
蝉在窗外的树上拼命地聒噪。  教室里依然很肃静,可以听见蚊子的声音。学生和听课的老师都全神贯注地盯着讲台——李老师在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两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他讲着,时不时地用手擦揉布满血丝的眼睛。忽然,喊出一句:  “糟糕!倒假糊了!”  像投进了一枚炸弹,教室里顿时乱哄哄起来。  不消说,李老师的这节公开教学课自然也“倒假糊”了。  (注:倒假糊,麻将术语,意思是因错牌输得厉害。)◆走神@樊崇光$永新县烟阁中学  相似文献   

18.
冲突与选择     
一 两难情境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中这段话道出了人们经常遇到的一种境况——两难情境。两难情境与逻辑学上的二难推理一样,都使人处于一种进退维谷、左右为难的境地,而两难中的思考与选择也更能显示一个人的思想性格乃至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19.
欢乐便利店     
手势语文老师上课爱打手势。一日,讲解《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师伸左手作欲得状。“熊掌,亦我所欲也。”师伸右手作欲得状。“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师放下左手,高举右手示于众生。众生哗然。师忽有所悟,手急落。(周永生供稿)误会小强是学校足球队的主力前锋,可是比赛中,他把几个必进的球踢飞了,恼火的教练把他换下了场。正当小强垂头丧气地走下场时,观众席传来“我们要小强,我们要小强”的声浪。小强感动得几乎要掉下眼泪来,他向教练恳求道:“让我上场吧,那些球迷对我太热情了,我没有理由下场。”教练摇了摇头,说:…  相似文献   

20.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亲情我所欲也,报国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亲情而取报国者也。———题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