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诸宫调是有说有唱、说唱相间、表演情节复杂的说唱音乐形式。它把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缀成套,各套之间的宫调却不相同,作品呈现出多调式的特点。对诸宫调这一艺术形式进行系统研究,辨明其曲牌使用的规律,理清其联缀成套的发展与演变过程,对研究宋元时期音乐文化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说唱音乐,作为一种叙事性的音乐体裁,其典型特点就是在艺术表现的过程中说与唱、文学与音乐的结合。这种艺术形式,是千百余年来我国劳动人民的一项独特而卓越的艺术创造。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人们普遍存在着对说唱音乐重点发展时代模糊不清的认识,对它的评价也存在着一引起缺陷,因此,为进一步了解和重新认识这些问题,本文着重对说唱音乐由唐代至明、清时期的发展、演变做以粗浅的论述。说唱音乐这种民间艺术形式,从萌芽到真正形成经历了很长一段历史发展的过程,最早,它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荀况所作的《成相》篇,但说唱音乐的真正形…  相似文献   

3.
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南北朝佛教的发展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说唱艺术长期以来不登大雅之堂,早期的典籍中几乎没有什么相关记载,而在南北朝、隋唐时期音乐活动大都集中在寺院中进行。通过对《高僧传》中《唱导》的分析,简要阐述了说唱音乐在南北朝时期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4.
宋代音乐在中国音乐发展史上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其音乐形态有重大的转变.笔者从表演中心、表演形式、戏曲、说唱、器乐等五个方面阐述了宋代音乐转型的表现;同时,结合宋代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多方面因素,探讨了宋代音乐转型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好来宝"是蒙古族说唱音乐,它不但与其他汉族说唱音乐有相似之处,还有自己的独特艺术魅力。它是蒙古族说唱音乐高度发展的一个典范,是蒙古族音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音乐进化、传播高度发展的时代,应积极支持、促进蒙古族说唱音乐"好来宝"的发展,在社会主义音乐文化繁荣时期,发挥其更多、更大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攀过隋唐的顶峰,从宋(金)元开始走向衰亡,但音乐的发展却呈现巨大的转折。本文主要从市民音乐的发展、说唱音乐与戏曲音乐的成熟三方面阐述这一阶段音乐发展的特点及其历史意义,说明宋(金)元时期的音乐是我国音乐文化发展史上的又一高峰。  相似文献   

7.
说唱音乐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中,说唱音乐有其特有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这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说唱音乐的历史悠久,它同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第二,说唱音乐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发展中的里程碑,这表现为两点:一是说唱音乐继承和发扬了民歌的精髓,孕育和促进了戏曲的产生,二是说唱音乐的发展也促进了民间器乐的发展,丰富了民间器乐的表演形式和内容。  相似文献   

8.
“瞽”是中国古代盲乐师,由于眼睛失明和他们对音乐的专擅,“瞽”在某种意义上营造了西周至近现代的中国独特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氛围。 “相”,被认为是中国最古老的说唱艺术形式,也有人说“相”只不过是一种“辅乐”的打击乐器,而正是这集两种内涵于一身的特点,使“相”典型地说明了音乐由说到唱的形式发展脉络。 研究这两个概念,可以使我们对中国古代音乐见微知著。  相似文献   

9.
以泗州戏戏曲音乐的草创过程为出发点,对泗州戏戏曲音乐的三个主要发展阶段:酝酿时期(唱门子)、萌芽时期(唱地摊)、草成时期(唱庙会)及各自特点进行梳理。唱门子时期主要是自弹自唱,既没有音乐伴奏、服装行头,更谈不上戏曲表演,音乐唱腔也只是一些民歌小调;唱地摊时期,演唱和伴奏初步分离,出现了"压花场"的表演形式和早期的一些戏曲剧目,音乐唱腔初具雏形;唱庙会时期,班社初步形成规模,有了简单的衣箱行头,表演艺术更加成熟,各种板式和音乐唱腔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10.
道情是民间说唱的一个类别,是一种单人独唱的曲子。顾名思义,道情应当是道士唱的曲词,但是,这一种古老的民间说唱,到了解放前,在江浙皖南一带唱它的多是乞人,是靠唱它卖钱糊口的,也有一类贫穷的道士化缘时唱它。所以,道情发展到最后,不一定是道士唱它了。道情在唱的时候最重要的特征,是用两件东西。一是抱在左腕上,用右手拍着的  相似文献   

11.
早期的湖剧是界于湖州小戏与湖州说唱滩簧(湖滩)之间的一种表演艺术。从某种意义上讲,早期湖剧是从湖州说唱滩簧曲艺中的湖州琴书发展而来的,而湖州琴书的另一说唱曲艺—湖州三跳有着许多相同之处。早期的湖滩艺人往往小戏、琴书、三跳皆擅长。艺人们合起来则表演滩簧小戏,分散则说唱三跳、琴书。因此,论湖剧的渊源,自然也就要从湖州三跳及湖州琴书的发展而论。  相似文献   

12.
教学过程Step1.热身环节,温故知新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爱说爱唱。根据这些特点,教学中利用歌曲、歌谣、小韵文等进行教学,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得快、记得牢。开课伊始,教师让学生伴随欢快的音乐说唱前面模块学  相似文献   

13.
敦煌讲唱文学是在唐代商业经济发达,都市繁荣的基础上,适应市民需要,经过漫长的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新型文艺形式。它种类繁多,有变文、词文、讲经文、话本、故事赋等;体制多样,既有说唱兼行的变文、讲经文,又有只唱不说的词文,或只说不唱的话本,还有介于说唱之间韵诵体的故事赋等等。  相似文献   

14.
嘻哈说唱文化是是一种起源于黑人音乐并风靡全球的音乐样式,近几年更是成为国际音乐市场最具市场价值的音乐风格。随着文化的全球化发展,嘻哈说唱文化在20世纪90年代传入中国,在去年的爱奇艺出品的一档网综更是讲嘻哈说唱文化这一underground文化带入大众尤其是年轻人的事业,让人们更加深入了解到了嘻哈说唱文化,这其中也包括了嘻哈说唱与中国风的融合。  相似文献   

15.
两宋时期,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市民阶层规模不断壮大,城市工商业繁荣,出现了大批独立的商业化游艺场所——瓦舍(又称瓦子)。众多说唱艺人汇集于此,互相交流、观摩,极大地推动了说唱音乐的向前发展,使说唱音乐真正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6.
垣曲镲是垣曲县特有的说唱艺术形式,它只说不唱,以节奏为主,没有旋律。最初由一个人站在舞台中间表演,也称独角戏。说唱时可用第一人称代言,也可用第三人称叙述故事,属于代言体,与快板、快书相近。随着时代的发展,垣曲镲已不能从视觉、感官上刺激人们,观看、演出、创作垣曲镲的人也越来越少,其传承与保护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7.
音乐考试     
星期一,音乐老师说:"星期五音乐课考试,每人准备两首歌."我没往心里去,因为音乐老师一直喜欢跟我们开玩笑.星期五上音乐课时,老师宣布:"考试开始!"我心里一惊. 老师指了指李堃,从李堃开头,往后排着唱.我们对这样的排法不满,齐叫:"啊!"老师笑了笑,不改初衷.第一轮,我没有唱.老师说:"第二轮唱两首."我很悲愤.第二轮,我先唱了首《让一让》,想蒙混过关.老师不依不饶,问:"第二首呢?"我只好再唱一首《香水百合》.  相似文献   

18.
“说话”作为一种民间说唱艺术,在宋代始成为一种独具规模的商业化娱乐活动。关于“说话”这一体裁的源起,鲁迅先生将其溯源至唐代。此后,学者从之,少有创获。事实上,春秋时代瞽乐师们通过说唱“乐语”,讽诵“世系”进行教化的这一方式和职能,在一定程度上,已具备了宋代话本(尤其是讲史话本)讲唱艺术的某些特点,如说唱的传播方式,内容韵散结合的特征,且多寓鉴戒之意,此外还有全视角的叙述方式等,实已开说唱艺术之先声。  相似文献   

19.
湖北大鼓形成至夸已约有一个半世纪,它的形成与发展与当地的历史、文化和人民生活有着紧密的关系。其唱腔音乐属于板腔体音乐体制。【四平调】是其基本的唱腔曲调。以五声微调式为调式的基础。湖北大鼓有其独特的鼓板点子,它是由妓和板不同的打击方式组合起来的节奏型。当地方言的语言节奏、音调是影响该曲种唱腔音调的重要因素。唱腔风格具有鄂东北地区民间音乐的基本特征,吟唱风格与民间似说似唱的生活音调一致.平和的唱腔与低、降方言的语调风格一致。  相似文献   

20.
“旭早”是以水族歌谣为基础,采用寓言、传说、故事的表述方式,应用“双歌”的音调叙唱,以民俗为载体的民间说唱艺术。其流传特征主要是在群众聚会的礼俗场合演唱,由一人主唱,众人帮和。参与聚会的人既是听众也是帮唱者,且演唱必有醪酒助兴,既自娱也娱人,是水族社会民间音乐文化中独具魅力的民间说唱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