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日中立条约》与中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日中立条约》的签订作为二战期间苏日关系和国际关系中的一个重大事件,使苏日双方得以避免两线作战。但从苏日双方签约的动机、谈判的中心议题乃至条约的内容看,都是围绕着中国问题而展开的。《苏日中立条约》是日苏双方牺牲中国利益、干涉中国主权而达成的交易,而且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远东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动,乃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从中国抗战打乱日本既定的战略计划的角度,论证苏联能避免东线作战,继而能与日本签订《苏日中立条约》,取决于中国抗战,但《苏日中立条约》的签订却反过来严重危害了中国的抗战。目的在于说明苏联奉行的大国沙文主义政策,给国际外交往来带来消极的阴影,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3.
1941年4月13日,援助中国抗日的苏联和正在与中国交战的日本在莫斯科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事后,斯大林亲自前往车站为日本外相松冈洋右送行,并与之亲切拥抱。对于条约本身和这个招人注目的举动,当时国内外就议论纷纷。反对者认为:因苏日中立条约规定两国互相承认蒙古和伪满洲国的主权,故“该约之缔结,实系危害中国之地位”。重庆国民政府外交部长在条约签订第二天即发表声明,宣称“苏日两国公布之共同宣言,对于中国绝对无效。”《大公报》等报纸以《苏联与日本妥协》、《侵害中国之权》等为题著文对  相似文献   

4.
1941年4月13日,苏联和日本在莫斯科签订了有效期为5年的《苏日中立条约》(以下简称《条约》),一时震惊中外。该条约的正文共4条,其主要内容是:维持彼此间的和平友好关系,互不侵犯对方的领土;如果缔约一方成为一个或几个第三国的战争对象时,缔约另一方将严守中立。同时,条约还另附有一项共同宣言:“苏联保证尊重满洲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日本保证尊重蒙古人民共和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苏联史学界历来认为这一条约“是我国外  相似文献   

5.
二次大战期间,苏日之间签订的《苏日中立条约》是两国外交史上的重大事件,对两国在战时一段时间内避免两线作战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就条约签订的动机,谈判的中心议题乃至条约的内容而言。都是围绕着中国问题展开的,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的抗日战争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苏联为防止日本进攻,避免东线战争,同日本签订中立条约。本文试从中国抗战牵制大量日本陆军主力而改变日本战略目标;日本本身不可克服的军事物资和战略物资的弱点;苏联不断努力的和平外交及其远东战略防御能力的加强等三方面,论述太平洋战争前日本不可能北进侵苏,苏联没必要同日本签订《苏日中立条约》。  相似文献   

7.
《申报》作为中国近代最早并有重要影响的报刊,对中日《马关条约》签订情况以及条约内容进行了大量的跟踪报道和评论,通过这些报刊资料的研究和分析,有利于学术界了解当时中国社会对《马关条约》的认识和《申报》的舆论价值取向,深入推动相关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1937年《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签订背景及原因,指出苏联与中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及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援助,除了其对中国正义事业支持的国际主义出发点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通过支持中国国民政府的抗日战争,阻止日本“北进”计划的实施,避免苏联在“二战”中陷入两面作战的局面。由于苏联“灵活外交”具有民族利己主义的一面,才会有苏联后来不顾外交信义,与日本签订严重损害中国利益的《苏日中立条约》的外交举措。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1937年《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签订背景及原因,指出苏联与中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及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援助,除了其对中国正义事业支持的国际主义出发点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通过支持中国国民政府的抗日战争,阻止日本“北进”计划的实施,避免苏联在“二战”中陷入两面作战的局面。由于苏联“灵活外交、具有民族利已主义的一面,才会有苏联后来不顾外交信义,与日本签订严重损害中国利益的《苏日中立条约》的外交举措。  相似文献   

10.
苏日中立条约的作用与意义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1年4月13日,苏联和日本在莫斯科签订了一项中立条约。它的正文共四条,主要内容如下: 一、双方维护彼此间和平友好互不侵犯; 二、如果缔约一方成为第三者一国或数国的军事行动对象时,缔约另一方在整个冲突期间应守中立; 三、条约有效期为五年,可自行延长; 四、条约应速批准,尽速在东京交换批准书。在签订苏日中立条约的同时,苏日双方代表还签署了一个言简意赅的共同宣言:“苏联保证尊重满州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日本保证尊重蒙古  相似文献   

11.
1941年,中日战争僵持之际,苏、日两国于4月13日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条约的签订,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国民众也没有置之度外,纷纷通过报纸、杂志等媒体表达自己的意见.在民众舆论的配合下,中国政府经过交涉,终于弄清了苏联签约的真正意图,明确了以后的外交方向.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翔实的史料,叙述了抗战前期中国政府求援无门的情况下,苏联在政治上声援中国抗日,物质上雪里送炭,还派遣志愿人员来华参战,并促成维护中国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随着苏德战争的爆发,苏联为了自身的利益与日本订立《苏日中立条约》给中苏关系蒙上了阴影。这种变化对认识当今的国际关系,仍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3.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中苏关系、国内外学术界一直存在着全面肯定或基本否定的观点。本文通过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所披露的大量史料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了以1941年4月13日签订的《苏日中立条约》为标界,在此约之前的苏联对华政策遵循了国际主义原则,而在此约之后则逐步推行了一条大国沙文主义、民族利己主义的政策。二战期间的这种中苏关系直接影响到二战后中苏关系的曲折发展。  相似文献   

14.
《申报》广告对近代上海物质消费文化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报》广告传播通过赋予商品一种文化色彩,使上海市民消费的不只是商品本身,更重要的是商品所带来的文化意义。文章突破了历史与经济的传统研究路线,从传播学的角度研究《申报》广告对当时上海市民消费行为和方式的影响,并指出《申报》广告对二三十年代上海物质消费文化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二三十年代的《申报》广告是上海市民获知商品信息的重要渠道,它通过一系列消费话语建构了健康、休闲、享乐、爱美、送礼等消费文化,为上海市民搭建了一种消费模式和形态。  相似文献   

15.
1923年,震惊中外的临城劫车案发生。对于这一重大案件,作为舆论媒体之一的《申报》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它不仅跟踪报道了案件的整个过程,而且还做了相关评论。作为民族资产阶级报业的代表,《申报》本着爱国的精神,关注国家和人民的安危,针对政府对于国家和本国人民的不负责,大胆地进行了批评。而且还从长远的角度积极地为政府如何治匪建言献策。但是,《申报》对于中国出现种种危象的原因并未能深刻地认识清楚,这似乎是它阶级的局限性使然。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申报》舆论的分析,有利于透视《马关条约》签订前后中国国民心态的变化:不承认甲午战争的失败,对战争的结局抱有明显的侥幸心理;对俄国等西方列强对中日战争及《马关条约》割地的干涉,抱有很高的期望心理;反思洋务运动、反省中国强烈的图变心理;关注西方国家的全面改革的开放心理。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30年代,围绕着日本侵华,中日苏出现了复杂的小三角关系。中国政府为了抗日,一面不断与苏联保持良好关系,得到苏联的有力援助;一面独力抗击日本侵略,有力地支援了苏联的经济建设和反法西斯战争。日本梦想速战速决灭亡中国,当中间突破成为永远的笑话之后,为了南进北翼的安全,改变初衷与苏修好。在中国抗战最艰难时刻,苏联同日本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对中国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造成了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8.
清末立宪时期的《申报》始终站在民众的立场上,紧跟时代的脉搏,对晚清的宪政进行了有力的监督,形成了强大的舆论效应。文章从《申报》的立场,舆论的核心,舆论的特色及其现代价值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以期折射出当时的社会舆论状况充实宪政运动史研究,并对当下舆论媒体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时期,世界法西斯势力的侵略与扩张为中苏两国关系缓和提供了契机,苏联基于自身利益给予中国以较大援助,并在避免中国内战方面发挥了客观上的作用。但苏日两国签订的中立条约损害中国利益,是两国关系的倒退。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的根本扭转,中苏关系日渐向好。  相似文献   

20.
一、甘肃举人《请废马关条约呈文》清光绪二十一年乙未三月二十三日(公历一八九五年四月十七日)。由清廷主和投降派首领那拉后派往日本求和的李鸿章在日本马关签订了卖国条约——《中日马关条约》。这一丧权辱国的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之后,引起了全国各阶层人民的愤怒和抗议。当时余栋臣领导四川农民起义,就提出了反对割台赔款的口号?主张抵抗到底,驱逐外国帝国主义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