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定和 《学子》2013,(14):102
随着地理新课程的全面推广应用,广大教育工作者在不断地摸索实践新课程思想的方式、方法。其中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提出"合作学习"的教学观正在被大家所认同。该教学方法是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它促进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本文从教学应用的角度谈谈合作学习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一、对合作的认识合作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动力,与竞争一样,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2.
正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学会共同生活,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是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合作学习作为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已经被教师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之中.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如何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是目前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但在组织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其实仍存在很多误区,如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的合作学习,缺乏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环境,以及教师  相似文献   

3.
正"Involving"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它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和互动为基本特征,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特别强调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要改变以教师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自主发展。英语作为服务于人类交际的语言工具之一,运用范围最广,在人类合作过程中的重要性是  相似文献   

4.
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学会共同生活,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是教育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建立合作学习机制,营造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不仅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存发展的需要.在《数学课程标准》中也谈到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学会共同生活,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是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合作学习作为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已经被教师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之中.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如何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是目前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但在组织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其实仍存在很多误区,如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的合作学习,缺乏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环境,以及教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角色转换等问题,导致合作学习不能真正发挥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优势.为此,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在生物教学中要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做.  相似文献   

6.
一、合作学习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参与精神 合作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基础形式之一,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与竞争一样,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社会科学家认为,“合作的交往较之竞争交往在当今及未来世界里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学会共同生活,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是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完成共同任务的素质,已经成为新时期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但是,这一素质的形成需要在长期的、有意识的培养中才能较好地具备。而学生的团体合作素质的培养与课堂教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经大量课堂教学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素质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邱子华 《中国教师》2010,(22):36-37
<正>《化学与生活》模块的学习"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的重要作用,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9.
谢利民 《海南教育》2014,(10):53-54
交流、合作是人类社会生存至今的重要动力,新课程改革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小组合作学习。《品德与社会》课程在课程标准的"能力培养"中要求学生:"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地参与集体生活。"  相似文献   

10.
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采取合作学习的方法可以增加学生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在合作中发现每个人的长处,互相启发、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充分展示他们的自我风采。英语学习中的合作学习,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  相似文献   

11.
<正>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没有兴趣,学生主体参与的活动将是勉强的、被动的。在计算机和网络环境成为当今人类学习的重要工具的今天,如何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对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中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情感与态度既是一堂课的终结性目标,又是未来学习的基础。它是实现掌握相应的知识与技能,形成实效性过程和科学性方法的动力型目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未来公民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1]。  相似文献   

14.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交际工具",语文学科必须对学生进行字词句段篇和读写听说的基本功训练,以使学生掌握这一工具,为日后的工作、学习打下基础;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学科又必须让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张宇  田立刚  袁玉涛 《考试周刊》2008,(21):106-107
体育运动蕴含着人类社会建立和发展的合作精神,提高体育成绩、掌握运动技术技能不是合作学习的唯一目的.体育合作学习更重要的价值应该是宣扬、发展人类社会赖以进步的重要元素棗合作.  相似文献   

16.
程国刚 《中学文科》2009,(14):32-32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21世纪人的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竞争意识.  相似文献   

17.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针对人类遗传病,借助资料收集与分析、角色扮演、科学探究、调查研究等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数学新课程标准在学段教学目标中多次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探究—合作"学习方式正符合了这一要求,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同时也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合作的机会,利于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探究—合作"式学习主要包含五个方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分析问题;师生、生生合作,交流互动;精讲释疑,深化新知;及时训练,巩固提高。  相似文献   

19.
纵观人类的发展,哪一项伟大的成就不是合作的结果?沃森与克里克正是由于通力协作,才成功研制出"DNA双螺旋模型";刘备正是与孙权合作,才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由此可见,合作是通向成功的捷径。随着现代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合作精神更显得尤为重要。一个人只有学会与他人合作,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价值,取得辉煌的成就。学习也是如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会遇到依靠一己之力无法完成的学习任务。因此,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是现代教学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20.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其重要性和作用不言而喻,但是语文教学现状实在难以令人满意。为此,也进行了许多教学改革和实验。但是语文教学中的"少、慢、差、费"状况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中边教学边思考,发现学习好的学生,一般都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自己的学习习惯去学好语文。那么,什么是学习习惯呢?《语文教育学引论》指出:"所谓学习习惯就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心理倾向和行为特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中学阶段是打基础阶段,更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