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怎样讲好理论课?我的体会可以概括为两个字———“讲理”。我非常喜欢马克思的一句名言:“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理论的力量在于它“有理”,把“有理”的理论诉诸“讲理”的教学过程,就能够“以理服人”,达到理论课的教学目的。“讲理”的前提是“有理”。理论课教学中的最为突出的问题,是以“原理 实例”的方式进行讲授。在这种讲授中,把理论当成枯燥的条文和现成的结论,只是用理论去解释实例,或者用实例去证明理论,而理论自身的“道理”却没有成为被讲授的对象,因而也就失去了“以理服人”的力量。…  相似文献   

2.
一、理论魅力 思想政治课同理论知识课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必须讲理.用逻辑力量征服人。马克思有句名言:“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具有理论魅力。任何深刻的理论都不是枯燥的杂文和现成的结论,而是三个理论的高度统一性:①历史的兼容性;②同时的涵容性;③逻辑的展开性。上述三性的有机统一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理论的弄虚作假的证据来源和基础。  相似文献   

3.
不少人说今天的大学生不爱听“两课” ,应当说 ,目前的确存在这种现象 ,但是 ,在解决产生问题的方法上 ,却并未反映出大学教师和大学生的真实情况。“两课”的问题 ,简单说就是谁来讲、讲给谁、讲什么、怎么讲的问题。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 ,就“两课"改革问题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一、“两课”教学问题产生的原因1.“两课”教学在指导思想上有缺陷过去“两课”试图使学生完全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 ,这种教学指导思想本身是不够科学的。马克思说 :“理论只要彻底 ,就能说服人。”但是 ,“两课”教学指导思想本身就不彻底 ,所以就不能说服人。那…  相似文献   

4.
论“两课”教学的六个基本范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要创造“两课”教学的无限前景 ,必须建立对于理论的信心。马克思说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 ,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 ;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 ,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 ,就能掌握群众 ;而理论只要彻底 ,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 ,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这句话告诉我们 ,人是有理性的动物 ,不仅应当尊重理性 ,而且能够做到以理服人。这无论对于“两课”教学 ,还是对于所有课程教学来说 ,都是如此。现在流行歌中有句歌词 ,“跟着感觉走 ,紧抓住梦的手”。其实这无论如何不是人的真实。人的真实是 ,无论有多少感觉…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坚持建设性与批判性相统一,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批判精神,是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对马克思“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论断的理论与实践回应,坚持建设性与批判性相统一能够纠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思辨缺席”现象,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时代教学思维,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识形态教育功能。思想政治理论课既要遵循“建设性”达到“理论的彻底”,又要坚持“批判性”最终实现“彻底的说服”、“掌握群众”,实现以“破”促“立”、“统分结合”、“有机结合”。二者辩证统一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优化教学内容设置、改革教学方法的实践维度。  相似文献   

6.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告诫我们 :“千教万教 ,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 ,学作真人”。思想品德课教师应教给学生真理 ,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马克思说 :“理论只要说服人 ,就能掌握群众 ;而理论只要彻底 ,就能说服人 ,所谓彻底 ,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列宁的演说 ,毛泽东的报告为何能赢得群众 ,激动人心 ,关键在于他们给人以真理 ,能发挥真理的力量。并非人们听到政治理论就打瞌睡 ,而是谬误百出的所谓“政治理论”使人头痛。思想品德课教学求真应做到 :第一、追求真理 ,创造真理。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良好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7.
早在 15 8年前 ,马克思在他写的《黑格尔法学批判》导言中就说过 :“理论只要说服人 ,就能掌握群众 :而理论只要彻底 ,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 ,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 ,而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迄今 ,马克思的这个论断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当前 ,中国的现代教育技术实践正在呼唤着能够说服人、掌握群众、抓住事物根本的创新理论的出现。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 ,去寻找、发现这门学科的具体范畴和规律 ,去探索、构建、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体系。目前 ,处在改革第一线的广大现代教育技术实践者和理论工作者 ,都在关注着现代教育…  相似文献   

8.
徐冬梅 《考试周刊》2009,(42):69-69
作文要不要模仿,这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老问题。争论的双方各执一词,似乎谁也说服不了谁。我以为这多少与教学研究中尚缺少从理论上加以闸释有关。马克思说:“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本文试图从理论角度对作文与模仿的关系作一说明.以求教于方家。“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作文从根本上说离不开模仿,作文的本名应叫“仿作”,为什么呢?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9.
变革教育方法提高德育的效率和效果王绪美尉素荣武汉交通科技大学我们在对学生进行的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是以科学理论为依据的并能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客观真理。按理说,理论只要能说服人,就能被人掌握。而理论只要达到科学、彻底,就应该能说服人。然而,实践却表...  相似文献   

10.
<正>教学话语作为课堂上教育者用来对知识、技能等教学内容进行演绎、推理和叙说的一种话语形式,是对教材话语的升华。《政治生活》是一门集理论学习、社会认知和公民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德育课程,具有丰富的教育价值。当前,《政治生活》教学话语对学生吸引力不足,导致学生对高中政治课学习不感兴趣。马克思曾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在以学科核心素养培育  相似文献   

11.
学习“说服”理论,提高“说服”效果和亚民马克思说过,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毛泽东同志曾多次指出,对于人民内部的思想问题,认识问题,只能说服,不能压服。美国著名管理学家R.M.霍德盖茨认为,说服、劝说是管理者的重要职能之一。为此,我们认为,作为高校...  相似文献   

12.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工作的对象主要是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知识分子和大学生的问题大量的和主要的是思想认识问题。而思想问题的解决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如果不能从理论上解决问题,也就不能真正解决思想问题。马克思说得好:“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一定的思想问题,又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二战以来,西方国家在一段时间内相对稳定,他们在资本的国际积累中经济有了相当大的发展,而社会主义在落后国家取得胜利后,在相对落后的基础上进行建设,虽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历史性成就,但又都遇到了体制上  相似文献   

13.
如何优化高校“两课”教学,关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教学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很有必要对此课程的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授课具体内容及教学手段、考试方式进行新的思考。能使公共理论课教学真正做到“吸引人、说服人、教育人”,也就达到了此类课程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4.
一、修订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 按照教育部修订“普通高等学校‘两课’教学基本要求”的总体要求,我们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这门课程的基本特点,在深入和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形成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基本要求进行修订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的思路。这就是:按照党中央和教育部关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的要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基本要求中,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突出反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创新与发展;在坚持和继承原教学基本要求的…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与教学理论的发展促使我们认真思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的设计问题,本文从梅里尔提出的首要教学原理入手,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特点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设计的四个原则,即学生主体参与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内容的价值性、交互控制性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的教育实践性,并对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6.
“两课”教育是我国高校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在高等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是“两课”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性课程,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灵魂,:乓地位和作用是不容置疑的。近十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要实行教学改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而且人们也在实践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教学改革。不能否认,这些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教学改革取得了不少的成效,在教学思想、教材建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考试形式等方面的改革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总的说来,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改革的效果还不理想,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原因就在于我们现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改革存在着一些问题,极大地影响了教学实效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教学改革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适应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的需要,真正有效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独特的教育功能与作用,结合我校教学和学生的实际,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教学进行了积极的改革尝试,收到了一些成效。 一、注重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努力以教师的人格与理论魅力感染学生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作为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它既有较强的理论性、系统性、思想性,又有较强的时代性、实践性,这就要求哲学教师既要有较强的思想素质和较厚的理论功底,又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较强的分析能力。为了有效提高“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8.
贯穿在整个数学教学中的德育因素就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因此,教师应该加强理论学习,掌握基本的哲学原理,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如果你掌握了这方面理论,并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就能促进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萌发,使学生从开始上学就明白,“数和形的概念不是从...  相似文献   

19.
吴秋凤 《天中学刊》1999,14(6):105-108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是面向高等院校各个专业、不同层次大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课。但其教学收效与预期目标相去甚远。反思现行教学,我们发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存在着五大误区:一、在课程属性上,存在两个极端认识: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等同于政治或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要远离政治;二、在教学体系上,认为传统教科书体系才是最合理的教学体系;三、在教学方式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通俗化采取实证化;四、在对待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态度上,带着敌情观念处理非马克思主义哲学;五、在课程功能上,把邓小平提出的学马列要“管用”理解成理论实用化  相似文献   

20.
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教学和研究工作,遇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很多,下举两例就不能不引起认真地思考:问题之一,据统计,仅粉碎“四人帮”以后的十年里,我国就出了上百种马克思主义哲学书藉,其中的五十余种哲学原理教科书,无一不是苏联三十年代教材的翻版,而余下的五十种则均是马列著作的注解和诠释。这就使人难以理解,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之基础、“时代精神之精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如此“千古不变”?问题之二,从理论上讲,马克思主义问世以来,一直被我们作为经典学习和引证的一系列著作接二连三地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