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研究长期关系中渠道冲突对于关系主体的组织创新能力影响,深入地探讨了渠道冲突影响知识共享及知识利用的机理过程。本文对152家中小企业的渠道管理者进行了问卷调研,并用Smartpls 3.0对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1)功能性冲突能激励组织间知识共享;冲突频率在功能性冲突对组织间知识共享影响过程中起到负向调节作用;(2)知识共享在功能性冲突与创新能力间起到中介作用;(3)关系质量在功能性冲突对知识共享的影响过程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关系质量却在对知识共享与创新能力的影响过程中起到负向调节作用。本研究结论有益于拓展冲突理论的研究视野,有助于补充完善渠道冲突的理论框架,对组织积极有效地引导与解决冲突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不同理性动机下的企业隐性知识共享博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知识管理中隐性知识共享困难的问题,完全理性的一次性静态博弈无法解决"共享困境".从不同理性动机驱策的前提假设出发,运用博弈论中的合作博弈、声誉模型以及进化博弈理论,深入分析在互惠、声誉、利他主义等不同支付实体作用下的隐性知识共享决策,从而探讨共享行为实现的可能以及进一步改善隐性知识共享的策略,以协助企业隐性知识主体共享决策,实现知识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中国长三角地区247家企业的调研,发现企业内知识共享是组织记忆影响企业绩效一个重要因素.研究表明,短期来看,组织记忆和知识共享各自对企业绩效产生正向效应,其中程序记忆对知识共享没有显著作用;但是长期而言,组织记忆对企业绩效起正U形效应,知识共享对企业绩效起倒U形效应.同时,知识共享在组织记忆和企业绩效之间起了部分中介作用,即陈述记忆和程序记忆分别通过知识共享部分中介影响了企业绩效.研究结论有助于解释企业长期发展中组织记忆影响知识创新和传播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科学学研究》2021,39(4):749-757
针对理论上关于企业家精神、企业声誉与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组织间知识分享的关系尚缺乏更为细致的解释的现实,基于杭氧的访谈调查及公开数据对此进行了案例研究。研究认为,企业家的创新与创业精神不仅有助于网络能力、社会责任等企业声誉水平的提升,而且对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组织间知识分享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企业声誉通过网络能力、社会责任和公平交易对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组织间知识分享有着重要的影响,且企业声誉在企业家精神与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组织间知识分享之间可能起着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5.
社会网络视角的企业知识共享演化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社会网络的角度,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分析了企业内知识共享网络形成的一般规律.研究表明,企业成员之间的社会网络有助于知识共享,企业内知识共享网络的初始状态和激励措施对知识共享网络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完善知识共享激励机制,并创建鼓励共享知识的文化,对企业知识共享网络的形成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创新过程的有力支撑,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有助于企业构建区别于竞争对手的核心竞争力,进而战胜竞争对手。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将社会资本、知识共享引入企业技术创新的领域,探索社会资本、知识共享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社会资本的三个维度对知识共享的效果具有正向的直接影响;社会资本的三个维度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具有正向的直接影响;知识共享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具有正向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构建了共享领导、组织结构与知识共享的理论分析框架,应用阶层线性模型(HLM)。以研究所、设计院等事业单位为研究对象开展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共享领导的绩效期望、权责共享、团队学习对知识共享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相互协作对知识共享行为不存在显著影响作用。组织结构的正规化、复杂化对共享领导与知识共享行为的中介效应显著,而集权化的中介效应不显著。本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共享领导与知识共享行为之间的内部作用机理,不仅拓展了共享领导与知识共享行为的理论研究,也为组织提高知识共享效率,进而提高团队绩效提供了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8.
程妮 《情报科学》2008,26(2):296-299
组织的知识共享活动是其进行知识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知识经纪活动既可以促进组织与组织的知识共享活动,也可以促进组织内部各成员的知识共享活动.而知识经纪人是知识经纪活动的重要参与者,不仅将影响知识经纪活动的成败,也将影响知识共享活动的效率与效果.本文分析了知识经纪人在知识共享过程中的作用,并进一步探讨知识经纪活动的促进策略.  相似文献   

9.
隐性知识是模块化组织的关键资源,隐性知识共享对模块化组织及其效率边界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分析了模块化组织隐性知识共享的三阶段演进路径,然后探讨了基于合作共赢的模块化组织隐性知识共享机制,在交流-反馈共享平台上构建隐性知识共享的制度、信任、激励和风险机制;最后分析了模块化组织隐性知识共享的效率边界,通过隐性知识的共享、交流与创新,促进模块化组织效率边界的扩大,有助于组织内部知识创新能力的提高,从而使模块化组织更具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0.
组织支持感、员工知识共享方式与共享有效性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企业实践中"有知识共享行为,无知识共享效果"的现状,立足于知识共享主体的"人",从员工-一组织关系视角,分析了组织支持感、员工知识共享方式以及知识共享有效性的作用关系.在对知识共享有效性界定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员工的行为特征,尝试将知识共享行为分为基于组织的共享行为和基于个人的共享行为,并分析了两类不同的知识共享行为对共享有效性的影响,分析了组织支持感的内部结构对员工知识共享行为方式和共享内容选择的潜在影响.研究表明,与工作相关的组织支持感能够通过促进组织导向的知识共享行为显著提升知识共享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目前关于组织间知识共享行为的研究,涉及知识距离和环境不确定性因素的研究很少.通过对长三角地区345家企业的调查,研究了知识距离、环境不确定性和组织间知识共享之间的关系,以及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对于知识距离和组织间知识共享之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知识距离是组织间知识共享前因变量,并对其产生影响;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对知识距离和组织间知识共享产生正向调节效应.通过多元回归分析,环境不确定性对组织距离和组织间显性知识共享之间没有调节作用,但对职业距离和组织间显性知识共享存在调节效应;技术不确定性对于知识距离和组织间隐性知识共享之间存在调节作用;市场不确定性对于职业距离和组织间隐性知识共享之间存在调节作用,但对于组织距离和组织间隐性知识共享之间并不存在调节效应.由此揭示了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对于组织距离和不同类型知识的影响是有差异的,这有助于企业进行知识实践过程进行预先设计和掌控.  相似文献   

12.
选取23家公共部门的2760名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混合研究方法,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定性比较分析(QCA)方法研究公共部门社会网络对知识共享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社会网络与知识共享意愿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2)正性情感,关系质量在社会网络与知识共享意愿间起到显著的中介作用.(3)社会网络专长异质性×社会网络联系强...  相似文献   

13.
组织的知识创造能力是组织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为探讨知识创造的影响因素,建立了网络、信任、规范、知识共享与知识创造之间的理论模型。通过分层回归分析,以178个样本为对象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证明:网络、信任和规范对知识创造有正向作用,知识共享在信任与知识创造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本研究结论为组织通过提高社会资本和知识共享提升知识创造能力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4.
构建共享领导、组织结构与知识共享的理论分析框架,应用阶层线性模型(HLM),以研究所、设计院等事业单位为研究对象开展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共享领导的绩效期望、权责共享、团队学习对知识共享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相互协作对知识共享行为不存在显著影响作用;组织结构的正规化、复杂化对共享领导与知识共享行为的中介效应显著,而集权化的中介效应不显著。进一步揭示了共享领导与知识共享行为之间的内部作用机理,不仅拓展了共享领导与知识共享行为的理论研究,也为组织提高知识共享效率,进而提高团队绩效提供了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5.
唐厚兴 《情报科学》2017,35(6):164-170
【目的/意义】破解社会网络结构优劣之争对提升企业间知识共享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从社会 网络结构对知识共享作用、结构特征对知识共享影响、结构形态对知识共享影响、结构演化的影响因素四个方面进 行了综述。【结果/结论】现有研究往往基于社会网络结构外生的假设,且单纯以网络结构的物理形态特征来评价其 优劣是导致争论的根源。因此需结合内/外生结构理论,特别要考虑企业网络的社会属性,以及知识共享不同阶段 与网络结构的匹配性,才有助于解决争论。  相似文献   

16.
个性化契约是基于员工能力与需求,企业与员工协商达成的个性化的工作安排,是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有效工具。本研究在社会交换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框架下,探究不同类型的个性化契约如何通过组织自尊对知识共享行为发生作用,以及情感性关系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任务性与发展性个性化契约通过提升组织自尊,促进知识共享行为;情感性关系反向调节组织自尊对知识共享行为的正向作用,也反向调节个性契约通过组织自尊对知识共享行为的间接效应。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着重探讨了组织文化对共享心智模型的影响作用.通过自编"组织文化"问卷进行调查,揭示了组织文化的四维结构.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集体主义文化有利于共享心智模型的形成;人际沟通越顺畅,越能促进知识与信念的分享;学习培训资源有助于共享心智模型的成熟;但未能发现风险容忍对共享心智模型的预测效应.  相似文献   

18.
首先从社会资本视角对知识共创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辨析,提出组织内部知识共创研究模型。基于全国名医工作室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社会资本价值观对知识共创分别具有间接和直接的正向影响;职业资历负向调节知识共享对知识共创的正向影响。最后,提出社会资本价值观共享在知识共创中具有重要作用,发展嵌入于社会网络中的角色有利于提升组织内部知识共创绩效。  相似文献   

19.
张洁梅  马悦杰 《科研管理》2021,42(3):139-149
虚拟社区用户忠诚对于虚拟社区的长期可持续性发展尤为重要。本研究以知识分享行为(知识共享数量和质量)为中介变量,探讨社会资本(信任、社会联结性、共同愿景)和外部动机(互惠动机、声誉动机)对社区忠诚的作用机理,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信任和外部动机通过知识共享数量和质量对社区忠诚有显著正向影响,社会联结性仅通过知识共享数量对社区忠诚有显著影响;信任和外部动机对知识共享数量和质量有显著正向影响,社会联结性仅显著影响知识共享数量,而共同愿景对知识共享数量和质量均无显著影响;知识共享行为对社区忠诚有显著正向影响,并且知识共享质量对社区忠诚的影响更显著。该结论为企业重视虚拟社区用户知识分享行为从而吸引和留住虚拟社区用户提供了决策支持,为企业更好的运营虚拟社区并利用虚拟社区获得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0.
网络环境下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教师拥有丰富的隐性知识,隐言知识共享对高校的发展、教师水平的提升、学生竞争力的提高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网络信息技术为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共享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分析了网络环境下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共享的关近节点,主要包括隐性知识传播者、接受者和传播渠道,以此为基础深入分析了网络环境下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为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共享效率提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