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杜甫是盛唐诗坛的双子星之一,其以当之无愧的"诗圣"之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无与伦比的重要地位。数千年来,"沉郁顿挫"成为了杜甫诗风无可替代的最佳概括。作为杜诗代表作之一的《旅夜书怀》,就是"沉郁顿挫"诗风的典型体现。《旅夜书怀》在"沉郁顿挫"方面的体现,主要表现为宏阔苍凉的景象氛围,起伏回旋的感情变化以及迂折含蓄的表达技巧。  相似文献   

2.
解读沉郁顿挫,可大而化之。沉郁为意,诗之意义、意境、意味;顿挫为法,诗之词法、句法、章法。读时知人论世;读意感仁者之怀,读法明穷而后工,沉郁顿挫之义自可晓来。  相似文献   

3.
"沉郁顿挫"这个词用来评杜甫诗的风格和周邦彦词之风格是恰当的.但"沉郁顿挫"在两位诗人、词人的作品中却有不同表现一是由于人格、审美理想的不同造成杜诗在沉郁中包含更多的是对于国家与人民的忧患,而清真词的沉郁则更多的是对个人坎坷遭遇的感伤;二是杜诗的沉郁顿挫给人以警醒、深厚,清真词中的沉郁顿挫给人以失落、缠绵.由此可见,两人诗词中的沉郁顿挫之风格与人格有密切的关系,"文如其人"谓之不虚.  相似文献   

4.
历代论杜诗者,多以“沉郁顿挫”言其风格,然各说不一。仇兆鳌云:“敦厚温柔,托诸变雅变风之体;沉郁顿挫,形于曰比日兴之中。”何日愈云:“余谓太自以天资胜,故语多俊逸;子美以学力胜,故语多沉郁。”吴瞻泰云:“沉郁者,意也;顿挫者,法也。意至而法亦无不密。”等等,各执其意。本文意欲对“沉郁顿挫”再试作探讨,以求教正。 一、“沉郁顿挫”不是杜诗总体风格 杨世民先生论杜诗风格,以沉郁顿挫为杜诗总体风格。罗宗强先生论杜诗时也说:“显然,杜诗的沉郁顿挫的风格,是由多种风格因素构成的,只强调其中一种因素,均不足以概括杜诗风格的全貌。”其意亦以沉郁顿挫为杜诗的总体风格。论者同二位先生之见者,实不在少数。其实,“沉郁顿挫”并非杜诗总体风格。  相似文献   

5.
“沉郁顿挫”这个词用来评杜甫诗的风格和周邦彦词之风格是恰当的。但“沉郁顿挫”在两位诗人、词人的作品中却有不同表现:一是由于人格、审美理想的不同造成杜诗在沉郁中包含更多的是对于国家与人民的忧患,而清真词的沉郁则更多的是对个人坎坷遭遇的感伤;二是杜诗的沉郁顿挫给人以警醒、深厚,清真词中的沉郁顿挫给人以失落、缠绵。由此可见,两人诗词中的沉郁顿挫之风格与人格有密切的关系,“如其人”谓之不虚。  相似文献   

6.
杜甫在中国古代诗坛上占据极其重要和独特的地位,其诗风独具"沉郁顿挫"之美,这种以沉郁顿挫为主的美学精神加之其忧国忧民、心系苍生的秉性使得人们能够从作品中体悟到他对生命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7.
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多种多样.最具有特征性的、也是杜甫自己提出并为评论者所公认的是“沉郁顿挫”。“沉郁顿挫”是杜甫在《进(雕赋)表》中自述创作甘苦之语,他在《进(雕赋)表》中说:“臣之述作.虽不是以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而杨雄、枚皋之流,庶可跛及也。”  相似文献   

8.
无论杜甫自己,还是诗评家,论杜诗之主要风格,无不以“沉郁顿挫”四字概括之。《登高》《蜀相》两诗,代表杜甫七律最高成就,其风格亦可以“沉郁顿挫”一词概括。  相似文献   

9.
一、目标确定课 师:同学们自由朗读《沉郁顿挫的杜甫诗》专题四首诗。 (投影) 导师考核制下高中生语文“导--学”式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以教学《沉郁顿挫的杜甫诗》为例 师:今天我们的课题是“导师考核制下高中生语文“导--学”式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请大家找出这个题目的中心词。  相似文献   

10.
在盛唐诗坛上与"诗仙"李白并立的是杜甫。韩愈曾盛赞"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千余年来,李杜并称。但是,二人的创作风格却迥乎不同:李白是飘逸豪放,而杜甫则是沉郁顿挫。杜甫深受儒家仁政思想的影响,他以"穷年忧黎元,  相似文献   

11.
《蜀相》是杜甫的传世名作,雄浑悲壮,沉郁顿挫,震撼人心。诗人游览古迹,凭吊先贤,追慕蜀相,感伤自身,字里行间流露出称颂之意、仰慕之情、叹惋之感、自伤之苦。我们可以通过品味诗中的五个"一"来赏析全诗,感受诗圣之魂。  相似文献   

12.
无论杜甫自己,还是诗评家,论杜诗之主要风格,无不以“沉郁顿挫”四字概括之。《登高》《蜀相》两诗,代表杜甫七律最高成就,其风格亦可以“沉郁顿挫”一词概括。关于这一点,前人早有论述。胡应麟称《登高》“沉深莫测,而精光万丈”(《诗薮》),纪昀称《蜀相》“忽变沉郁,魄力极大”(《瀛奎律髓汇评》)。本文试就《登高》《蜀相》“沉郁顿挫”之风格特点作一探索。  相似文献   

13.
杜甫的《石壕吏》在叙事过程中藏问于答层层进逼,将爱憎情感藏于其中,忧愤深广,显示其沉郁顿挫的风格。  相似文献   

14.
早期豪迈奔放,中期苦闷彷徨,晚期沉郁顿挫.咏马之作为大家展示了大唐帝国的兴衰成败,犹如一座挖不完的宝藏.  相似文献   

15.
[皮皮老师给你的话题] 古韵悠悠,激扬文字——神接于李太白的恣情放旷,梦连着杜子美的沉郁顿挫,让我们来一次主题旅游: “唐之韵”——李杜诗篇, “三人行”——李白,杜甫,还有一个你,灵魂的对接, 精神的共鸣,激扬出灿烂文字,点燃着古今生命。  相似文献   

16.
王沂孙虽称不上是名门大家,但其词具有比兴寄托、沉郁顿挫、幽婉奇幻等艺术特点,在宋末词坛上独树一帜,受到后人的关注与赞赏。  相似文献   

17.
王红 《成才之路》2009,(13):66-67
“乾坤-腐儒”是杜甫的自况,也符合人们对杜甫形象的感知。“不离日用常行内,直造先天未画前”(王阳明《别诸生》),儒学传统本身就具有“即凡俗而神圣”的精神特质与价值取向,这是杜甫形象特征的成因。笔者旨在从杜甫的形象特征及其成因入手来解读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8.
杜甫的《石壕吏》在叙事过程中藏问于答层层进逼.将爱憎情感藏于其中.优愤深广,显示其沉郁顿挫的风格。  相似文献   

19.
陈嫦娥 《教学随笔》2016,(9):157-157
本课题来源于杜甫晚年的代表作。这篇文章表现了杜甫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与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其写景雄伟壮阔,写身世孤苦凄凉抒情却心忧天下。  相似文献   

20.
本课题来源于杜甫晚年的代表作。这篇文章表现了杜甫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与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其写景雄伟壮阔,写身世孤苦凄凉抒情却心忧天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