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6 毫秒
1.
【教材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课本中古诗综合性复习。【教学目标】1.赏读古诗、巧用古诗、想象意境三个环节循序渐进,使学生充分感受古诗的内涵和意蕴。2.在复习中发现规律,总结方法,培养学生记忆、分析和想象的能力。3.在充分的诵读和涵泳中,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古诗文化  相似文献   

2.
读诗:设置情境。淘通学生视听.初步感知诗歌。如何引导学生感知作为审美客体的古诗,这是古诗教学的第一环节.在对古诗的整个审美感受中,视觉、听觉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应根据所教诗歌的内容和特点,利用各种媒介.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读诗.初步感知诗歌。具体步骤如下:  相似文献   

3.
杨峰 《内蒙古教育》2012,(18):42-43
古诗教学是汉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从而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但是,笔者在随堂听课中发现,一些老师在进行古诗教学时,过多陷入了各种古诗教学模式,机械地照搬一些现成的、固化的教学环节。这种格式化的教学,使课堂形式僵化,束缚了师生的手脚。学生学习索然无味,失去了兴趣,也  相似文献   

4.
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花园中一朵引人注目的奇葩。它以其凝练的语言、生动的意像、真挚的情感、优美的意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而富有意趣的学习空间。教师应让学生有滋有味地读诗、悟诗、赏诗,在诗海中浸润他们的心灵,积淀他们的文化底蕴。[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许多文人都深受诗歌的熏陶和影响,这正如一位哲学家所说:“读诗使人灵秀。”所以,学习古诗,对于传承文化,陶冶性情,提高审美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引导学生学习古诗就显得更为必要。可是,回顾以往的诗歌教学,我们发现这做起来并不容易,教师觉得难教,学生觉得难学,除了诗歌作品时间的久远以外,我认为古诗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6,(2):43-44
古诗是我国丰硕的文化遗产之一,它浩如烟海,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蕴涵着数千年的文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小学语文课本精选了不少优秀的古诗,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古代文化的灿烂辉煌,体味古代文豪的人生情怀,从而丰厚文化底蕴,增强审美鉴赏能力。在古诗教学方面要紧紧抓住"激趣、悟意、拓展"这三个基本环节。  相似文献   

7.
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习古诗,品味古诗,剖析其语言,探析其趣味,恰到好处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以便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取古诗营养,探索古诗真谛。使学生充实起来,“灵秀”起来。  相似文献   

8.
古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本文通过"知人论世—读诗诵韵—解诗明意—欣赏积累—知生取法"五个步骤,帮助教师研读古诗教材,促进古诗课堂的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教学要求学生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肯定和提高了古诗教学的地位。教师在指导学生诵读这些妇孺皆知、脍炙人口的经典古诗时,要让学生理解诗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他们受到情感熏陶。  相似文献   

10.
朱光潜先生在《谈读诗和趣味的培养》中说:“读诗就要从此种看来虽似容易而实在不容易做出的地方下工夫,就要学会了解此种地方的佳妙。对于这种佳妙的了解和爱好就是所谓‘趣味’。”语文教师应引领学生走向古诗,走近古诗,走入古诗;读古诗,诵古诗,赏古诗;品出它的韵味和趣味,融诗味入生活,化诗心入生命,最终达到我们所追求的“诗意地栖息”。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破解学生读不懂古诗的难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借鉴古人的读诗方法,结合古诗的句法结构特征,在教学中通过实施"断"—"译"—"联"—"对"四步赏析法,引领学生循序渐进地心领古诗表面文意,神会古诗情志内涵。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课本中选了许多篇幅短小,脍炙人口而又通俗易懂的古诗。怎样教学这些古诗呢?小学语文第九册参考书指出:“韵文的学习,主要是理解词和句的意思,大体领会这些诗篇所叙述的情景和表达的思想感情。”基于这一教学要求的确定,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读诗、明意、入境、深思,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一、读诗。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学古诗,尤其要重视读,乃至于背。讲解之前,要求学生能  相似文献   

13.
<正>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古代诗歌是我国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小学语文教材中那些语言清新、情趣盎然的古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宝贵遗产。这些诗歌既是我国古代诗人诗作的名篇,又在众多诗篇中琅琅上口。因此古诗  相似文献   

14.
当前,初中古诗教学早已被模式化、公式化,而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可以拉近古诗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打破古诗教学课堂的困局。运用可视化策略、文学圈策略、对话策略把读诗、解诗、品诗的权利真正返还给学生,重塑古诗课堂教学结构,让学生主动发现古诗之美。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古诗词在历史的长河中是一道别样风采的风景线。咏诗以言志,读诗以解史。古诗词是先人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是每个华夏儿女都应引以为豪,并能理解驾驭的文化结晶。通常讲来,诗词多讲究字词的凝练迅达,在成就其独特文学魅力的同时,也使得当下从小学生抓起的古诗教学产生了困惑。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是通脱淡泊的一种文化象征。引领学生走进唐诗,通过背诵、品读、演读和讨论等到环节,让学生对话唐诗,和作者产生思想情感共鸣,感受月亮文化,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让学生获得美的熏陶,促使学生对古诗的吸收和积累,更好地传承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17.
古诗是中国浩瀚文化星空中璀璨的一颗明珠,是古代思想文化与汉语特点最完美的结合。如何把古诗的美呈现在小学生的面前,如何让小学生通过学习古诗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是我们语文教师教学古诗的一大难题:讲多了古诗的整体意境美被拆解;不讲,年幼的孩子又难以逾越理解的障碍。根据自己的实践,我用三步法激发情趣,学习古诗,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在教学中,教师能善于引导学生学习古诗,品味古诗,剖析其语言,探析其趣味,恰到好处地激发学生的情感,这样便能更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吸取古诗营养,探索古诗真谛,使学生充实起来,“灵秀”起来。营造情感氛围。营造一种感染力及导向力俱佳的氛围,是师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以往的古诗教学,往往注重讲解注释,教师把大量的时间精力花费在把古诗的意思翻译成现代白话文传授给学生,  相似文献   

19.
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花园中一朵引人注目的奇葩。它以其凝练的语言、生动的意像、真挚的情感、优美的意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而富有意趣的学习空间。教师应让学生有滋有味地读诗、悟诗、赏诗,在诗海中浸润他们的心灵,积淀他们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20.
古诗作为语文课程内容之一,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古诗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本身也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优秀的古诗是集语言意境、情感为一身的语言模块,是阅读教学的极好资源。因此,古诗教学应该在落实语文基本能力训练的同时,充分挖掘古诗的人文内涵,引领学生进入古诗蕴含的文化之中,让学生在学习中沈涤心灵,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