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高三实验专题复习时 ,有这样一道题 :下列实验操作所得实验结果比理论数值偏高的是 (   ) .A .用量筒量取 8.5mL液体时 ,仰视液面读数 .B .中和滴定达到终点时 ,仰视滴定管液面读数 .C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定容时仰视溶液液面读数 .下面用简便的图示法进行分析 .我们知道 ,使用量筒、容量瓶、滴定管、移液管等仪器 ,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切(如图 1) ,而视线偏低 (仰视 )或偏高 (俯视 )会对实验结果有不同的影响 .一、量筒量筒用于量度液体的体积 .若量取一定体积的溶液 ,如量取 6 .8mL乙醇 ,眼睛要平视 6 .8m…  相似文献   

2.
每年高考都会涉及化学实验知识,在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中都可能出现.在新课标试卷中,实验题所占分值更多,所以,同学们要对化学实验高度重视. 一、对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的考查 例1用0.102 6 mol·L-1的盐酸滴定25.00 mL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达终点时,滴定管中的液面如图所示,正确的读数为(). A.22.30 mL B.22.35 mL C.23.65 mL D.23.70 mL.  相似文献   

3.
一、知识的基础性(1)重视基本仪器的使用。如滴定管分酸式和碱式两种,酸式滴定管可装酸性溶液或氧化性试剂,碱式滴定管一般装碱性溶液。滴定前必须用待装溶液润洗,并调整液面到0刻度或0刻度以下,以便读数。  相似文献   

4.
一、应试精要1.可直接加热的反应容器:试管、坩埚;需间接加热的反应容器: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2.量度仪器记数规则:①量筒、量杯:读数记录到一位小数,单位为mL;②托盘天平:读数精确至0.1克,记录二位小数;③滴定管:(酸、碱式)读数记录到二位小数,单位为mL,其“0”刻度在上端;下端没有刻度的部分也充满溶液。④温度计:读数记录到一位小数,单位为℃;⑤容量瓶:每个容量瓶只能配制一种固定体积的溶液。3.使用热源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5.
一、从课本的渗透装置说起 人教版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60页“问题探讨”所示的渗透装置示意图(如图1),假设漏斗中为0.3g/mL的蔗糖溶液,烧杯中为0.3g/mL的葡萄糖溶液,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透过,过一段时间,漏斗内的液面如何变化?  相似文献   

6.
1 实验装置 在试管底部放入浸透乙醇的棉球,试管中上部放入载有CuO的石棉绒,用小试管装入约2~3 mL新配制的银氨溶液,放入盛冷水的小烧杯里,玻璃导管口插入银氨溶液液面下。装置如附图所示。  相似文献   

7.
例1 在标准状况下有500mL由O2和C12组成的混合气体,向其中通入H2,使它们恰好完全燃烧,用水吸收后得到了250mL溶液,从中取出25mL,与20mL0,125mol/LNaOH溶液反应可恰好中和.与混合气体反应的H2的体积为( )  相似文献   

8.
测量气体体积(以测氢气为例),通常是在如下装置中进行(图1)。精确称取一定质量的镁条与过量的稀硫酸反应,置换出一定体积的氢气: Mg H_2SO_4=MgSO_4 H_2↑ 反应前,量气管中注入适量的水,反应管底部注入稀硫酸,反应管上端放镁条(反应前,镁条与硫酸绝不允许接触)。在检查气密性后,将漏斗液面与量气管中液面调整至同一水平,读取量气管中水面读数Ⅴ_1 。然后使硫酸与镁条反应,产生氢气。反应完毕,再将漏斗液面与量气管中液面对齐,读取水面读数Ⅴ_2。(Ⅴ_2-Ⅴ_1)即为测量到的氢气的体积。  相似文献   

9.
物质的量浓度计算是高中化学计算的重要题型之一,也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在此对高一化学中涉及到的物质的量浓度计算题型作一归纳,供同学参考.一、根据溶质质量(或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利用定义式计算已知溶质的质量(或物质的量)和溶液的体积,计算物质的量浓度时往往使用定义式cs=nBV求算.例1将4gNaOH溶于水配成250mL溶液,然后从中取出25mL,求所取出的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为多少?解析:首先利用定义式计算出所配制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然后再利用这一浓度值求算所取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配成的250m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nV=4g40g·…  相似文献   

10.
例1如图1所示,在盛有某液体的圆柱形容器内放有一木块A,在木块的下方用轻质细线悬挂一体积与之相同的金属块B,金属块B浸没在液体内,而木块漂浮在液面上,液面正好与容器口相齐.某瞬间细线突然断开,待稳定后液面下降了h1;然后取出金属块B(不考虑水的损失)。液面又下降了h2;最后取出木块A,液面又下降了h3.求A与B的密度比.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题目在1 L水中滴入10滴(1 滴=0.05 mL)0.1 mol.L-1的HCl溶液,然后取出1 mL溶液稀释至1 L,则稀释后溶液的PH是多少? 错解一:滴入HCl的物质的量=10 ×0.05×10L×0.1 mol·L-1=5×10-5 mol,则C(HCl)=5×10-5mol.L-1.  相似文献   

12.
1 操作步骤:1.1 取2小片铜放入试管,加入约4ml,浓硝酸,同时迅速用蘸有NaOH溶液的棉花堵住试管管口。1.2 待溶液变蓝色、有大量红棕色气体产生时,将试管倒立于水槽中(同时取出棉花)。1. 3 摇晃试管,可见到管内气体颜色逐渐消失、液面逐渐上升;此时用吸耳球通过玻璃弯管缓缓地向试管内鼓空气,可见到试管内气体又变成红棕色。  相似文献   

13.
电离平衡理论是化学平衡理论的深化和提高,通过实验探究的形式来学习相关知识,能更深入理解其本质,是极为必要的.1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例1为证明相同物质的量的盐酸和醋酸分别与镁粉反应生成氢气的体积(同温、同压)相同,但两者的反应速率不同,某化学学习小组用镁粉、盐酸、醋酸溶液等为原料和量筒等仪器设计了一个对比实验,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图1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对镁粉、盐酸、醋酸溶液的要求有.(2)该化学学习小组操作正确得到如下实验数据:A烧瓶B烧瓶常态下量筒(50mL)内气体读数反应时间0.1mol.L-1CH3COOH溶液40mL0.1mol.L-1…  相似文献   

14.
1.原理蜡烛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碱溶液吸收产生的二氧化碳,液面上升水面容积1/5.2.部分仪器用品制作(1)取一去底容积为500mL无色细口瓶(或500m透明无色塑料瓶);把液面上容积分成5等分,顶端塞一橡皮塞,如右图所示.(2)取一适当大小塑料瓶盖,盖内固定2~3支小蜡烛,烛高1cm左右.3.具体操作(1)在一玻璃水槽内倒一定浓度碱溶液,液面齐零刻度处,并滴入几滴酚酞.(2)使内装小蜡烛的塑料瓶盖浮于碱液面,并点燃小蜡烛数支,以耗尽瓶内氧气为原则,确定点燃小蜡烛的支数.(3)蜡烛正常燃烧后,…  相似文献   

15.
当将物体放入(或取出)盛有液体的容器中时,引起液面变化,造成液体内部压强的增加(或减小),并由此而产生出一些灵活性强、难度较大的综合性考题。本文就相关的题目作一简要分析。 一、已知物体浸入(或取出)液体中的体积(或长度)引发的液面上升(或下降)(简称“浸入型”)。 将物体浸入(或取出)液体中,引发液体内部某点压强的变化,从而导致液面升降,因此,我们主要研究引发的液体高度差△h.为便于理解,只对浸入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化学》第一册P55“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配制500ml 0.4mol/LNaCl溶液的操作中有这样的叙述:“缓缓地将蒸馏水注入到容量瓶内,直到容量瓶中的液面接近容量瓶刻度1cm~2cm处,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溶液的凹液面正好与刻度线相切.”而之前的教材不是1cm~2cm而是2cm~3cm.  相似文献   

17.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化学>第一册P55"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配制500ml 0.4mol/LNaCl溶液的操作中有这样的叙述:"缓缓地将蒸馏水注入到容量瓶内,直到容量瓶中的液面接近容量瓶刻度1cm~2cm处,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溶液的凹液面正好与刻度线相切."而之前的教材不是1cm~2cm而是2cm~3cm.  相似文献   

18.
题目有甲、乙两瓶无色溶液,已知它们只可能是AlCl3溶液和NaOH溶液.现做如下实验:(1)若取440 mL甲溶液与120 mL乙溶液反应,产生1.56 g沉淀;(2)若取120 mL甲溶液与400 mL乙溶液反应,产生3.12 g沉淀;(3)若取120 mL甲溶液与440 mL乙溶液反应,则产生1.56 g沉淀.试通过计算和推理判断:甲为____溶液,甲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乙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相似文献   

19.
高中化学实验中常用量筒、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等玻璃仪器确定液体的体积 ,因仪器上的大、小刻度上下分布不同 ;确定液体体积的方式有别———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和量取一定液体的体积两种 ,判断时似有规律却难以把握 ,极易混淆 ,往往给学生的规律越多越糊涂 ,笔者对此谈点体会 ,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量取液体体积时 ,视线就是由眼睛、视点、凹液面三点一线 ,视点就是由眼睛与凹液面两点形成的视线与玻璃仪器的内侧的交点即刻度 (读数 )。总之 ,仰视总是视点(刻度 )低于凹液面 ,俯视总是视点 (刻度 )高于凹液面。图 1量取一定体积的…  相似文献   

20.
"物质溶解放热"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章"溶液"课题1"溶解时的放热现象"中的实验.教材的做法是:先用温度计测出水的初温,然后取出温度计.加入NaOH固体,用温度计再测出混合物的温度.结果读数增加,从而说明溶解过程是放热的.当教师演示本实验给学生看时.只有坐在前面的几个学生可以看到,可见度低,且趣味性不强.如按下面方法进行改进,则既可以提高可见度,又有趣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