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顺宗永贞年间(公元805年),以王侄、王叔文为首的一群资历较浅的朝官,发动了一场针对大官僚、宦官集团的政治改革,史家称为“永贞革新”。然而仅仅历时半年,这场革新运动就被继位的宪宗彻底平息了。王叔文被杀,王侄贬死,追随他们的八位骨干同时贬为远州司马,史称“二王、八司马”事件。  相似文献   

2.
短小精粹意蕴神远──刘禹锡《陋室铭》讲析张默清唐朝著名文学家、诗人、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家刘禹锡是个有志向、忧国忘身、傲岸耿介而不向权贵乞求的人。刘禹锡积极参与王叔文领导的永贞改革,成为永贞改革的主要成员,同年八月改革失败,王叔文被贬,第二年被杀。刘禹锡...  相似文献   

3.
李学婧 《阅读与鉴赏》2007,(6):57-57,60
公元805年,即永贞元年,柳宗元因参加“永贞革新”而横遭牵连,被贬为永州司马。际此能诗擅文并与韩愈并驾齐驱的柳宗元寄山水聊以忘忧,写出了一系列享誉文坛的游记——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为八记之首。  相似文献   

4.
柳宗元是中唐著名的政治家 ,他积极参与并领导了“永贞革新”。在革新失败前夕 ,他借给王母写墓志之机热情讴歌革新领袖王叔文。元和十年永贞党人再次遭贬 ,刘禹锡处罚最重 ,远贬播州。其时刘母年事已高 ,承受不了旅途的颠簸劳顿。柳宗元冒着触怒宪宗的危险 ,上奏请求与刘禹锡对调。柳宗元在“永贞革新”前后的表现 ,充分显示出他对革新事业、对同志的忠贞和对朋友深笃的情义 ,展现了率直、果敢的个性  相似文献   

5.
刘禹锡,字梦得,公元 772年生,是唐代杰出的思想家、进步的改革家和有独特成就的诗人。   公元 793年,年仅 21岁的刘禹锡中了进士,以后又考中学宏词科,官至监察御史。这时的他年轻气盛,朝气蓬勃,准备在政治上大展宏图。永贞元年 (公元 805年 )正月,忧国忧民的刘禹锡参加了以“内抑宦官,外制藩镇”为口号的代表中小地主利益的被称为“永贞革新”的政治革新活动,八月,革新失败,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又改贬为朗州司马。这一去就是 10年,直到元和十年 (公元 815年 )刘禹锡才被从边远的朗州召回长安。 10年的贬谪,并没有消磨刘…  相似文献   

6.
王叔文贞元十三年就受到时为太子的唐顺宗赏识,之后又通过顺宗结识后来为永贞宰相的韦执谊。柳宗元、吕温等人也通过与王叔文的交往,逐渐进入东宫集团。贞元十九年,永贞革新的主要成员已经围绕顺宗东宫集聚完毕,并在当时形成较大声势。  相似文献   

7.
“永贞革新”是唐朝政治形势的转折事件,也是白居易一生中经历的最重大的政治事件.要全面深刻地研究白居易的思想、人品及其作品的思想内容与文学成就的来源,就不能忽视其与“永贞革新”及主要成员关系的研究.本文从相关的原始文献材料入手,对白居易与“永贞革新”集团主要人物的交往情况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以揭示白居易对“永贞革新”的态度及其评价.  相似文献   

8.
柳宗元在湖南零陵度过了十年贬谪生活。他在这一时期的诗文、论著,是《柳河东集》中的主体和精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八○五)九月,柳宗元因为参加“永贞革新”,被贬为邵州刺史,十一月,再贬为永州(湖南零陵)司马,他到永州上任时已是严冬了。  相似文献   

9.
“永贞革新”是唐顺宗即住后,以王叔文为领袖的革新集团所从事的一系列以政治为主体的全面改革。刘禹锡在“永贞革新”中作为核心人物而存在,永贞革新决定了刘禹锡一生的政治命运,对他一生的文学创作影响也很大。在当时文坛上他也是有代表性的文学家。  相似文献   

10.
韩愈因为写了《永贞行》等诗文,遂被加上“反对永贞革新”的罪名。对于此事,似应作认真考察,具体分辨。 值得注意的是,永贞革新中一些兴利除弊的政治措施,同韩愈的言行主张往往是不谋自合的。其中有些措施,韩愈还肯定、称赞过。 永贞革新有一项利民措施,是罢逐持恩暴戾、残民邀宠的酷吏李实。 李实的罪行及其被罢逐的经过,《旧唐书》(一三五卷)本传有以下记载(《新唐书》卷一六七本传略同): (贞元)二十年春夏旱,关中大歉,(李)实为政猛暴,方务聚敛进奉,以固恩顾,百姓所诉,一不介意。因入对,德宗问人疾  相似文献   

11.
永贞革新作为唐朝中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对身处其时的唐代诗人产生了重大影响,白居易作为身处这一时期的重要诗人,永贞革新在其政治态度、诗作内容及风格的前后变化中同样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唐顺宗永贞年间,王叔文集团执政,开展了激进政治改革,柳宗元是这一集团的主要成员之一。但是由于这场变革触犯了大官僚、宦官及藩镇集团所代表的大地主阶层的利益,仅仅进行了五个月,即告失败。柳宗元等八人被贬偏远的地方为司马,为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二王八司马"事件。永贞元年(805年)柳宗元被贬  相似文献   

13.
柳宗元对永贞革新的看法,对其后来十四年也是其一生主要的思想、创作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其中对永贞革新的自责、罪感,虽然很多研究者无意有意进行一些回避,但它存在于柳宗元书信中,本文就此重点加以论述,并分析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4.
刘禹锡是一位将哲学理性寄托于文学感性之中的诗人,自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永贞革新的失败,至宝历二年(公元826年)罢和州刺史,在其二十二年的贬谪生活中,刘禹锡借助其充满韧性的创作思力极大地表现出了在维持自我心性方面的力量。本文通过对其诗歌与境遇的分析比较,展示出诗人在荣辱得失不定的境遇中的通达而释然的心境。  相似文献   

15.
“永贞革新”失败后,“二王八司马”即遭迫害,王叔文、王侄于次年被害致死,“八司马”无一例外地被贬谪至远州任职,凌准、韦执谊先后去世,只有程异被起用。元和十年(815)二月,  相似文献   

16.
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被贬永州十年、柳州四年.其诗歌充满了悲愤、孤寂、凄婉伤悲的贬谪情怀,同时这种贬谪情怀随着主客观因素的变化而亦有变迁.  相似文献   

17.
传统观点认为“永贞革新不但反对宦官专政 ,而且反对藩镇割据”。事实上 ,由于宦官与藩镇的关系紧张 ,革新派反对宦官专权 ,并不等于反对藩镇割据。王叔文“怒斩刘辟”只是因为韦皋和刘辟冒犯了他的尊严 ,“罢黜李”的根本原因在于增加朝廷的财政收入。总而言之 ,永贞革新并未反对藩镇割据  相似文献   

18.
唐代中叶,柳宗元、刘禹锡曾经与韩愈进行过一场关于天人关系的大论战。这场论战起源于“永贞革新”。唐王朝经过“安史之乱”,由盛转衰,柳宗元、刘禹锡和韩愈所处的时代,正是唐代由盛而衰的转变时期。唐顺宗李诵永贞元年(公元805年)以王叔文、王伾为首的革新集团,柳宗元、刘禹锡是其中的骨干,他们反对保守势力包括宦官  相似文献   

19.
<正>公元805年,永贞革新失败,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面对政治失意,柳宗元只能寄情山水,吟诗自遣。五年后,他在永州城郊冉溪边上筑屋居住。冉溪,是风景秀丽的所在。在这里,柳宗元是否能得到精神的慰藉与解脱呢?品读下面的诗歌,便能得到答案。  相似文献   

20.
刘禹锡是唐朝中期的思想家、哲学家、优秀的散文家和杰出的诗人。他曾在朝中当大官,但因为与其他几人一起领导了一次政治改革——永贞革新,触犯了一些有权人的利益,遭到贬谪。有一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