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中阶段,学生已熟背并理解大量的古诗文,古诗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古典诗文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资源,如果大家能调用脑中存储的古诗文信息,在作文时妙用古诗文,一定能使作文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在作文时该如何运用古诗文呢?大家不妨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2.
戚碟颜 《考试周刊》2014,(58):45-45
<正>作文教学中,我尝试利用教材中的阅读教材,特别是古诗文阅读教材进行写作训练,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学生花了很多时间学习古诗文、背诵古诗文,单纯为了获得试卷中的三十分,那太可惜了,老师可以利用古诗文这个"他山之石"攻作文这块"玉"。这样学生本来对学习古诗文不大感兴趣的,知道对写作有很大促进作用后,也会愿意学习古诗文。下面笔者从两个方面阐述如何巧用古诗文为学生写作添翼。一、巧用古诗文名句为作文的语言表达添翼  相似文献   

3.
应重视背诵的训练学生阅读、作文能力偏低,与他们头脑中存储的好诗文太少有直接的关系。实际上,多背诵好诗文是我们应当继承的传统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我在每个单元教学中,注意把培养学生的背诵能力与培养阅读与作文能力结合起来。如教学初中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时,...  相似文献   

4.
要想学生在中考中写出高分作文,教师便需要引导他们打造语言亮点。文章结合一些中考优秀作文及优美习作,具体分析了以下策略:调动感官、运用修辞、倾注情感、援引诗文、变换句式、赋予风格。  相似文献   

5.
2013年7月,笔者参加“区培’学习,听了特级教师黄亢美关于经典诵读的讲座,感受颇多。由此也深深了解到,经典诗文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传统文化的绮丽瑰宝,诵读经典诗文不仅能让小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丰富他们的知识,而且能陶冶情操,培养民族自豪感。自从我班开展“诵读经典诗文”后,笔者发现学生的诵读水平有所提高,作文中也多了很多经典语句,这是一个可喜的开始。笔者指导学生在作文中运用经典诗文方面做了如下探索。  相似文献   

6.
学习古诗文主要目的在于学习古代名篇佳作,了解古代生活、古典文化,获得精神和文艺的熏陶.在古诗文教学中应有的放矢地进行读写结合.实施读写结合的主要策略有:现学现用,引用诗文佳句;就文取材,积累作文素材;借题发挥,引出作文命题;各抒己见,阐发读后感想;想象补白,扩续诗文余韵;入陈出新,仿写套写诗文.这不仅需要教师的巧妙引导,而且需要教师的参与互动,同时让学生明确不能忽视写作的文艺性和严肃性.  相似文献   

7.
高考“另类”作文面面观 1.“最牛高考满分作文”竞是一篇仿古诗文 武汉汉南二中学生周海洋写了一篇题为《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的仿古诗文。该文共1080字(含标点符号),文首写了170多字的半文半白的序;  相似文献   

8.
古典诗文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妙用古诗文可使文章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息。对如何运用古诗文,提高作文质量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9.
读你     
语言范本之一:引用诗文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作文时,恰当地引用古典诗文,不但体现自己对中国古典传统文化的熟悉和丰富的知识积累,还能使文章显得更具文化特色。当阅卷老师看到满篇群星璀璨的诗文时,一定会感叹你知识的广博和古典文化底蕴的深厚。  相似文献   

10.
曹雪梅 《考试周刊》2013,(89):49-49
古人曰:“腹有诗书气自华。”古典诗文蕴涵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资源。妙用古诗文可以激活语言表达,彰显文章底蕴。使文章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这无疑是中考作文“出彩”、“创新”的一条有效便捷的途径。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作文时多尝试诗词入文.则必能使学生的习作充满诗情画意。那么,怎样借用古诗文为中考作文增辉添色呢?  相似文献   

11.
高中校园文学活动与作文教学的九点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课程改革中,《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了高中作文教学的方向和目的。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校园文学活动与作文教学的紧密联系,我们认为两者具有几大结合点,分别为戏剧表演活动、诗文朗诵会、演讲比赛、辩论赛、征文比赛、编辑作品集、创办校园文学刊物、名著导读、开展研究性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如能抓住这些行之有效的活动,课堂作文教学便会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校园文学活动便会夯实根基,作文教学便会更具实效。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古诗文教学和作文教学两方面着手,来谈谈古诗文教学实践中的几点思考。首先,从古诗文的教学出发,构建一课双标。其次,在古诗文的教学中,强调文化的渗透,迁移到作文中立意的选择。最后,在古诗文的教学中进行联想和想象的训练,共同摸索古诗文阅读规律,并将其运用于作文的批改与修改实践中,提升作文教学的质量与效用。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7~9年级学生背诵80篇,合计240篇。确实,从小学到初中,我们的学生花了很多时间,背诵积累了大量的古诗文。但据笔者调查,许多学生背诵古诗文的一个目的是为了能够对付考试中的几个默写填空题,这不免让人感到是一种极大的资源浪费。笔者以为古诗文中还有我们取之不尽的写作材料,要让学生从写作这一角度认识古诗文的作用,让古诗文中的名言佳句走进我们学生的作文,为学生的作文添彩。那么如何让学生把已积累的古诗文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呢?  相似文献   

14.
孙如明 《新高考》2007,(11):12-13
近年来,考场作文流行"套话作文"。"套话作文"有这样一些特征:题材总是选用历史文化名人及其文章中的名言名句;文章结构用三段左右的历史文化名人的事迹或诗文为作文主体,再加上一个开头和一个结尾;作文的主题总是局限在一个浅显的平面上而不做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高考的高分、满分作文中,揭示文化内涵的作文占很大比例,文化作文俨然成为广大高考生热捧的对象。正因为受到热捧,才导致大量劣质文化作文泛滥,那么,如何厚实文化作文的底蕴?做到五点:培养良好的文化意识;用文化装点醒目的标题;以经典文化意象贯穿文章始终;恰当引用经典文化名人的事件;恰当引用诗文名句。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中国再掀“国学热”。诗文作为国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以其丰富的情感,阔大的意境,生动的形象以及音乐美的语言,在当今的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学生们诵读诗文之余,在生活中却忽略了应用。2008年“两会”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以其深厚的文学素养将诗词融入意境,为他的讲话锦上添花,将中华文化演绎得淋漓尽致。因此,如果你能巧妙地将国学知识融入作文中,作文也会添彩许多。  相似文献   

17.
段建宏 《现代语文》2007,(8):120-122
“文化作文”是近年来大量出现在高考满分作文行列中的一类作文。所谓“文化作文”,就是指那些“富有文化色彩与浑厚的文化底蕴的作文”。“文化作文”主要选择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诗文曲赋、经典名著等文化含量很高的材料作为写作内容;行文中多采取引用、排比、拟人等修辞方法,语言华美。“浑厚的文化底蕴、丰沛的文化内涵、较高的文化品味、深刻的文化认知是文化底蕴文章写作的追求。”  相似文献   

18.
一、依托古诗文立意作文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立意。古诗文经过千百年的口诵,已经潜移默化到我们的灵魂深处。若能依托古诗文中的传统思想来立意,文章能让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19.
古典诗文博大精深,灿若繁星,千百年来,滋养了多少代中国人,在我国文化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古诗,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有理,源于生活,当然还可高于生活。我们是否能够把古诗教学与作文教学结合起来,在搞好古诗教学的同时有目的地进行作文理念的渗透,从而提  相似文献   

20.
纵观近年来高考优秀作文,我们越来越深切地感到:教材是一片大有作为的天地,尤其是教材中的古典文学部分更为我们从语言、材料、结构、形式等方面提供了写作的范例。深入学习教材中的古典文学,细致揣摩其语言、技巧、思想和感情,无疑会对我们的写作大有裨益。教材中的古典文学内容在高考优秀作文中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引用诗文展示阅读广度广博的积累尤其是古典文学的丰富积淀在文章中展示的是创作者的阅读的广度,恰当地引用诗文不仅能增加文章的文采,而且可以发挥古典文学言简意赅的特点而表达出深厚的思想内涵。如,2004年四川满分作文《遭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