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理距离”是一个用来表示人与人之间的亲密程度和相互理解程度的深浅度的概念.本文对前人的研究进行分析,就不同人群、不同年龄段的人的人际心理距离的表现、成因、以及对策进行综述,意在使后人能更加清晰的认识以及继续研究心理距离问题.  相似文献   

2.
学校教育情境中师生人际冲突与一般人际冲突不同,具有特殊性:它既包括教育活动工作关系中的人际冲突,也包括一般的社会关系中的人际冲突,还包括一种自然关系中的人际冲突。解决师生人际冲突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努力:培养移情能力,进行换位思考;转变传统观念,营造民主气氛;注重自我反思,进行正确归因;进行自我暴露,开展诚意沟通。  相似文献   

3.
服装是人的心理表现和人际心理交往的语言符号,它反映了广泛的包括人的心理在内的背景因素,是研究人类心理的途径和突破口。群体心理与服装行为、服装行为与人际心理之间的关系是服装行为与社会心理之间关系的具体反映。  相似文献   

4.
在概括网络人际传播的特点的基础上,着重对网络交流中的传受心理和语言进行了分析:网络人际传播是一种理想化的互动交流;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传播空间,语言就是身份。网络生活是一种真实的虚拟人生。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青少年人际压力、心理弹性与冒险行为之间的关系,选取638名初高中生为被试,采用中学生人际压力问卷(ISQ)、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RSCA)和青少年冒险行为问卷(ARQ)分别测量青少年的人际压力、心理弹性和冒险行为。研究结果表明:人际压力与冒险行为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人际压力与心理弹性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心理弹性与冒险行为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心理弹性在人际压力与冒险行为的关系中存在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2.73%。因此,人际压力既能正向预测青少年冒险行为,同时可以通过心理弹性对冒险行为产生间接作用。  相似文献   

6.
心理规律运用点滴1.把握适度的心理距离心理学规律表明,适度的心理距离所产生的人际感召力比“亲密无间”反而强得多。所以教师和学生保持适度的心理距离是必要的。要疏而不远,亲而不密,目的是造就和保持威信和神秘感,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学生的力量。教师与学...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744名硕士研究生的问卷调查,探究其成就动机、人际交往归因和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多数硕士研究生对研究生期间的生活较为满意;研究生在人际交往时倾向于将交往成功进行内归因,将交往失败进行外归因;研究生追求成功的动机大于避免失败的动机;人际交往归因在成就动机与生活满意度之间起到中介作用。若要提高硕士研究生的生活满意度,需要进行心理干预,引导积极人际归因模式的建立;建立制度保障,培养合理成就动机的形成;点面教育相结合,提高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微观社会生态学为研究视角,以大学生人际心理空间为研究对象,运用人际空间与人际交往相互作用的基础理论,结合人际交往的基本原理,探讨人际心理空间的内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笔者从人际心理空间影响人际沟通的角度,重新审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困境,并提出从内外视角寻求建构大学生和谐人际心理空间的有效策略,以优化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品质,实现人际和谐,进而推动和谐校园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未成年服刑人员的人际信任与心理控制源、防御机制的关系。方法:采用抽样调查法对某市监狱内部共80名未成年服刑人员进行人际信任量表调查、心理控制源量表调查及防御机制问卷,后对其关系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未成年人服刑人员人际信任与年龄、学历均无明显性差异,服刑人员与心理控制源及不成熟防御机制呈正相关,而与成熟型防御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与个性状况调查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SCL-90、EPQ及自编的人生态度问卷对1044名大学新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有7.0%的新生存在各种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症状表现为强迫症状、人际敏感关系和抑郁;男生与女生在心理健康和个性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可以把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区分为高危一不成熟型和普通一不成熟型两大类。  相似文献   

11.
非宾格动词理论研究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非宾格性假说”,不及物动词可以再细分为非宾格动词和非作格动词;许多学者围绕这一问题进行了多种角度的理论探讨。文章以英语和汉语中的非宾格动词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语言中非宾格动词的共性和个性问题,以及不同学者提出的句法和语义诊断式问题,探讨这些诊断式是否能够较好地区分不同语言中的非宾格动词与非作格动词,并在总结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人体神经系统具有三重意义的结构:一是解剖意义上的物质形态结构;二是信息加苛意义上的心理机能结构;三是“内部呈现的”心理信息活动的结构。文章以人的心理信息活动为参照,区分了人体神经系统的五个层级的物质形态结构和五个层级的心理机能结构,并对这五个心理机能结构间的复杂而综合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高中生人际信任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高一、二年级学生为被试,采用儿童马氏量表和孤独量表,对高中生的人际信任程度与孤独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城市高中生的人际信任度比乡村低,男生比女生高;(2)孤独感在性别上差异不显著,乡村学生高于城市;(3)人际信任程度与孤独感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一、心理换位的意义心理换位,指的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通过把自己置于对方的心理位置上去认识和体验事物,以达到缩短人我之间心理距离,正确认识和理解他人的目的。象我们将要讨论的馆员与读者的关系问题,实际上就体现着心理换位这种关系。馆员在现实生活中,通过心理换位,可以促使自己对读者的思想感情发生积极的变化,有利于正确认识和理解读者的心态和行为,对缩短与读者的心理距离,融洽与读者的人际关  相似文献   

15.
团体心理辅导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在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成员想要改变的主观意愿不仅会影响他在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的态度,而且也反映了他在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的行为表现。通过采用Nvivo7.0质性分析软件对人际模式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的逐字稿进行编码,并对人际模式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成员主观意愿的变化进行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在人际模式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成员的主观意愿存在先减弱后增强、再增强和逐步增强两种趋势;在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成员的主观意愿会影响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学生人际型心理资本现状及与自我和谐的关系。方法:采用人际型心理资本量表和自我和谐量表调查1028名广西在校大学生,并对结果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1大学生人际型心理资本总体及包容宽恕、谦虚诚稳、感恩奉献、尊敬礼让四因子得分分别为3.54、3.27、3.86、3.62及3.31。2大学生人际型心理资本与自我和谐症状呈显著的负相关(r=-0.354,P<0.01)。3自我和谐可解释大学生人际型心理资本23.7%的变异量。结论:提升大学生自我和谐程度,可有效提升大学生人际型心理资本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探讨大学生人际信任问卷的结构,编制了《大学生人际信任问卷》。通过对386名和1003名大学生被试在大学生人际信任问卷中的数据分别进行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以探查大学生的人际信任的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人际信任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符合心理测量学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8.
张楚廷先生根据教学环境诸要素的主要特点将教学环境划分为四类:教学自然环境、教学物质环境、教学人际环境和教学观念环境。教学自然环境包括诸如学校地理位置、温度、光线等物理要素;教学物质环境是指各种教学建筑、教学设备如教学楼、图书馆、食堂及各种绿化设施乃至班级规模、座位编排等;教学人际环境指教学活动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文主要指班级师生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学观念环境包括班级风尚、班级规范、班级舆论及其形成的心理氛围。教学自然环境和教学物质环境属于有形的实体存在,我们称之为教学硬环境;教学人际环境和教学观念环境均属无形的客观存在,我们称之为教学软环境。本文试从教学软环境的特点与作用出发,阐述其对教学深刻的显性作用。以期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教学环境中的软环境的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19.
一方面主要以诗歌创作和小说创作为视野,剖析了文学创作中的“心理距离”的运作机制,认为创作主体与现实主体、创作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心理距离对诗歌创作的情感和想象具有一定的内在调节作用,对小说创作的整体风格、叙事结构和语言风貌具有一定的潜在制约作用;另一方面又以“心理距离”为视角,观照中国当代诗歌小说创作史,揭示了当代诗歌创作主体对心理距离把握上的前后不同的特征,揭示了当代小说创作中的心理距离由小到大的嬗变轨迹。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比较、个体研究和跟踪调查等方法,分析高职新生因目标失落、角色失调、生活失序、学习失范、人际失和、心理失衡等原因所表现出的心理适应综合症的特征,掌握其基本情况,进一步揭示心理特点在什么条件下转成心理问题和心理优势的规律。并提出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开展入学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区分对象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训练活动等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