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65年,前苏联宇航员列昂诺夫迈出了人类太空行走的第一步,所有人只记得那伟大的瞬间,却无从得知瞬间背后生死交织的艰辛。  相似文献   

2.
从"月出"到"月落",这是个周而复始的无限时间;从"碣石"到"潇湘",这又是一个地北天南的无限空间。个体生命在春、江、花、月、夜的瞬间体验中,以生命体验为翅膀,不断把自己的过去投向未来,超时空,跨生死,化瞬间为永恒……这便是强烈的宇宙意识和被宇宙意识升华过的情感,这样个体自我遂与永恒化二为一。  相似文献   

3.
摄影被称作"瞬间艺术",而我觉得它更是一种生活状态,反映了生活的品质。我热爱生活,热爱一切美的人和事。罗丹说过,"生活中并不缺乏美,缺乏的是发现美的眼睛",我正在炼就这样的眼睛,用手中的相机留住这些瞬间的美丽。——谢媛媛  相似文献   

4.
赵鹏 《高中生》2011,(22):40-42
歌德曾经满怀敬畏地把历史称作"上帝的神秘作坊"……在某个特定时刻,这个作坊会顷刻爆发出最具戏剧性的火花。某个稍纵即逝的瞬间、某个微不足道的事件,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死、一支军队的胜败、一个国家的存亡……  相似文献   

5.
武侠小说十大暗器排行第一的是什么?众大侠知晓否?百晓生排名榜上,"生死符"蟾宫折桂.排名第一:生死符(意思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出处:金庸《天龙八部》使用者:天山童姥虚竹子威力:入体后化于无形,伤处奇痒剧痛难忍,永无休止  相似文献   

6.
莫言在《生死疲劳》中融合了古今中外的价值理念和艺术技法,完成了一次从小说内容到写作手法的升华。其中,"轮回叙事"成为小说叙事手法的一大亮点,本文试图以热奈特的"叙事层次"理论和"元故事叙事"理论对《生死疲劳》地叙述手法进行分析,理清小说叙事结构与"二度叙事"中第一叙事和元故事叙事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郑板桥有诗、书、画三绝,而其诗中又有"真气、真意、真趣"三真,这也是其诗歌的精华所在。在我看来,"真气"应该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个人真性情,"真意"是指诗歌的内容真实,"真趣"则是日常生活中瞬间捕捉到的一种乐趣。  相似文献   

8.
感恩的心     
李森民 《下一代》2008,(6):18-20
■这是一组来自"5·12"大地震重灾区北川中学学生的诗文,字里行间饱含真情。■小作者亲历了生死悬于瞬间的大地震,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坚强和团结友爱,更学会了感恩。■他们是北川的希望,他们是祖国的未来。■读一读这些诗文,心灵就会受到震撼和洗礼。  相似文献   

9.
《列子》通过许多故事提出了"顺任自然"的思想,强调要顺应事物的本性,任其自然发展,无为而治;不欣欣于生,不戚戚于死,"生死由命";按自己的本性去活,"从心所欲"。《列子》提出这些观点,一方面是因为继承了老庄思想,一方面是因为受到魏晋玄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亲爱的小读者们,伴随着温暖的夏风,"六一"儿童节又到了。节日里,"七巧板"栏目为爱美的小女生们准备了一份特别的礼物——同学们,你们家里一定有不少用过的挂历纸、彩色广告纸、旧杂志吧?千万不要把它们当废品,只要开动脑筋,就能把它们变成漂亮的项链、手镯和发夹。美丽法宝瞬间成,快快动手吧!  相似文献   

11.
奇课萃荟     
《四川教育》2013,(1):5
中国政法大学:微表情专业课程看过当红美剧《别对我说谎》的人都知,通过观察人的肢体、表情等细微动作能推测出人的心理状态。而中国政法大学心理应激微反应》就是这样一门课程,授老师是江苏卫视《非常了得》栏目中走红微表情专家姜振宇。据介绍,这一选修课收名额只有50人,名额几乎瞬间就被抢。广州大学等三高校:另类生死课,教人写遗嘱广东的广州大学、广东药学院、华南大学等三所高校开设过"生死课"。  相似文献   

12.
记叙文是一种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文体,以其形象塑造的丰满和事件表述的曲折而大放异彩。一篇优美的记叙文,字里行间处处流淌着精彩"瞬间"。这些"瞬间",细加研读,许多又是一幅幅精彩的"画面"。然而学生要么扬鞭奋蹄,一路狂奔,未及细察;要么细察之下,啧啧称叹,却觉得"画面"如水中花、镜中月,虽美不胜收,近在眼前,但终不能体会揣摩,化为写作能力。究其原因,无非是学生的作文"画面"意识差,"画面"寻求能力弱,"画面"建构能力  相似文献   

13.
随着微博的发展,"微"成了这个时代标志性文化语言.阅卷,是阅卷教师和学生用学科语言微妙的师生对话.为了更加清楚地定位我校学生现有的问题,笔者用了南京市2012年中考试题作为考试题目.在这个过程中,笔者有幸听到了很多学生笔端流露的"微语",而有些"微语"让笔者经历了一个又一个思考的"微瞬间".  相似文献   

14.
痛苦的飘落     
解读:这是一个特别的视角——头发。从头发切入生死,这是只有女性才有的角度。打了那药,"白天黑夜地吐,口腔烂了,皮下渗血,血小板白血球都降到最低极限……"都可以咬牙忍住,"谁知道头发还要脱掉,一根不剩,彻彻底底。我悄悄哭了……"头发对于女孩子,那是她的美丽,而对于病中的"我",  相似文献   

15.
张弛 《中文自修》2012,(1):24-25
文起探讨张爱玲文字回到了真实、古龙小说的刻意追求则"以词害意"、金字塔、帕提农神庙之美等正反论证文学艺术需返璞归真的道理,继而展开了对万物生死轮回的探索,"让我们回到生命本身,回到一切开始的地方"点醒题旨,纵横捭合,洋溢着玄思与诗境之美。  相似文献   

16.
我家添制电脑还不到三个月,我和儿子的感情却发生了出乎意料的变化,"代沟"瞬间畅通,"隔膜"随之消散。儿子已上高中二年级了,不知什么时候,父子之间变得陌生起来。那个儿时活泼调皮,"爸爸!爸爸"叫个不停,晚上睡觉牵着我的手,早上醒来缠着我讲故事的儿子不见了,代替而来的是沉默寡言、独来独往,  相似文献   

17.
正借意象抒情达意是中国传统文学作品常用的手法,"水"即其中之一。一部中华文明史,始终与"水"相生相伴,大禹治水,上善若水,智者乐水,逝者如斯夫,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千江有水千江月……多姿多彩的"水"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形形色色的"水"将先民的生死歌哭、喜怒哀乐,表达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8.
《教育》2008,(16)
近日,北大毕业后在四川一所中学教书的教师范美忠针对自己在震灾中不顾学生、第一个跑出教室的行为在天涯论坛发表言论称:"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  相似文献   

19.
越狱     
"许云峰." "老许!"一瞬间,成岗惊喜交集了,"他关在地牢里?"华子良微微地点了点头. 齐晓轩没有马上拆开许云峰的来信,却对着华子良问:"此刻,你需要什么?"  相似文献   

20.
生死问题是庄子人生哲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道"是其生死哲学的理论基础;"气化"是生死的本质,生死的变化其实是气的聚散;"善生善死"为庄子对待生死的态度,一方面要善待生命,使生命本性得以自然发挥,注重养生。另一方面,以旷达的心胸面对死亡,顺其自然。对生死的超脱为现实人生一切利害关系超脱的根本。在此基础上,庄子提出了理想的人生境界,超脱生死实现精神自由。庄子这种以生死相通来反观现实人生的哲学对于今天的我们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