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诗歌之最最早的诗歌总集——春秋时期的《诗经》。最早的长抒情诗——战国时期屈原的《离骚》。最早的叙事诗——东汉的《孔雀东南飞》。第一部以个人选编成书的诗集——西汉刘向编辑的《楚辞》,收屈原、宋玉等人辞赋16篇。文学史上诗作留有最多的大诗人——南宋陆...  相似文献   

2.
《楚辞》涵盖了屈原的人生使命和心路历程.王锡荣教授的《楚辞新论及其他》对屈原的政治思想进行了全方位的评价,认为屈原的个人哀伤充分体现在作品中,用文字之妙展现哀伤之美,通过凄美传说寄托全部情感,塑造了百转千回的意境.屈原一生都在感叹时光流逝,因为他政治抱负成空,失去报效祖国的途径,但又不甘心碌碌无为.  相似文献   

3.
屈原是楚辞的开创者,被誉为"衣被词人,非一代也"。在其所创作的楚辞体作品中,作品的诞生均直接联系着当地的音乐,对楚国音乐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九歌》作品中,《九歌》以一组文辞优美、情致深婉的诗篇,糅合动人的传说、迷离的意境、优美的景色,通过浪漫主义手法描述不同的神女爱情故事,并以祭祀歌舞为题材反应南楚的社会生活、自然风貌,在民间影响极大。本文主要对屈原的音乐创作进行阐述,分析《九歌》在民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1)余冠英:《诗经选》。本书《前言》对《诗经》的形成,对风、雅、颂的分列和内容都作了介绍。选诗以风和小雅为主,大雅、颂选得少。注释精确,诗后并对诗意作了说明。(2)马茂元:《楚辞选》。本书《前言》从文学史角度介绍《楚辞》,突出屈原在创作上的杰出成就。书中着重选了屈原的辞赋,也选了宋玉、贾谊、淮南小山各一篇。注释详明,又有分段说明。(3)余冠英:《乐府诗选》。本书《前言》对乐府的起源和演变作了说明。内容分汉魏乐府古辞、南朝乐府民歌、北朝乐府民歌、汉至隋歌谣、汉魏晋宋文人乐府。  相似文献   

5.
近读金开城、董洪利、高路明新著《屈原集校注》 (中华书局1996年8月版),颇多感想。特为此文,献其谬说,以求教于金先生及屈学界之同好者。综观本著之作,颇具"总结"金氏长年研习《楚辞》文献的性质,盖亦与其《屈原辞研究》 (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相鼓吹也。本著侧重于屈原赋的文献解读,而《屈原辞研究》为其文史专论之合集也。则金氏屈子之学于此集其大成。然屈原辞赋文献的解读,无非是"校"、"注"、"章句"三事。就此三端言,本著自有其可取之处。  相似文献   

6.
朱新林 《图书馆杂志》2012,(7):84-88,93
龟井昭阳《楚辞玦》是江户时代古文辞学派治学特点在《楚辞》研究上的体现,是江户时代《楚辞》注解中的佼佼者,是他研治《楚辞》的精粹所在,正如"玦"字义,足以与浅见炯斋、卢东山、冈村瓮谷等人《楚辞》研究成果鼎足而立。目前,梁容若《中国文化交流史论》、星川清孝《楚辞研究》、戴锡琦等主编《屈原学集成》、李庆《日本汉学史》未著录,崔富章师《楚辞书录解题》著录较为简略,竹治贞夫《楚辞研究》、稻畑耕一郎《日本楚辞研究前史述评》、徐公持《日本的楚辞研究》、徐志啸《日本楚辞研究论纲》等研究成果亦语焉不详。由于该书是"日本学者独立地对《楚辞》所作的第一部注解书",在日本《楚辞》学界具有重要地位,故本文对其书作者、体例、内容略作考证,以公诸同好。  相似文献   

7.
《楚辞》作为一部“金相玉质、百世无匹”的诗歌总集,自汉以来,一直受文人的重视。有关《楚辞》的编纂、注释、评论的专著也是层出不穷。而对《楚辞》的作者——伟大诗人屈原的具体生平、事迹,史书记载却并不详尽。这就留下了许多有待考证、争论的疑点。随着新楚辞学的兴起,学术界掀起了屈原生平研究的热潮。继清末明初廖平提出“并没有屈原这个人”以来,历史上有无屈原成为一个激烈争论的焦点。60年代以来,一衣带水的日本又出现了以冈村繁、铃木修次、白川静等学者为代表的新的“屈原否定论”。这些学者言之凿凿,也举出了许多论据…  相似文献   

8.
茅盾从比较神话学角度,认为《楚辞》的来源是中国中部民族的神话。《楚辞》中某些篇章如《九歌》、《天问》、《招魂》等在文学类型上就是神话,与屈原的人生情感经历无关。在中西神话比较的基础上,通过对《楚辞》中具体神话的阐释,茅盾简单勾勒了一个富有想象力的中国神话世界。茅盾对《楚辞》做出神话学的阐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虽然在阐释《楚辞》主旨的时候,过于强调神话材料的重要性而忽视了作者的主体性改造,但总体来说是一次重要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宋玉的作品《汉书·艺文志》著录说"宋玉赋十六篇",但具体篇名不得而知。今传题名宋玉的作品有十六篇,《楚辞章句》有《九辩》、《招魂》两篇,《文选》有《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五篇,《古文苑》有《笛赋》、《大言赋》、《小言赋》、《讽赋》、《钓赋》、《舞赋》六篇,明刘节《广文选》有《高唐对》、《征咏对》、《郢中对》三篇,共计十六篇。其中只有《九辩》现在基本  相似文献   

10.
《楚辞笔记》作者张炜舍去介绍屈原家世、生平、政治活动的烦琐,以审美的目光,直接进入文本,去感受《楚辞》的美和屈原人格的  相似文献   

11.
《楚辞》《楚辞》是继《诗经》之后,对中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原书十六篇,汉代刘向辑,今天所见到的十七篇,是汉王逸所增。“楚辞”是楚国伟大诗人屆原在楚国民间歌谣的基础上创制的一种新的诗歌,与《诗经》中的诗相比较,它的篇幅扩大,句子较长,不采取回环复沓的形式,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具有“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的浓厚地方特色。以其为楚人独创而又有特殊形式的诗歌,自汉以来,即被称为“楚辞”,又称为“赋”。屈原是“楚辞”的创始者,其后楚人宋玉、唐勒、景差诸人,均仿之而作。降至汉代,更大量出现了  相似文献   

12.
《云中君》是屈原《九歌》中的一篇神灵祭歌。汉代以降,关于云中君是谁,历代研究者提出了许多不同的看法。两千多年来,可见的《楚辞》注本近百部,王逸《楚辞章句》是现存最早一部完整注解《楚辞》的著作。王逸是东汉文学家,生长在楚地,其生活年代与屈原写作《九歌》年代较近,他对屈原的身世遭遇感同身受,《楚辞章句》因此成为后世研究者的必读书目。  相似文献   

13.
一、从《(?)鸟赋》看《惜誓》的作者《楚辞·惜誓》的作者,至汉代已不清楚。《楚辞章句·惜誓序》云:《惜誓》者,不知谁所作也。或曰贾谊,疑不能明也。第一句"《惜誓》者,不知谁所作也",首先说不知谁所作,其态度很明确。下面说:"或曰贾谊,疑不能明也。"提出曾经有过的一种说法,但表示了对它的怀疑。洪兴祖作《楚辞补注》只是就序中提到的贾谊,摘引了《汉书》有关贾谊生平的文字,并摘录贾谊《吊屈原赋》中几段,说:  相似文献   

14.
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屈原学会会长褚斌杰先生,以其对楚辞学半个多世纪持之以恒求索不止的满腔热忱,又一次向人们奉献了楚辞学研究新著《楚辞要论》(以下简称《要论》)。其可圈可点处甚多,但笔者以为主要  相似文献   

15.
一、三○五雅颂国风《周南》、《召南》、《桧风》、《郑风》、《陈风》、《邶风》、《鄘风》、《卫风》、《王风》、《曹风》、《齐风》、《唐风》、《(?)风》、《秦风》、《魏风》二、《楚辞》屈原三、语录体孔子和他的弟子  相似文献   

16.
宋玉著述辨     
宋玉是战国晚期楚国著名的辞赋作家,历来和屈原并称,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崇高,影响巨大。然而古今学者言及宋玉的著述,却颇多疏误。故特辨析如下。一、《微咏赋》的篇名、作者、时代、出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二十世纪特别是建国以后是楚辞研究的丰收季节,而楚辞研究的空前繁荣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本世纪众多考古文献的发现。这些在地下沉睡了两千多年的古文献,向人们展示了一个丰富灿烂的古楚文化世界,并以它们的不容置辩的特殊权威性,为楚辞研究提供了极其重要的证据或旁证材料,从而将楚辞研究不断引向深入。本世纪考古文献对楚辞研究的巨大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推动了对屈原生辰的研究。此前研究屈原生辰,主要是根据《离骚》中"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由于这两句诗涉及到古代天文学、历法学上极其复杂的问题,所以古今学  相似文献   

18.
徐海梅 《兰台世界》2017,(5):97-100
钱钟书在《管锥编》中遵循传统四部分类法且集部以"楚辞"居首的体例,将《楚辞洪兴祖补注》作为诠释对象,采用由"诗心"而"人化"的独特诠释视角,展现出规律性的人文艺术现象以反映人生世相。在诠释过程中,运用传统经典诠释法和"循环"诠释法相结合的方式,使文本意义、作者情感、诠释者体验三者牵扯、融会,形成一个互动循环、圆足周匝的体系。《楚辞洪兴祖补注》因重视楚辞文章学、具有"文化再创造"的眼光以及文化学研究性质而成为20世纪楚辞研究史上不能忽视的成果。  相似文献   

19.
中国屈原学会副会长赵逵夫。在《屈原和他的时代》中说:“可以肯定《尧苣辞》中的陵阳在江西省的西部,庐水发源处的西北面,即安福以西,庐水以北,武功山以南。”按赵先生的说法,《哀郢》中的陵阳是屈原的放逐地,就是今天的莲花县,  相似文献   

20.
《楚辞》异文零句之蒐集、考校,代不乏人。宋洪兴祖《楚辞补注》(简称《洪补》,中华书局标点本)所征异文,皆唐宋以前《楚辞》版本所存者,至为珍贵;朱熹《楚辞集注》(简称《朱注》,上海古籍社标点本)、钱杲之《离骚集传》(简称《钱传》,上海文瑞楼据光绪三十年南陵徐昌景抚宋本重雕本印行)所存异文,虽多出《洪补》,间有增益,盖亦出自唐宋以前版本而为洪氏所遗者。迨至民初,刘师培氏作《楚辞考异》十七卷(简称《考异》,收于《刘申叔遗书》),广征唐宋以前类书、字书及注疏等所存《楚辞》零句异文,可谓宏且博矣,虽有粗疏之处,而草创之功不可没。姜亮夫《重订屈原赋校注》(简称姜校,此书初版于195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重订本1987年为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亦杂征唐宋以前典籍所存《楚辞》零句异文,然悉与《考异》同,盖转录《考异》而未见任何说明,且刘误姜亦误;间有少许增益之事,亦无甚特色。唯姜校又执《文选》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