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宋雅巽 《阅读》2014,(39):24-24
<正>我老爸的口头禅是:"做事要细心,要有自己的主见";"读书要做笔记,不动笔墨不读书";"要多读书才能长知识"。爸爸是个幽默机智的人,我经常和他一起探讨问题,但他从不直接告诉我答案,而是帮助我去寻找答案、寻找方法。在我刚认字时,他就教我查字典,现在我只要把字典一翻就离那个字的位置不远了。爸爸做事不仅细心,而且严谨认真。有时妈妈为做一个决定征求我意  相似文献   

2.
常听一些学生说:我很喜欢读书,可读完后印象不深.有的还忘了,收获不大.能力稍强一些的学生即使做了些读书笔记,也只不过是借助字典.正字,正音,解释几个词语,归纳几个段意;多数学生则是读书不动笔墨,死记老师讲的内容,照录老师板书.讲了这篇文章,掌握了其中内容,再换篇文章去分析,就无从下手.这样的学生连最基本的读书方法都不具各,怎能谈学习能力的提高呢?又怎能不发出读书而无获的感慨呢?这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读书目的问题,有读书的态度问题,但更多的却是读书的方法问题.因此,解决这个矛盾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教会学生做读书笔记.古人有个形象的比喻;读书不做笔记,犹如雨点落入大海,无踪无迹.所以,一切学术上有成就的人,无不在读书方法上大动脑筋,创造了许多增强记忆,  相似文献   

3.
读书学习掌握知识本领,长大建设祖国,这是我们这代人的崇高理想。而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期盼着走进大学的校门成为大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可是,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由于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学校停课了,被耽误了读书的机会,上大学成了我梦寐以求而始终难以实现的梦想。如果没有红旗大学,也许我的大学梦永远无法实现。  相似文献   

4.
职业     
泰戈尔 《阅读》2014,(9):11-11
早晨,钟敲十下的时候,我沿着我们的小巷到学校去。每天我都遇见那个小贩,他叫道:“镯子呀,亮晶晶的镯子!”他没有什么事情急着要做,他没有哪条街一定要走,他没有什么地方一定要去,他没有什么时间一定要回家。  相似文献   

5.
迟到     
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有一件事我永远忘不了。当我在一年级的时候,就有早晨赖在床上不起来的毛病。每天早晨醒来,看到阳光照到玻璃窗上了,我的心里就是一阵愁。心想,已经这么晚了,等起来,洗脸、扎辫子、换制服,再走到学校去,准又  相似文献   

6.
张国民 《阅读》2014,(43):1-1
<正>如果说生活如画,书就是那缤纷的色彩;如果说生活如海,书就是那奔流的江河。读书对人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读书让我们增长知识,开阔眼界。足不出户,在书中我们就能领略万里长城的雄壮巍峨,领略长江、黄河的波澜壮阔,领略杭州西湖  相似文献   

7.
金边 《阅读》2008,(12):1-1
人这种动物和其他动物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很多人都做出了自己的回答。有的说人能思想,而动物没有思想;有的说人有目标,而动物只有本能,等等。要我说,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是:人能读书而动物不能。读书是人类特有的活动。  相似文献   

8.
肩上的灯     
在我稍稍懂事的时候,母亲就曾告诉过我,每个人的肩膀上,都有着两盏灯,左肩一盏,右肩一盏,只是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是肉眼凡胎,所以看不见那两盏灯而已。母亲说,不论是谁,只要他肩膀上的那两盏灯永远不被吹灭,他的生命就会充满生机,充满朝气,充满不可战胜的力量。我的故乡坐落在滇西大高原的群山峻岭深处,那是个盛产神话传说和鬼魅故事的彝族寨子。寨子里的  相似文献   

9.
午后的阳光猫一样轻轻踱进书房的一刻,是最适合读书的时候。不过,我今天没有读书。看着书架上有些微微发黄的书,从前的日子,尤其是有关书的日子,便如水一般涌入记忆的闸门,再缓缓地流淌出来,我不由得想起这样一件事。  相似文献   

10.
笛法兰 《阅读》2012,(10):50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敢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人读书有三点很重要:有志向、有识见、有恒心。立定远大志向,就有了读书的动力;有清醒的认识,就会知道学问永无止境;要想成功,就必须坚持不懈有恒心。本文节选自《曾国藩家书》。曾国藩的家书现存1400多篇,其内容包括教子、交友、处世、理财、治学等许多方面。这些家书语言平实而又情感细腻,常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  相似文献   

11.
潘宁 《阅读》2012,(11):1
人类从鸟的身上得到启发,发明了飞机。飞机起飞的时候,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尾部喷出浓浓的烟雾,巨大的机身腾空而起……这样的场面真是壮观极了!我们惊叹:人好伟大!但是,你看那小小的麻雀,它起飞的时候,有声音吗?冒烟吗?它想跳就跳,想飞就飞。它轻轻巧巧地飞起、落下,再飞起,再落下……是谁给了它这样神奇的设计?你想一想,就会发现:大自然更伟大!  相似文献   

12.
笛法兰 《阅读》2013,(3):50
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必让,然后为德。这段话的意思是:不懂就要去问,不会做就要去学;即使有能力去做一件事,也要懂得谦让,这是成为品性高洁之人的基础。这就告诉我们,要成为一个令人尊敬的人,就要谦虚好学、懂得谦让。《荀子》是我国战国后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荀况的著作,  相似文献   

13.
书虫呱呱呱     
《阅读》2006,(4)
书虫江晓丹(深圳华侨城中央教科所南山附属学校)爱像空气,每天环抱着我们,可是我们却最容易把它忘记。就拿父母的爱来说,不说父母为了一家的生活操劳奔波,单是每天回到家里那香喷喷的饭菜,煦日阳光般的笑脸,就注满了深深的爱意。可是实际上生活中的我,却常常不珍惜这份深深的爱,有时为了一点小事就斤斤计较。读了安利柯的故事,我认识到天下父母都有一颗深爱子女的心。这本书中有许多充满爱心的人,安利柯的父母就是其中的两位。父亲在给安利柯的信中说:你要永远爱你的老师,永远要以发自内心的尊敬去称呼“老师”这两个字。的确,我们应当学会…  相似文献   

14.
徐红飞 《阅读》2014,(23):1-1
<正>有这样一个孩子,放学后,饿着肚子急匆匆地从学校赶往一家书店。她在盘算着自己昨天那本没有看完的书还在不在,她在担心书店里会不会没有很多顾客。因为她没有钱买书,她来不是买书的,而是来偷着读书的,人多的话她就可以放心地读了。她怕老板发现自己总是"窃读",就装着要买书的样子。她还会贴到一个大人身边,仿佛自己是人家的小妹妹或者小女  相似文献   

15.
于新 《职大学报》2002,(2):56-57
要改革就要靠创新。改革需要转变观念,没有创新精神,观念永远不会变。改革需要管用的点子,没有创新精神,就会胸无良策,手无良策。改革需要冒风险,没有创新精神,就会首鼠两端,寸步难行。改革需要创新的环境,没有创新的环境,改革就会失去活力。  相似文献   

16.
陈文海 《阅读》2011,(11):22-23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因为有了颜色,有了声音,有了气味等,才感觉到世界的美好。其实,写作文也是这样。如果文章中没有颜色、声音、气味等,那这样的文童一定很枯燥。而颜色、声音、气味等是靠人的“五官”分辨的。所以,在写文章的时候,需要充分调动“五官”,去看,  相似文献   

17.
在全国学习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重要指示的高潮中,我和工农兵学员一起,响应院党委的号召,以“朝农”为榜样,走出校门,投入火热的三大革命斗争中,学习理论,联系实际,接受工农兵的再教育,改造世界观,学做转变学生思想的工作,有些点滴的体会。这里向院党委和全院师生员工作一个汇报,其中可能有不少片面和错误的地方,欢迎批评和帮助。过去我有这么一种思想,认为自己世界观还没有改造好,怎么去做转变学生思想的工作呢?在这个思想支配下,我只把自己当成是教篮球的,教技术的,政治思想工作有生学科、班主任管;课堂上有问题出现,就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讲几句不行,解决问题没有那就不管,下课就了事。这种只管教篮球,不想管思想的状况,自己还认为这已算尽到教师的职责了。  相似文献   

18.
钱红芬 《阅读》2012,(6X):1-1
<正>在我们平日的读书活动中,常有同学一本书拿到手,很快就能读完。但是,当你问他书中的一些问题时,他则不知所以然了。快速地把书读完,只是阅读能力强的一种表现。快速阅读,往往理解不深,记得也不牢,收获就不大。难怪有的同学发出这样的慨叹:"我书读了那么多,可作文水平就是上不去,为什么多读书没有用呢?"  相似文献   

19.
薛伊帆 《阅读》2007,(6):24-25
我从小就喜欢看书,尤其是上小学后,每天至少读一小时的书,已成了我的习惯。每当看书看得入神的时候,废寝忘食也就成了常事。读书,可以从中体会到无数种滋味。有些滋味,甚至可以说是"说不清,又道不尽。"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来概括我对读书的感受,那就是:我阅读,我快乐!  相似文献   

20.
铁杵磨针     
丁元林 《阅读》2016,(Z2):56-57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1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2老媪方3磨铁杵4,问之,曰:"欲作针。"白笑其拙。老妪曰:"功到自然成耳。"太白感其意5,还卒6业。——《方舆胜览》故事大意: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自己的功课就出去玩了。他路过一条小溪,遇到一位老妇人正在磨一根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