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滑稽",现通指言语、动作或情状令人发笑。汉代司马迁在《史记·滑稽列传》中就指出:"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然而,"滑稽"一词的词义在历史中是怎样演变的?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旨在追寻"滑稽"一词的本义与引申义,理清词义演变脉络。得出以下结论:"滑稽"本义为流酒器,后逐渐有引申义"能言善道,辩才无疑""语言行为另类"等。"滑稽"一词经历了"器物滑稽""人物滑稽"和"调侃滑稽"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2.
《史记》是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记录了许多英雄人物,他们在历史的舞台上有所作为。同时,司马迁也关注下层士林的生活。《滑稽列传》是描写下层士林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篇,以淳于髨、优孟、优旃三个身份卑微、行为搞笑的滑稽之人为例展示出其能言巧辩,劝君进言且有功于国的道德型喜剧人格,在七十二列传,甚至《史记》全书中是独特的一篇。司马迁为其立传,一方面从滑稽人物形象的共同特征中感受到滑稽人物"言谈微中"的价值所在,另一方面是在对滑稽人物的描写中倾注了自己深重的身世之感,具有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别逗臭男生     
"现在常有男生追我们女儿。"你妈妈昨天晚上对我说。但是今天我问你的时候,你却摇摇头笑道:"那不是追,只是想追。"我问你怎么知道他们想追,你说你就是看得出来,因为他们会表现得很滑稽、很烦。我又问你,你想不想让他们追呢?你对他们有没有意思?你则撇撇嘴:"他们追他们的,我过  相似文献   

4.
正"无论如何都行,只要能让他们发笑。这样一来,即使我处于人们所说的那种‘生活’之外,也不会引起他们的注意吧。总而言之,不能有碍他们的视线。我是‘无’,是风,是空。诸如此类的想法日积月累,有增无减,我只能用滑稽的表演来逗家人们发笑,甚至在比家人更费解更可怕的男佣和女佣面前,也拼命地提供滑稽小丑的逗乐服务。"读到这里,我放下了手中的书,心中升起一丝凉意。这是日本作家太宰治的一部小说,记录了主人公叶藏的一生。叶藏努力地讨好自己的父亲,讨好家里的佣人,讨好学校的老师,讨好他认识的每个人……他将自己打扮成滑稽的样子,逗每个人笑,所有人都以为他是个幸福  相似文献   

5.
滑稽是早期社会的一种重要现象,它原本为一种酒器,又用来指称人物的表演和言谈。这种状态的形成,与早期合语仪式有着密切联系。合语是人们在乡射、乡饮酒等旅酬之际有关礼义的言说,这种言说通常以"举觯"的方式进行,因此,"觯"这一酒器在很大程度上成为这一仪式的象征。在这个意义上,合语也就可以称为"觯言"。由于"卮"与"觯"相通,"卮言"其实就是"觯言"。在这种背景下,酒器"滑稽"到人物"滑稽"的转化得以完成。滑稽原本是俳优的职业,在早期社会,俳优通常在取悦搞笑之际对社会现象进行反讽,有匡补之效;后来滑稽的娱乐性凸显,取乐成为滑稽过程中最为主要的目标。伴随这些过程,衍生出丰富的滑稽文献,这些文献包括从乐语到卮言、再到谐隐,其文体形态是多样的。整体上来看,滑稽风尚在早期文体生成过程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6.
《太原大学学报》2020,(4):51-59
《史记·滑稽列传》是一篇为滑稽人物立名的类传。司马迁从特定的选录标准出发,舍弃了与他同时期的著名滑稽人物东方朔的事迹材料,而别出心裁地选录三位春秋战国时期的滑稽人物——淳于髡、优孟、优旃,记叙他们形式多样而旨意深刻的讽谏言行,以此表达对正直、善良的讽谏之士的认可。  相似文献   

7.
吴鲲 《班主任》2011,(2):56
最近,班上饮水机里的水消耗量特别大。开始我并未在意,有一天,我无意间看到激烈的一幕:小杰和小轩正在用自制水枪对射,教室地上、桌上都留下了他们"战斗"的痕迹。我走进教室,他俩一转头看到我,立刻收起了笑容,手足无措。看着他们滑稽的样子,我强忍笑意,故意板起脸对他们说:"跟我到办公室来!"来到办公室,两个小家  相似文献   

8.
在W·H·奥登的诗歌中,滑稽与崇高两种美学范畴往往被并置,且在文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文本细读分析此种并置情况,认为奥登使诗歌中滑稽与崇高处于一种转化关系,进而引用康德的"乖讹说"、利奥塔的"崇高论",以及奥登本人的相关理论分析奥登诗歌,认为在奥登的观念中,滑稽是一种期待滑入了虚无的情况,而崇高是在虚无之中产生期待的感受,滑稽与崇高的相容或曰转化的可能性,事实上正是"期待"与"虚无"两种状态的切换提供的。由此,奥登使滑稽与崇高成为一体的两面,进而得以在现代语境下因时制宜拓展传统美学范畴内涵。  相似文献   

9.
对浪漫派滑稽说的批判,是黑格尔美学思想发展的重要一环.黑格尔指出滑稽说的哲学基础是菲希特的"自我"哲学,并深入剖析了滑稽的性质--有价值的东西在自毁灭中变成空无,丰富了审美范畴体系,也是他从主观唯心主义走向客观唯心主义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10.
初看到美国大兵的这22条作战条例,先是哑然失笑--这美国大兵真是够逗的,总结出这些滑稽的作战条例,全然没有美国军方向世界宣称的英雄气概,倒是一副"狗熊"气概.他们是在拿自己开涮,搞黑色幽默吧?  相似文献   

11.
曹操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颇受争议的人物形象,他的雄才伟略为世人称道,然而他作为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奸雄,却被历代文学家所诟病。本文将以《世说新语》为蓝本,通过对曹操这一人物的形象分析,从多层面、多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力求还原一个历史上真实的曹操。  相似文献   

12.
三曹都是无神论者,其游仙诗重在寄托,曹操借游仙表达长寿立功的愿望,曹丕游仙诗意在谴责神仙的虚妄,曹植借游仙诗以抒愤懑。  相似文献   

13.
苏轼诗集中有一类写给子侄们的诗歌,这些诗歌集中体现了苏轼的教子思想:一方面重视家学传统,敦促子侄学艺的进步;而另一方面又流露出读书无用的矛盾思想。  相似文献   

14.
《文心雕龙》在《诏策》《章表》《章句》等九个篇目中十次论及曹操,对于有关曹操的一些基本问题,如家世、人品、文论思想、与文学之关系、诗文的表现等都有涉及。其中借评价陈琳檄文对曹操家世、人品的描述,平理若衡,值得肯定。另外,因《文心雕龙》之性质,并未对曹操作品作艺术上之品鉴,而无论《诏策》当指事而语、《章表》勿得浮华,或论赋嫌于积韵、弗好兮字入句,或对创作主体之强调才、学相辅,并无负面指责贬抑之语,虽未成体系,但所言大抵中肯,保存了中古时期关于曹操的不少珍贵资料,为今人提供了值得信赖的史料。  相似文献   

15.
时代和家庭的影响使张天翼在童话创作中形成了独特的幽默特色。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儿童文学作品多是粗制滥造 ,旨在毒害儿童、奴化儿童。张天翼最先正视现实 ,揭露现实 ,重视儿童文学寓教于乐的功能。他运用幽默的笔法、新奇的夸张 ,塑造儿童喜闻乐见的人物形象 ,构思令人捧腹的情节 ,语言描写体现儿童口语特征 ,充满儿童情趣 ,使其童话作品呈现自然天成的幽默特色。同时 ,他把幽默作为锋利的解剖刀 ,借助纵横捭阖的比喻 ,讽刺剖析旧社会的种种弊端 ,作品洋溢着冷峭、睿智的笑 ,笑声中儿童们不知不觉地得到了道德的教育 ,涤尽了心头的尘埃。  相似文献   

16.
曹禺先生笔下的周朴园,既冷酷、专横,又有一般人的情感。这种双重性格的形成,源于封建伦理道德对人性的摧残。正是这种根深蒂固的思想使周朴园自觉把自己变成维系家族利益和封建道德的工具。他一方面残忍地抛弃侍萍,却又眷恋不已;另一方面所做所为不合道德,却又在孩子面前显示其道德模范。周朴园专制,但并非没有人性:侍萍特殊的奴性美,符合周朴园的审美心理;感情需要有所遮掩和寄托;做了一件伤天害理的事,内心歉疚;封建道德的苦行僧和牺牲品。  相似文献   

17.
曹操"外定武功,内修文学",是汉末杰出的文学家和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他一方面借助政治上的领袖地位,广泛收罗文士,形成"彬彬之盛"的局面;一方面用自己富有创造性的作品,开创文学创作的一代新风。曹操所撰教令不受任何陈规的约束,内容刚直豪爽,事理通达质朴,表现手法多种多样,不拘一格。  相似文献   

18.
鲁迅的《阿Q正传》、高晓声的《陈奂生上城》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都有很重要的地位。阿Q、陈奂生这两个艺术形象虽然都是农民,但是他们生活的时代不同,就又使他们各有特点了。成为两个不同历史时代的缩影。阿Q是典型的旧式不觉悟农民形象,性格中带有极深的奴性,“精神胜利法”是其性格的主要特征;陈奂生是走在改革开放的大道上,物质生活得到了改善。但精神生活却极度贫乏,憨直、朴实,又带有点“阿Q气”的新时期典型的农民形象。他们性格中落后的东西都因袭了历史重负的缘故,但阿Q性格中的“精神胜利法”与陈奂生性格中的“阿Q气”又是异中有同,同中有异。  相似文献   

19.
目前很多人认为季羡林先生的散文《二月兰》的"二月兰"象征着平凡的女性大众平常的生活态度与人生哲学,还象征着一种女性情感与气质特征。笔者认为此象征说法有些不妥。笔者从作品本身出发,并联系季先生的其他散文篇什以及相关论述,认为季先生的"二月兰"寄寓了他对生命中有着非凡地位的几位亲人的深沉怀念和无尽哀思;歌颂了生命的顽强与坚韧,并且昭示着逆境中巍然屹立、顺从自然、顽强执着的品性;又有着对生命悲欢的哲学思考,我们从中看到了既情感丰富又豁达通脱的季老风神。  相似文献   

20.
奇闻趣事     
韩雅 《海外英语》2014,(10):17-17
糟糕的玩笑 布鲁斯·高密觉得对他的祖母恶作剧非常有趣.这却变为一场灾难。四十五岁的高密和他年迈的祖母出去买东西。到了银行以后。高密给了他九十三岁高龄的祖母一张纸条,让她拿着进银行。这位无辜的老人就走进银行,并把纸条交给了出纳员,纸条上面写着:“把你所有的钱都给我,抢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