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曲,作为清唱的叫散曲,作为演唱的叫剧曲。所谓剧曲,就是古典戏曲剧本中的曲子,也就是古典戏曲的唱词。它随着戏曲的产生而产生,它依附着戏曲的存在而存在。它是以一种新的韵文样式出现于文学剧本之中的,具有某些独自的特点。今天,我们对它的特点作一些研究,这对古典剧曲的认识,和对当前戏曲唱词的创作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2.
曲分两类,作为清唱的叫散曲,作为演唱的叫剧曲。所谓剧曲,就是古典戏曲的唱词。它随着戏曲的产生而产生,它依附着戏曲的存在而存在。它是以一种新的韵文样式出现于文学剧本之中的,具有某些独自的特点。今天,我们对它的特征作一些研究,这对古典剧曲的认识,和对当前戏曲唱词的创作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3.
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明珠。它能给人深刻的思想启迪和文化熏陶;它能培养人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人的文化素养水平。学习古典诗词,既能陶冶我们的性情,又能丰富我们的文化底蕴。作为中学生,多读古典诗词,掌握和积累古典诗词,不但能铸造自己美好的人格,而且对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将大有裨益。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热爱古典诗词,  相似文献   

4.
流行歌曲与中国古典诗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典诗词进入流行歌曲是当代歌坛上的一道特殊景观,也为我们研究文学史上诗与歌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古典诗词在现代配乐演唱,主要有还原型、普及型、融合型三种类型,进入流行歌坛的古典诗词主要不是以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为先决条件,古今情感的共通性以及融合了古典与现代元素的表现形式更具特殊意义。我们不应照搬诗词的评判标准评价歌词,而必须更多地考虑到它的两栖性特点。古典诗词进入流行歌曲并不意味着最终导致一种新诗体的产生,歌在今天真正摆脱了对文学的依附性而得以回归自身,这正是近二十年来诗与歌此消彼长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由于中考的语文试题中总要设置些简单的古典诗词鉴赏题,来检测中学生古典诗词的阅读能力及理解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古典诗词教学中及中考复习时加强指导学生做好这方面的训练。总而概之,任何一首古典诗词,都可以从思想感情和表现手法两个方面来做鉴赏。做到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一并兼顾去赏析一首古典诗词才算是对它全面的学习和把握。由此可见,鉴赏古典诗词一般从方面入手,第一方面则是准确把握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并对其做恰当确切的语言表述也就是赏析,第二方面则是要赏析它的表现手法。本文尝试从初中语文古典诗词鉴赏的技巧方面展开进行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由于中考的语文试题中总要设置些简单的古典诗词鉴赏题,来检测中学生古典诗词的阅读能力及理解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古典诗词教学中及中考复习时加强指导学生做好这方面的训练。总而概之,任何一首古典诗词,都可以从思想感情和表现手法两个方面来做鉴赏。做到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一并兼顾去赏析一首古典诗词才算是对它全面的学习和把握。由此可见,鉴赏古典诗词一般从方面入手,第一方面则是准确把握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并对其做恰当确切的语言表述也就是赏析,第二方面则是要赏析它的表现手法。本文尝试从初中语文古典诗词鉴赏的技巧方面展开进行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古典诗词的辉煌史就是其形象的创造史和表达史。形象为中国古典诗词贴上了一个又一个经典的标签。可以说中国古典诗词的语言就是形象化了的语言,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就是形象化了的魅力。形象既是古典诗词华丽的外衣,又是古典诗词艺术的精灵,它关系着诗词的题材、背景、语言、意境、抒情方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以及诗词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志趣、品行等多项内容。因此,巧用形象,提高诗词鉴赏水平,可以让我们更全面深入  相似文献   

8.
邓文 《中学文科》2009,(4):103-104
古典诗词是中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古典诗词教学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进行诗词鉴赏?因为如果能够鉴赏的话,古典诗词对学生来说就是一首首韵律和谐、意境优美的诗歌,借此可以听到古人心灵的歌唱,他们自然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反之,则是与现代生活距离遥远的枯燥文字,学生也会觉得难学、难懂、难记。掌握古典诗词鉴赏的审美艺术,对鉴赏的顺利展开与不断深入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宋元时代的北曲杂剧、南曲戏文都普遍采用衬字,形成了戏曲文学的独特样式.就剧本而言,造就了与传统文学截然不同的文学体裁;就语体形式而言,开后世文学通俗化、口语化的先河;就戏曲艺术而言,奠定了中国戏曲艺术长于抒情和虚拟出表演的形式基础.大大丰富了戏曲文学的表现力,其影响不止于一代,不限于一体.元杂剧作为综合艺术,是一个包含着多种艺术元素的整体.这些艺术元素来源于不同的艺术样式,有着各自的长处与特点.它们在戏剧这一艺术整体内部互相矛盾、制约、交流,溶合,推动着戏曲艺术的变化与沿革.除了社会生活的要求,不同地域、风格、剧种的交流之外,各种艺术元素在戏曲内部相互制约与相互突破的矛盾运动,也是决定戏剧形态,包括文学形态(剧本)、音乐形态(曲调)、表演形态(科介)的重要动因.中国戏曲艺术第一个辉煌点元杂剧,应该是多种艺术溶合交流的产物.今天,元杂剧的曲调久已失传,它的表演程式(科介)也难以再现,历史给我们留下的只有元杂剧的文学形态剧本.尽管剧本与演  相似文献   

10.
意境是中国古典诗词理论中一个独特的审美范畴。它的形成既是中国古典诗词创作经验的概括 ,也体现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审美标准。本文从美学的角度 ,探讨了中国古典诗词意境的涵义及特点 ,意境的构成与提炼及其意境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初中语文新教科书中,古典诗词的分量增加了,可还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没有被选入教科书,这些古典诗词都值得同学们细细品味。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诵读古典诗词不仅能净化心灵,还能获得美的享受,更能启迪智慧,开启写作之门。通过诵读古典诗词,同学们可以获取哪些写作知识呢?一、明确真情是文章的生命真情是诗词的生命,是写好诗词的第一要素。正是因为融入真挚而深沉的情感,才使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引起人们对团圆的渴望;正是因为融入真挚而深沉的情感,才使岳飞的《满江红》中那精忠报国的语句成为千古绝唱;正是因…  相似文献   

12.
刘兴波 《现代语文》2011,(2):113-114
《虞美人》是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自主赏析中的诗词。这一单元是“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特点的把握,学习有感情地吟咏、诵读作品,在古典诗歌音乐美的熏陶中,深刻理解作品蕴含的情感”。李煜的诗词对后世的苏轼、李清照等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通过对李煜诗词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诗词的格律特点、  相似文献   

13.
在古典诗词中,自然意象占据着显著的地位,是古代文人诗词创作中托物起兴,言志述怀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古典诗词意境、韵味产生的重要原因。但这种意象成因是什么?本文主要从文化学的角度对它作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4.
诗词曲这三种文学体裁在修辞上的特点之一就是爱用对偶。究其原因,大概是客观事物具有成双成对的自然美,人们的心理偏又喜欢这种对衬美,而据此用入诗词曲中则就增进了它们的音乐美,便于朗朗上口。 对偶也叫俪辞,在近体诗中叫对仗,独立出来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就叫对联或对子。可以说,对偶包含了对仗与对联。  相似文献   

15.
我国自古就是诗的国度 ,古代诗坛 ,群星灿烂 ,创作出了浩如烟海的古代诗词 ,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如何引导学生阅读 ,鉴赏古典诗词 ,深入挖掘深含其中的美学意蕴 ,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时 ,古典诗词中表现出的博大精深的思想 ,慷慨激昂、缠绵悱恻的情感等又无不是以语言作为载体的。因此 ,指导学生领悟古典诗词的语言美 ,是欣赏评析古典诗词的前提和基础。指导学生学习古典诗词 ,首先要让他们掌握古典诗词的形象美。我国古代的诗词 ,对物象的描写 ,已经达到了巧夺天工 ,出神入化的境地 ,往往通过一两个词 ,就可…  相似文献   

16.
古典诗词的教学范式既契合古典诗词的固有特点,也满足了学生的主观诉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对这一范式进行深化,对各个版块进行完善,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古典诗词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17.
古典诗词历史悠久,是我国一笔瑰丽的文化遗产。而古诗词产生的年代距离我们的学生十分遥远,背景也是非常陌生。对于小学生而言,引导他们理解古典诗词的意境,却存在着较大的难度。近年来,在语文教学工作中我深深的体会到对古诗词的教学,不应该只停留在背诵的层次上,应经常地逐步地指导学生理解与欣赏,并感知、品味中国古典诗词之美。  相似文献   

18.
一、教学开始:重视切入 与其他体裁的课文比较,古典诗词更简练、含蓄、深刻。学生学起来颇有难度,如果教学方法不当,学生容易对古典诗词的学习产生枯燥感,进而影响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积极性。众所周知,阅读跟主体所处环境、主体情绪密切相关。时代相隔的久远,生活环境的迥异,使如今的中学生容易对古典诗词产生隔膜。因此,教师通过情境营造氛围,重视切入,让中学生对古典诗词产生“亲切感”,是古典诗词学习的理想开始。  相似文献   

19.
<群音类选>是明代万历年间戏曲家胡文焕编选的一部综合剧曲与散曲、昆腔与诸腔、南曲与北曲、传奇与杂剧的明代戏曲选本,其内容之丰富、体制之宏大,居现存万历戏剧选本之首.本文仪拟对其中所收的孤本剧曲<王昭君和番>进行考释,欲窥戏曲体例和剧目演变的脉络和戏曲发展史的一些现象和规律.  相似文献   

20.
<正>纵观我们当今的语文课堂教学,古典诗词常常成为师生倍感焦虑的教学难点。教师难以把握:因为古典诗词内涵的丰富性,文本解读时常常存在着诸多偏差和盲点;学生难以品鉴:因为学生的古典诗词知识储备非常有限,对古典诗词的解读存在着诸多的模糊与空白。更何况,频频而至的学业检测的客观形势严重消减了古典诗词鉴赏的审美愉悦。长此以往,古典诗词教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地位逐渐被削弱,古典诗词教学的特点也得不到彰显。但是,如果我们运用"激之以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