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0 毫秒
1.
蒲松龄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是中国文言小说中的优秀作品,叙事意象的审美功能在《聊斋志异》中得到充分体现,主要表现为凝聚意义、凝聚主题;充当叙事线索,贯串叙事结构;保存审美趣味等。这是《聊斋志异》保持历久弥新艺术魅力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聊斋志异》在史传叙事模式运用、文体形态继承、人物角色选择和叙事意图实现等方面比前代小说有了新的突破,反映了我国古代小说评点理论发展高峰时期文言小说在叙事艺术上取得的最高成就。  相似文献   

3.
主观情思的艺术奇葩--析《聊斋志异》的男性叙事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聊斋志异》中描写仙狐鬼怪与凡人婚恋情爱故事的篇章,多以男主人公的视域为界限,形成特定的男性叙事视角。这种叙事视角的形成与作者的创作目的密切相关,是由作者情感表达的需要所形成的一种角色化叙述。它更艺术更真切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理想,也标志着我国古典小说在叙事艺术上与现代小说的接轨,是小说叙述艺术的一大进步。  相似文献   

4.
《石家庄学院学报》2022,(1):129-134
孙犁的小说创作重视叙述的历史真实性,着眼于心灵、人性的探索,具有强烈的历史意识。他在抗战小说的创作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文体",这在主流叙事里显得另类,"我"是造就这种文体的"神",抒情性是其文体表征。"芸斋小说"是孙犁写"我"之思的极致,他以个人视角对文革期间的种种世相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形成了"文革十年"表现上的个人话语方式。孙犁的小说从古代白话小说传统中借鉴了创作方法和叙事方式,在民间文化的潜移默化中,其部分小说与"寒窑"母题形成了互文关系,晚年又从史传文学传统中吸收了更多的养分,借鉴了列传、志异的写法以及《史记》《聊斋志异》的形式因素,拓展了小说艺术的表现空间。  相似文献   

5.
论文言小说叙事角度的特征及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叙事角度与白话小说有着明显的区别,这主要表现在前者更多地使用“中立型叙事视角”和“第一人称叙事视角”进行叙事。本文以魏晋南北朝志怪及志人小说、唐传奇小说、《聊斋志异》为研究对象,分析论述了上述叙事角度的特征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西湖主》作为《聊斋志异》中的经典篇目之一,在艺术上取得了高度的成就。可以说,凡《聊斋志异》所取得的艺术成就——诸如情节曲折紧凑、人物栩栩如生、语言准确生动等等,在《西湖主》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前人已多有论述。本文拟利用现代小说理论,从环境描写和叙事学理论入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分析《西湖主》的独特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7.
《娇红记》是元明早期中篇传奇小说的代表作品,小说在人物塑造、细节描写、情感表达等方面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娇红记》艺术效果的取得与其叙事方式紧密相关,它的叙事策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诗笔手法"的运用,二是叙事角度的选取,三是叙事时间的控制。  相似文献   

8.
随着近代小说观念的更新.中国传统小说的叙事艺术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晚清小说的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限制叙事突破了传统小说的全知叙事模式,在叙事结构上.由于心理描写因素的增多.突破了传统小说以情节为中心的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9.
在长篇世情小说《金瓶梅》的情节叙事当中,存在着大量的丧葬描写,包括众多的人物死亡、繁复的丧葬礼仪以及宏大的丧葬场面,这些丧葬描写贯穿小说情节发展的始终。《金瓶梅》所构建的人物死亡与丧葬不仅表述了一个丰富的外在世界,而且在《金瓶梅》的情节结构、人物塑造方面也具有突出的叙事功能。具体表现在丧葬描写贯穿全书情节发展的始终,体现为一种内在的叙事逻辑结构;《金瓶梅》宏大的丧葬场面也为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多样性和人物性格的丰富性提供了"典型环境"。  相似文献   

10.
叙事视角是叙事理论中的关键性问题。蒲松龄《聊斋志异》绝大多数篇章都采用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统揽全文,但使叙事艺术呈现出异样光彩的却是限知视角的熟练运用以及全知视角与限知视角的巧妙结合。《聊斋志异》叙事视角艺术的高度纯熟表现了其叙事思想的成熟。  相似文献   

11.
《刺青》以表现官能享乐和变态感受为内涵,消解和颠覆注重情节性、冲突性和个性化的小说常规叙事模式,借鉴能乐、浮世绘等日本传统艺术元素安排小说结构,注重细节描写和氛围烘托,在抒情中叙事状物,表现了以崇尚女性、赞美女体美为题旨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在小说叙事的形式技法变革方面做出了独特追求和创新性探索,形象显现了谷崎润一郎标举唯美主义、倡扬艺术至上的文学观念。  相似文献   

12.
《聊斋志异》中《莲花公主》与《绿衣女》两篇,都叙写了蜂精和书生的爱情婚姻故事。前者采用"人入幻境"的结构模式,体现情节小说的叙事智慧;后者采用"精入人间"的结构模式,充满写意小说的诗性精神。蒲松龄在结构模式、叙事精神、人物形象等方面对两篇小说进行个性化处理,真正做到了犯中求避,各赋特色。  相似文献   

13.
中国小说的叙事模式包括叙事角度、叙事结构和叙事语言三个层次。中国古代小说尽管有个别采用倒装叙述的(如唐代李复言《续幽怪录》中的《薛伟》),有个别采用第一人称限制叙事(如唐传奇中的《古镜记》、《游仙窟》、《谢小娥传》等都用“余”、“予”的口吻叙述)和第三人称叙事的(如唐初无名氏的《补江总白猿传》),也有个别以性格或背景为结构为中心的(如《聊斋志异》中的《婴宁》和《山市》),但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小说在叙事角度上基本采用全知视角,在叙事结构上以情节结构为中心、以连贯叙述为主要方式,在叙事语言上的典雅的文言发展到既有书面的典雅、又有口头的活泼。  相似文献   

14.
李劼人的小说《大波》是唯一正面描写四川辛亥革命的作品。《暴风雨前》《死水微澜》是以历史为背景的小说叙事,而《大波》则是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主线,写了保路运动的由来、发展和辛亥革命的暴风等重大历史事件,以文学家特有的笔触将枯燥而类似档案式的历史叙事变成了生动活泼的文学叙事。小说中大量运用公文函电,以增强小说的现场感。李劼人在看似形象的历史小说创作中,反映了四川民国真实的乡土历史和风情。  相似文献   

15.
在《聊斋志异》的创作中,蒲松龄有意无意选择历史性话语进行叙事,流露出用虚构叙事接入历史叙事的企图。从现代叙事学理论来看,《聊斋志异》在叙事话语的选择,“异史氏曰”对“太史公曰”的刻意模仿,花妖狐魅的虚构叙事空同和叙事的寓意等四个方面体现出“以文入史”的叙事策略。搜罗散落在《聊斋志异》花妖狐魅的虚构叙事世界里的生命痕迹,可以窥见蒲松龄吁唏感慨、聊以托寄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6.
阿富汗裔美国作家卡勒德·胡塞尼的第二部作品《灿烂千阳》在叙事中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一方面,物理空间在变更中不仅改变着人物的命运,也无形地推动着小说的叙事进程;另一方面,对于人物心理的描写,不仅拓展了小说的空间广度,也深化了作品的内涵。文章立足《灿烂千阳》的文本,运用空间叙事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分析论述其空间叙事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7.
威廉·福克纳被誉为"20世纪小说家中一位伟大的小说技巧实验家",他的许多作品在文体上有鲜明的特称,叙事手法上都有独到之处,《献给爱米丽的玫瑰》更是其中的典范。本文拟从叙事学角度,着重分析这篇小说在叙事时间上的倒错、叙事声音和叙事视角方面的特征,由此来发现这篇小说的独特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8.
对物类变化现象的描写是《聊斋志异》最为突出的艺术表现手法,在小说艺术魅力形成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塑造人物形象不可或缺的助手;推动情节波澜起伏的关键之笔;创造奇幻美的突出方式;营造诗意美的有力工具。《聊斋志异》中的物化现象真幻交织,把人们带入一个从未有过的奇妙世界,其中的研究还有诸多可拓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9.
《搜神记》和《聊斋志异》都是以描写鬼怪妖异为内容的文言志怪小说,分别代表了六朝和清代文言小说的最高成就,《聊斋志异》在继承《搜神记》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它吸纳唐传奇的文体特征,以传奇法志怪,在艺术成就和思想内容上都达到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20.
唐代传奇创作对《长恨歌》叙事艺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寅恪先生认为白居易之《长恨歌》与陈鸿之《长恨歌传》“为一不可分离之共同机构”,是诗、传结合构成传奇的一种体式。这种“以小说为诗”的叙事艺术特色深受唐传奇小说的影响,从而使白居易的《长恨歌》故事情节的创造更富艺术想象力,细节描写更加细腻逼真,使抒情进一步向艺术渗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