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型农民是能够熟练掌握农业生产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农民,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主体,是实现现代农业的基础和前提,是城镇化的客观要求。当前,新型农民在培育的过程中存在新型农民来源逐年减少、农业产业吸引力弱、培养资金投入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应该通过完善新型农民的培训体系、加强农民培训资金的筹措和投入机制建设、建立新型农民职业资格准入制度、营造新型农民产生的有利环境等措施来实现新型农民的有效培育。  相似文献   

2.
浙江农民素质与技能离农业现代化和2015年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仍然存在较大距离,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加快新型农民的培养。文章在分析浙江农民培养工作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浙江农业发展现状以及农民从业情况,提出完善制度建设,加大经费投入,创新培训机制,做好需求调研与教法研究,增强农民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做好培训宣传与服务工作是新型农民培养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江苏新型农民的培训需求与培训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农民对科技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及创业培训需求旺盛的特点,当前江苏省新型农民培训主要采用了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民创业培训两种培训模式,但江苏省新型农民培训在农民自身培训需求及培训供给、培训效果等方面仍存在问题。为此,未来江苏省新型农民培训要加强政策保障,具体包括:加大对农民培训资金投入;创新农民培训相关机制;加强针对性,提高培训效果;加强培训法制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人的现代化不是自发形成,而是伴随社会化的过程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来实现的。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速度日益加快,如何实现农民的现代化成为关键问题。探索建立科学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机制,建立健全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内部制度机制和完善外部环境,从而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为农业产业发展输送人才。  相似文献   

5.
我国新型农民的培养模式包括企业培训、专业机构培训、示范教育和学校教育四类。调查显示,苏中地区新型农民接受培训的意愿强烈,其内容、时间、方式、主体趋向多样化、灵活性、实践性、多元化特点。从经济效益、培训效果、运作机制等评价指标着手分析得出,企业培训是苏中地区指标体系下的最佳培训方式,建议对传统农民进行分类培训,形成多种培养模式相结合的培训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新型农民培养是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以安徽省阜阳、滁州和马鞍山为例,从培训需求、培训内容、培训组织和培训效果四个角度构建培养模式比较的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模型,对新型农民培养问题进行实证比较研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民的职业结构和受教育程度是影响新型农民培养效益的重要因素,新型农民培养效益与农民家庭年收入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要强化农村基础教育,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新型农民;重视乡镇成人教育中心建设,完善覆盖县乡村的新型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网络;引导、鼓励政府各职能部门积极开展科技下乡、培训下乡、服务下乡等专项活动;积极动员高校参与培养农民大学生,造就大批高素质农村人才。  相似文献   

8.
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要强化农村基础教育,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新型农民;重视乡镇成人教育中心建设,完善覆盖县乡村的新型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网络;引导、鼓励政府各职能部门积极开展科技下乡、培训下乡、服务下乡等专项活动;积极动员高校参与培养农民大学生,造就大批高素质农村人才。  相似文献   

9.
基于高职院校的新型农民培训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高职院校的新型农民培训机制需要创新新型农民培训的制度机制,包括建立健全新型农民培训的法律法规、构建新型农民培训经费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高职院校校企联办、校乡(镇)村及社区联合的培训机制等;还要确定适合新型农民培训需要的培训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模式开展培训。  相似文献   

10.
目前新型农民培养政策可以归纳为:与提高农民素质有关的法律法规类、规划纲要类和培训工程类三种类型。从供给的数量、质量、结构和环境看还不能满足新型农民培养对公共政策的现实需求,应尽快制订新型农民培养的法律法规,构建新型农民培养的支持保障体系,创新新型农民培养的运行机制,优化新型农民培养的公共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