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体反循环钻井技术存在弯管刺漏问题,严重降低了钻孔时效。该文将仿生学中非光滑表面形态引用到弯管抗磨分析上,设计出具有一定分布特点的非光滑表面结构。搭建反循环钻井弯管非光滑表面抗磨实验系统,井底流场模拟器可还原携带岩屑的高速气流在井内的循环流场,对不同非光滑表面实验元件进行抗磨性分析。结果表明,圆形凹坑非光滑表面结构抗磨性最佳,并且凹坑直径越小、凹坑越密集,其抗磨性越好。改进弯管结构,在刺漏点增加可更换的盖板,并将弯管内壁面和盖板底面分别加工成凸C、沟C、凹C非光滑表面,相同钻井条件下,凹C弯管抗磨性最大。实践表明,改进后弯管抗磨性增加,钻孔时效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1内循环装置的设计如图1所示,打开钟式贮气装置的阀门a,则空间B中的液体在重力作用下往下流,从而把空间A中的气体挤出来。气体沿箭头方向流动,在流动过程中完成化学反应,最后,尚未反应的气体和反应中生成的气体流到空间B中,贮存起来。由于整个过程都在封闭的空间进行,所以不会发生气体泄漏现象。用这一装置做有毒气体实验,能确保人体安全。2内循环装置的应用a.应用于Cl2使湿润有色布条褪色的实验。如图2所示,Cl2从钟式贮气罐中出来后,经浓硫酸干燥后,再经过干布条、湿布条,剩余Cl2流回到贮气罐上部空间,完成实验,而Cl2不会发生泄漏。改进…  相似文献   

3.
科研案例教学法是推进科教融合、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举措。为了提升"燃烧学""消防工程"等课程中关于气体的扩散行为及气体泄漏过程中的多维浓度场特征等抽象知识点的教学效果,研制了气体泄漏多维浓度场模拟装置,并以甲烷泄漏实验为例,将其应用于课程教学中。结果表明,使用该装置后明显提升了学生对前述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培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为了防止浓硫酸与铜反应演示实验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的逸出,制作了一套完全密闭的反应装置,减少了演示实验过程中有害气体的排放。  相似文献   

5.
装置的气密性检验是气体的实验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操作环节,它往往影响着整个实验的成与败,尤其对于有气体生成的化学实验,特别是有毒、有污染的气体的化学实验,它们的实验装置在发生反应之前必须要经过气密性检验这一步.除此之外装置气密性检  相似文献   

6.
文献中对氨气等易溶性气体在制备过程中易发生倒吸的原因有不同解释,为此作了实验探究并改进了气体吸收装置。对常见防倒吸装置存在尾气吸收效果不理想和污染等问题作了原因分析,归纳总结了影响倒吸现象发生的主要因素。基于温度控制设计了可以调控尾气处理及能防止气体倒吸的实验装置。  相似文献   

7.
文章充分运用了跨学科的知识,在动手实验过程中,基于实验事实,建立了影响气体压强变化因素的一般模型即“在刚性密闭容器中,温度越高,气体粒子数越多,气体被压缩则压强越大”。并在“装置气密性的检查”“制取气体发生装置的改进”,以及“设计实验证明物质间能否发生反应”的应用中检验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有效突破压强在化学实验中应用的这一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8.
结合石油钻井技术发展和人才培养实际需求,针对高可钻性地层钻井效率低的问题,开发设计了高低温钻井室内实验平台.该平台利用温度对岩石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通过高低温钻井液交替注入井底,改变岩石原有物理力学性质,主动降低岩石可钻性,实现钻井提速.平台可完成高低温交变钻井的全过程模拟,功能齐全、操作简便,为石油钻井技术发展和高校...  相似文献   

9.
改进了中学化学教材中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实验装置,改进后的装置简单高效、易于收集和检验气体、过程无污染,并能有效提高实验的教学效果。这一改进装置还可运用于中学教材中其他电解实验(如电解水、电解氯化铜溶液等)。  相似文献   

10.
1 用半截饮料瓶设计的尾气处理装置 中学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尾气处理装置有四种,如图所示. 它们各有不足,图1和图2装置处理尾气常常不完全.因为当气流较大时,肯定会有气体从漏斗边缘或溶液中逸出,从而造成污染;图3是用气囊或塑料袋收集NO2、NO、CO等尾气,但收集满气体后还要再处理,而NO2和NO气体通常又不易被完全无害化吸收;图4是在空气中点燃尾气CO等可燃性气体,但存在着要注意防爆和长时间点燃酒精灯的问题.针对以上不足,我们研制了新的尾气处理装置,它既保留了上述各处理装置的优点,又弥补了不足,而且应用范围更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