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嘉应学院学报》2016,(5):57-62
目的:制备脑靶向紫杉醇脂质体,并对其制备工艺进行优化.方法: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筛选该脑靶向紫杉醇脂质体的最佳制备方法,选取药脂比、膜材比、水化温度和水化时间为因素,采用正交设计优化该脂质体的制备工艺.结果:脑靶向紫杉醇脂质体最佳制备方法为薄膜分散法,该方法的最优处方组成为:药脂比为0.1,膜材比为0.5,水化时间0.5 h,水化温度40℃,平均包封率为:(91.05±1.85)%(n=4),粒径:(106.14±1.30)nm(n=4),多分散系数(PDI):(0.195±0.005)(n=4),平均Zeta电位:(-23.9±0.42)m V(n=4).结论:用薄膜分散法制备的脑靶向紫杉醇脂质体包封率高,粒度小且均匀,稳定性良好,为其药代动力学和药理学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用逆相蒸发法制备黄芩素脂质体,4000r/min,离心10min,分离含药脂质体和游离的药物,稀释后测定其上清和沉淀吸光度,计算其浓度。由包封率=(总浓度一沉淀浓度)/总浓度X 100%计算包封率。发现溶液的稳定性和精密度都良好,测得脂质体中药物的包封率分别为38.49%,36.64%,39.55%,结果较为接近。说明低速离心法是一种有效的水不溶性药物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3.
采用乳化-交联法研究了左氧氟沙星磁性明胶微球的制备及其缓释性能.选取左氧氟沙星与明胶的比例、水油比、明胶浓度、戊二醛用量四个因素进行正交实验,优化最佳合成工艺.采用动态透析法测定载药微球的体外释放特性,同时对载药微球的形态、粒径、磁性及包覆情况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载药微球最佳制备工艺为:明胶浓度15%,左氧氟沙星明胶比1∶2,水油比1∶5,戊二醛用量3.6mL;包封率为8.89%,载药量为51.36%;微球5h体外累积释药百分率人工肠液中达到64%,人工胃液中达到72%,具有较好的缓释性能,体外释放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磁性明胶微球成球性良好,分布均匀,Fe3O4及左氧氟沙星被明胶包覆.  相似文献   

4.
用聚乙二醇(PEG)包覆脂质体来提高脂质体的稳定性.先用反相蒸发法制备醋酸泼尼松龙脂质体,然后将PEG溶液与醋酸泼尼松龙脂质体混合即可制得PEG包覆的脂质体,原子力扫描探针显微镜照片与粒径证明PEG在脂质体外形成了一层膜,相比较于未包覆的脂质体,PEG包覆的脂质体的包封率和粒径都有所增加,泄漏率降低,其泄漏率随时间和温度的增加而增加,但低于未包覆的脂质体.通过测定粒径和泄漏率的变化说明包覆PEG的脂质体要比未包覆的稳定.  相似文献   

5.
设计制备载有紫草素的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对其理化性质与体外释放进行测定及评价。正交试验设计法筛选出最优处方,制备紫草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用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用激光纳米粒度仪测定粒径、Zeta电位。用葡聚糖凝胶G50柱分离,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包封率。用动态透析法进行体外释放研究。制备的紫草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粒径为(209.7±3.4)nm,Zeta电位为(-34.57±1.53)mV,包封率为(91.66±3.08)%。外观均一稳定,无沉淀,具有紫红色乳光,微观形态呈圆形小球,分散均匀,形状规整,获得了较理想的紫草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  相似文献   

6.
采用安全性高的溶剂如丙二醇和聚乙二醇以及研磨法这一制备方法,先制成前体脂质体,再水合形成脂质体,即得新型氯尼达明脂质体。制得的氯尼达明脂质体粒径约160 nm,并且较为均一;采用反透析法测得包封率为86.12%;体外释放结果显示具有一定的缓释性。本研究中制备氯尼达明脂质体的制备工艺相对简便,有利于工业生产,且包封率及稳定性较好,将能较好地提高氯尼达明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7.
以RB和BSA为不同分子量的药物模型,研究PMAA凝胶体外药物释放性能.实验结果表明,PMAA凝胶对BSA的包封率和载药率均要高于RB,但对RB的释放率要高于对BSA的释放率,并且在pH=7.4的环境下对RB的缓释性能更好,释放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8.
胸腺肽聚乳酸微球的制备和体外释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寻找适于多肽分子吸收,免疫学上"有效"、"安全",且服用方便的口服制剂,用W/O/W型乳化挥发法制备胸腺肽聚乳酸微球,正交实验方法优化了制备工艺.通过差热分析证明载药微球已较好形成,Lowry法测定药物的含量,计算微球的载药量、包封率及体外释药量.结果表明,所得微球平均粒径为13.8 μm,平均包封率为80.7%,前12 h的体外释药符合Higuchi方程,T1/2=295 min,在25℃和40℃分别放置90d,微球的粒径分布和剩余药量无显著变化.微球的载药量和包封率符合要求,释药半衰期长,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制备大豆卵磷脂/兰纳素CE微胶囊,并对其包封率进行优化分析,确定微胶囊的最佳制备工艺。选用大豆卵磷脂作为壁材,并加入适量的胆固醇来增加壁材的稳定性。采用逆向蒸发法,将活性染料兰纳素CE进行包封,制备成微胶囊。以包封率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分析以及Box-Behnken Design响应面优化法(BBD-RSM)筛选出微胶囊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并对制备出的微胶囊进行TEM表征以及染色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微胶囊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20 mL乙醚,大豆卵磷脂/胆固醇质量比为3. 11∶1,壁材/芯材质量比为26. 3∶1,水合时PBS缓冲液用量为4. 7 mL,所制备的微胶囊的平均包封率为67. 64%,且具有一定的染色性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硫酸铵主动载药脂质体液膜萃取技术筛选和富集中药水提液中生物碱类成分的可行性。方法:以硫酸铵脂质体为分离介质,构建中药脂质体液膜萃取新技术,对中药黄连水提液中的生物碱进行筛选和富集,最后对所建立的硫酸铵脂质体液膜萃取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利用硫酸铵梯度法制备主动载药脂质体,构建了脂质体液膜萃取技术,可以实现对黄连水提液中生物碱类成分的筛选和富集;发现磷脂与胆固醇的用量比、水提液上样量、药材浓度、萃取时间、萃取温度对脂质体液膜萃取率均有影响,其中水提液上样量、药材浓度、萃取温度影响较大。结论:硫酸铵主动载药脂质体可以实现对中药水提液中生物碱类成分的筛选和富集,磷脂和胆固醇的用量比、药液浓度和水提液上样量对液膜萃取率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