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学会一个生字,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夏日西湖骤雨初晴的美。3.感受西湖在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豁达开朗的胸怀和诗句的文字美、音韵美、意境美。【教学重点】理解诗意,化诗为画。【教学难点】通过品味诗句感受西湖在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豁达开朗的胸怀和诗句的文字美、音韵美、意境美。【教学流程】一、西湖引入,理解诗题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古诗两首》之《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背诵古诗。2.通过抓住诗眼,了解诗的意思,感受诗的意境。3.通过本诗的学习,感受西湖之美,了解更多的描写西湖的古诗句。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诗歌的意思,感受古  相似文献   

3.
吉春亚老师执教的古诗&;lt;山行&;gt;,从感受“诗形美“到品读“诗语美“,由感悟“诗情美“到认识“诗理美“,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引导,最终使学生达到了“悟诗情,明诗理,并能妙用诗句“的良好教学效果.特别是引导学生“感悟诗理和妙用诗句“这一教学设计,颇具匠心,效果甚佳.请看以下教学片断实录:……  相似文献   

4.
教材版本:北师大版教材4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词,理解应怜、小扣等词语在诗中的意思。2.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意境,感受春天、大自然的美丽景色,欣赏美,感受美,受到美  相似文献   

5.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课文《春》是开展审美教学的典范之作.文章从朴素的语文之美、精准的修辞之美、奇妙的意境之美分析《春》所蕴含的审美内涵,在充分发掘审美内涵的基础上,从古典诗句引入、审美诵读、主动探究、多媒体意境重现等环节开展审美教学,从而帮助学生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6.
“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是姜夔《念奴娇&#183;闹红一舸》中的名句.清雅的荷香吸引了作者,他有感而发,因此诗句也非常美丽.其实,课本上的哪一篇诗文不是作者受现实之美的触发而写的?所以,语文教学应该重视审美教育,让学生学会感受诗文之美,这是审美能力培养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7.
<正>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课文。学会生字"焚",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2.能力目标:运用四步学诗法学习古诗,能凭借语言文字、背景点睛,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3.情感态度:学习诗人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二、教学过程(一)诗词有韵(读出韵律美、节奏美)1.教师板书、学生书空题目"石灰吟",重点强调"吟"的读音和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的主流内容。"美育"即美感教育,是指学生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小学生思维敏捷,易于发现和接受身边的美。语文教学中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古诗的美体现在诗句读起来朗朗上口,体现在诗句中描写的壮丽山河、秀美风景,体现在诗中寄托的充沛感情。因此,完全可以通过语文古诗加强学生的审美教育。结合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谈谈在古诗中加强小学生的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9.
A案【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的内容,了解诗歌的结构。2.通过朗读、想象画面,初步习得本诗对比与反复的表现手法,并尝试加以运用。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从而激发起对战争的憎恨及对和平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习诗歌第1~4节,体会诗句表现的情感。难点: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四个方面探讨古典诗词鉴赏教学的方法,主张要美读发其端,想像画其意,聚类悟其情,揣摩品其妙,结合教学心得,例析典型诗句,以期收到举一反三之效果.  相似文献   

11.
<正>目前很多教师在初中古诗教学中存在"就诗解诗"的现象,初中生也只是对古诗进行背诵,对古诗诗句的意义进行翻译,这样的古诗教学是低效的。笔者认为,古诗教学之中,从以下三个方面引导学生感受古诗所蕴含的美是整个教学的基础。一、激情诵读,感受古诗语言的音韵美古诗与音乐是密不可分的,有很多古诗的诗句就是乐曲的歌词,古人非常善于用吟唱的方式来表达古  相似文献   

12.
古诗是我国文化的精华。教学古诗词,要借助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体悟古诗的内在意蕴,体验诗人的内在情感。教学《宿新市徐公店》一诗,要根据第三学段的教学目标要求,通过激活学生的原始经验、诵读出诗歌的韵律节奏、品味诗歌的核心词语和创设平台进行描述等途径,让学生走进诗歌,感悟诗歌的意境,获得美熏陶和文化的洗礼。  相似文献   

13.
意境是传统文化中的美学范畴,分布在我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建筑等领域,其特征是含蓄、悠远,给人以遐想的空间.学习传统文化,首先要具备体会意境之美的能力.意境美应该从语言联想开始,过渡到绘画、建筑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安排不同类型的诗词,帮助小学生通过古典诗词诗句联想感受意境美,提高其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4.
古诗词教学要求的是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解释说明每句诗句的意思,会背会默写,这就成了我们古诗词教学的最终目标和完成的教学任务。以《渔歌子》教学心得为例,谈古诗词教学中尝试"读品悟延"四步教学,让学生领略诗的意境美、节奏美。  相似文献   

15.
古诗教学不仅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诵读、思考、领会、掌握阅读古诗的方法,培养学生读古诗的能力;还要注重开拓古诗意境,使学生真正理解诗意,从而加深对诗句的理解,感受到诗的意境美、语言美.面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这一难点,结合我多年的教学实践,做了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8课。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背诵第2自然段。2.能正确认读、书写"看、开、放、不"四个生字,力求美观。3.能感受菊花的外表美及不怕冷的精神,从而欣赏美、表现美。教学重点、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教学课时  相似文献   

17.
刘俐椒 《文教资料》2011,(19):57-58
爱恋是每个人都有的精神需求,爱情诗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初中生在爱恋中认识美、形成美的人格是当代教师的责任与义务。  相似文献   

18.
从古至今,无论是"蒙学"之理,还是"幼学"之说,古诗词的学习倍受推崇。传统的古诗文教学基本围绕"明诗题""知诗人""读诗句""解诗意""悟诗情""背诗句"等环节进行,固化的教学流程,往往带来学生的学习疲倦;单调乏味的背诵常常让他们心生厌恶,有"被学"之困。究其根本不是传统教学环节的问题,而在于课堂中学生大多处于"听众角色",诗词体悟很多时候停留在"解释"层面,更有将诗词文本拆零让学生"盲人摸象",使得原本完整成体、充满情趣的诗词艺术被解剖为一个个枯燥的文字符号,诗词的音律美、修辞美、意境美荡然无存。  相似文献   

19.
教学案例     
[教学目的]通过参与式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习古诗《绝句》,掌握生字词,理解诗句意思,认识、学习对仗的修辞方法,感受古诗之美。  相似文献   

20.
在语文教材的课文中,有许多生动形象的人物描写、引人入胜的山水介绍、凝练生动的优美诗句、感人至深的故事情节。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不断感受、体验这些"美"。并由此,培养学生拥有发现美、欣赏美、感受美的眼睛与心灵。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下面,就语文教学中的美育,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与感悟,敬请各位同仁斧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