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英汉习语对应关系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英汉习语的对比是研究英汉化对比的一个方面,而英汉习语对应关系的研究则是英汉习语对比的重点。结合两种习语的化背景,英汉习语的对应关系从其对应程度出发主要可以作3个层次的划分。研究英汉习语对应关系对翻译和语言教学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琪 《考试周刊》2011,(28):44-45
习语通常包括成语(idioms)、谚语(proverbs)、俗语(colloquialisms)、俚语(slang)及典故(allusions)等。英汉习语源于生活。纷繁浩瀚.源远流长,文化信息异常丰富。为了形神兼备地传递其中的文化信息,在翻译习语时,译者应当充分了解英汉习语中所舍的文化内涵,视具体情况,或英汉对译,或文外加注.或另添字词。本文从多方面比较英汉习语中所体现的文化差异,列举出在英汉习语翻译中常见的方法,如直译、意译等。直译多适用于文化信息完全或部分对应的英汉习语翻译,而意译多用于无对应关系的习语。  相似文献   

3.
习语是语言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深厚的民族文化的沉积。由于英汉两个民族的地理环境、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有不少习语明显地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民族形式。从总体上看,英汉习语在表现语义和文化特征方面,主要有三种类型。即对应关系、半对应关系和不对应关系。在翻译时,对应关系的习语可采用直译的方法,半对应关系和不对应关系的习语,应该首先弄清它们的文化内涵和实际意义,再根据上下文的意思灵活处理。  相似文献   

4.
习语是有特殊意义的固定词组,从英汉习语的表现语义和文化特征看,英汉习语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半对应关系、非对应关系,相应地可采用直译、意译、增译、减译等翻译法进行互译.这可帮助学生在英语写作中正确把握和使用习语。  相似文献   

5.
黄海婷  刘恒 《文教资料》2007,(2):197-198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习语又是语言的精髓。习语的翻译必须以文化为背景才能译出源文的形象,比喻,修辞,以及其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本文就英汉习语在文化背景上的对应关系,非对应关系,半对应关系三个方面入手,分析了文化因素对习语形成的作用,提出了相应的翻译原则和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了避免翻译英语习语时一味地望文生义,译者在翻译时必须注意英语习语的基本特点,即语义的统一性和结构的固定性,并兼顾考虑英语习语的相关文化背景,多翻阅英汉双语习语词典,根据上下文选择恰当的汉语词语、俗语或成语来对应翻译,方可实现对英语习语翻译的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7.
徐学敏 《考试周刊》2011,(26):113-114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习语又堪称是语言的精华。习语中的文化因素往往在翻译中很难把握,也往往是翻译的难点。只有正确地理解其内涵,才能译出习语的内在意义。本文中我将通过中英两种文化异同点的比较,将习语翻译归纳为三种关系类型:对应关系、半对应关系和不对应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习语翻译中的文化难点,尝试给出了几种解决方法。在英汉习语的翻译中,译者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灵活的翻译策略,才能将习语译得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妙趣横生。  相似文献   

8.
原型理论视域下的习语界定核心特征是概念原型和表层词项特征。英汉习语概念原型和表层词项特征的对应关系形成了对等习语、概念对等习语、形式对等习语和不对等习语四种原型对应关系。对等习语有两个次生范畴:完全双对等习语和相对双等习语。不对等习语也有两个次生范畴:语义透明的不对等习语和语义隐晦的不对等习语。每一种习语类型在英汉互译都有其特定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英汉习语对应、半对应和不对应关系三个方面来阐述英汉习语与文化因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不同的生产方式、地理环境、饮食习惯、价值观念和宗教信仰构建成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而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下形成的英汉习语往往带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它们之间往往存在对应(corresponding)、半对应(semi-corresponding)和非对应(non-corresponding)的关系,在英汉习语互译过程中,大部分都不能直接翻译,而需要对它们之间的文化差异进行理解、分析,然后根据具体情况通过直译、意译、增译的方法,进行翻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