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高等教育的多元价值内涵及其张力,是高校教育运行与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和轨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面对教育实践中凸显的多元教育价值内涵及其矛盾冲突,同时依托自身的工作机制与优势,在调适大学教育价值冲突、保持多元价值目标之间的合理张力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以保证学校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尤其是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最为重要的后果之一是:世界各国为了适应全球经济竞争而产生的对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力的极大需求。在终身学习和学习化社会的推动下。传统大学所充任的角色和担负的使命也相应发生了变化。新的高等教育“提供者”开始动摇传统大学知识生产者与拥有者的合法地位,“需求满足型”的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在终身学习框架下开始与高等教育聚合。与此同时,大学在全球化所带来的“标准化”与“麦当劳化”的重压下,必须对全球主义进行理性的批判,为保持地方多样性和原创性而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速度加快以及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文化格局已经朝多元化方向发展,这对高校英语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由杨飞著,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于2019年4月出版的《多元文化视域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研究》一书,从多元文化和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论入手,分析了中西方在饮食文化、社会文化、交际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以及这些文化对英语教学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乐守红 《江苏高教》2021,(11):77-80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大学文化传承的时代场域,大学文化传承是由高校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也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必然要求.在文化内容上,大学文化具有独立鲜明的文化意识、开放包容的文化胸襟、理性深沉的文化态度和守正创新的文化品格.为此,应坚持正确的文化传承原则和目标,创新和发展大学传统文化、主流文化,学习和借鉴外来大学文化,提升大学文化的传承功能.  相似文献   

5.
大学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载体和源泉,中国现代高等教育从萌芽到发展、壮大,在保存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和建设现代新文化方面,始终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大学文化建设应体现在对高校内涵的认识和把握上,体现在办学思想和教育理念上,体现在教师队伍的治学态度和学科水平上,体现在学生群体的求学精神和科学素养上.文章以西南联大为例,剖析大学应有的大学文化,及其展示的文化魅力,认识到大学文化建设不是单一的,是所有优秀传统的积淀、凝练和发扬,综合形成的一种精神、一种氛围.  相似文献   

6.
大学国际联盟是全球化背景下传统大学联盟的新发展,是高校实施国际化战略的重要选择.当前的大学国际联盟有国与国之间的双边联盟、区域内的多边联盟和跨区域的多边联盟三种.大学国际联盟的蓬勃发展有其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多重因素.作为全球化驱动下的高等教育应对举措,大学国际联盟有其潜在的负面效应.中国高校应在权衡其双重影响基础上,做出有利于自身长远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7.
面对21世纪的新挑战,深具传统文化资产的华人高等教育,应当厚植学生的民族文化根基,建立自我的“文化认同”,而不致于在“全球化”的浪潮中随波逐流。同时,大学应当回归教育本质性的目的,并重新担负起社会责任,坚持大学作为社会良心的角色,为全民创造更大的福祉。如此,才能使大学在中西拉距以及科技与人文断裂的时代中,重新挺起大学之精神,使大学成为探索真理的殿堂,也成为人类良知之所寄的场所。也只有重新挺起大学之精神,海峡两岸四地的大学,才能成为引导21世纪历史发展方向的动力,才能在21世纪世界文明对话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新时代里,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西方文化差异中的大学社会服务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方大学社会服务职能的产生有着其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它最初的含义是大学从为宗教服务转变为为世俗社会服务;而中国的传统主流文化一直是"入世"的文化,中国的教育本来就是现实社会的一部分.我们所理解的美国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更多的是为经济服务,这其实是一种中西文化差异下的误读.为社会服务是每个社会组织的责任,大学为社会服务的最有效方式就是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这是由其组织特征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9.
大学文化建设问题反思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与校园文化相比,大学文化的内涵更为丰富,影响更为广泛,所承载的更能体现一所大学文化的延续性和对社会文化创新的引领作用;但是很多高校对大学文化建设的内涵理解有偏差,因而存在缺乏规划、随机性大、盲目跟风、个性缺失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应正确认识大学文化建设的内涵和功能,把握其社会性;应有长远规划,建立长效机制;应遵循大学文化自身特性,把握文化建设重点;应正确审视处理大学文化建设中的多对关系,形成强大合力;应积极运用现代传播手段,丰富文化建设载体。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与社会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全球化时代.大学面临保持大学应有的独立品格和价值追求.同时全面承担起时代赋予大学的教育责任、学术责任、既要服务又要引导社会前进的社会责任以及国际责任.  相似文献   

11.
第25届国际远程教育校长会议的主题是消除发展鸿沟。消除发展鸿沟是远程开放大学的使命。远程开放大学教育对于数字时代强化学生入学、参与和成功完成学业;基于推进发展理念院校承担促进知识转移的社会责任,在一种文化中有益教育资源如何为欠发达地区共享;全民教育时代高等教育的政策、计划、实施;高等教育在全球化中的合作、参与和交流等四个核心问题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美大学校友会发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在高等教育领域,大学校友会发展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虽然早在20世纪初我国大学就有校友会出现,但是其发展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在大学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较小.究其原因,主要与高等教育发达程度、高等教育体制、国家社会经济条件、教育与法律环境以及传统文化有关.  相似文献   

13.
大学功能的发展绝非由单一功能走向多元功能的线性过程,而是有其内在逻辑可资遵循。在大学视域中,教学、学术研究、传承文化与服务社会等概念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存在着较大的解释和理解空间。如果不在一个逻辑框架下进行解读就会造成对这些概念理解上的歧义、偏差与泛化,最终误读了"大学"。学术性教学与学术研究是大学之"体",传承文化与服务社会是大学之"用",体用不二、有机融合,是大学功能延伸的内在逻辑。大学应专注于提高学术性教学与学术研究的品质,通过学术性教学与学术研究培养具有高深学问、品德高尚和批判精神的专业人才,同时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选择与批判,以服务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校园文化是现代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所大学的软实力.市场化作为现代大学的重要特征对现代大学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深刻的影响,在大学的市场化趋势下,传统的大学校园文化面临着很多方面的不适应.为了发挥校园文化在大学发展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应有的作用,大学校园文化首先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其次要保持高度的责任意识,发挥应有的导向功能,在此基础上实现自身的超越.  相似文献   

15.
大学的功能是由单一功能向多元功能扩展的过程。大学服务功能的扩展以及第四项功能是否已经形成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服务功能的扩展体现在大学与企业的产学结合、服务型大学概念、引领社会的作用等方面。关于什么是大学的第四项功能有很多不同认识,包括预警功能、创业型大学、国际交往以及引领文化等,但大学所具有的这些作用是否可以成为大学的第四项功能并未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16.
大学精神是大学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文化结晶,是高校自立、自强、自觉、自信的"软实力",是大学文化中得以凝固下来并被继承和发扬的文化精髓,建设一流大学必然应该重视大学精神建设。作为大学文化重要内容与形式之一的校园音乐文化,应摆脱流行音乐垄断校园的局面,而以多种传播途径,实现多元健康发展,从而在建设和传承大学精神的过程中发挥助力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澳大利亚考察发现,全球化、信息技术和网络化、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对大学的组织方式和教学方式形成了很大的冲击。譬如,知识的数字化和互联网,改变了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冷战结束之后,经济全球化使教育资源尤其是学术人才的国际流通和留学生数量激增;高质量教育的期待和大众对教育公平的要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大学的功能也发生变化,各大学都企图通过社会参与、全球联系以及知识转移服务社会,寻求机会和激发知识的新发展。所有这些都在改变着大学的组织管理、教与学以及功能发挥的方式。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如何保障与评价其质量已成为高等教育界的热点问题.在第二届高等教育质量与评价高层论坛暨《大学教育科学》卅周年刊庆中,专家学者围绕该问题展开了研讨.与会者从政府、社会、高校以及个体这四个相关的利益主体出发,总结归纳了各主体的责任:政府应宏观调控高等教育的发展,社会应坚持大学的多元评价,大学应重点关注人才的培养过程,个体应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实现高等教育质量的持续、快速提升,要求各主体各安其位、各司其职.  相似文献   

19.
大学发展到今天已成为一个多元文化组织。大学的多元文化体现在崇尚自由、主张平等、倡导和谐、强调共生等。多元文化的存在不仅能够使得大学彰显活力,而且对大学三大职能的发挥起着促进作用。在多元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大学文化建设还应选择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文化,进而使得大学文化起到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协同创新理念是知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产物,是将高校、政府、企业、社会链接在一起的、相互融合发展的理论.在知识经济社会的转型时期,多元发展主体之间构建完善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制是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因此,多元主体在协同创新理念的引领下,发挥各自的功能与作用,应从如下四个方面构建完善、和谐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制:一是构建宏观指导与微观自主协同保障的运行机制;二是完善大学内部教育质量管理体系;三是构建合理完善的中介监督机制;四是重视人才培养质量的主体性与多样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