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康永军 《天津教育》2014,(23):110-111
在教学中,教师都希望通过自己设计的问题,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但很多时候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主要表现在:设计的问题比较乏味,学生没有兴趣;设计的问题远离学生的真实生活,学生认为思考毫无意义;设计的问题没有难度,学生没有可质疑的内容;设计的问题过于宽泛,学生不知道思考的方向;设计的问题难度过大,学生无法进行思考;设计的问题过多,在课堂上就是教师不断提问,增加了学生的认知负荷,学生难以应对甚至迷失方向。  相似文献   

2.
《生物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出问题是探究活动的起点。教师巧妙的问题设计,有效的发问技巧是引起学生心理活动,促进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基础。设计问题是教师的必备技能。所设计的问题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活动和学习效果。部分教师由于对设计问题的方法不得要领,提出的问题形式单一,无启发性,缺乏设计问题的技巧,不利于落实新的课程理念。现介绍几种设计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按照学生数学发现的思维活动的顺序设计教学过程,关键是能否设计出一个个好的问题,并构成一系列好的问题,使学生拾阶而上,步步登高,通过一系列小问题的不断解决最终导致难点问题的解决.然而,怎样设计好问题,让问题能一直牵引学生前进,并能通过问题的解决,促进学生的自主活动和积极思考,从而使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兴趣和爱好等得到和谐发展,这一直是我们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吴亚萍 《福建教育》2005,(7A):38-39
第三,重心下移的设计。在大问题设计的基础上,我们要对学生活动和相应的教师活动做出进一步的设计。由于大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需要一定的思考力度和思考时间,而且不同的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所以要做出重心下移的设计。具体地说,每提出一个大问题,都要提供每个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机会,留给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重心下移的目的在于:  相似文献   

5.
课堂提问是教师针对学习目标向学生发问,它是启发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课堂中,教师要向学生提问多次,如何发挥提问的最佳效能,问题的设计是个关键。一、问题设计宜“小”不宜“大”,具有阶梯性向学生提问,要正视学生知识和能力的现实基础,贴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问题要深入浅出,体现阶梯性,以点促面设计“线型”问题,帮助学生顺利解决问题。问题设计“大”了,会使学生无从下手,不知如何应对老师的问题。如,教学低年级应用题:有黄花5朵,红花比黄花多3朵,红花有几朵?学生读完题后,让他们分析题里的黄花与红花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马海娟 《宁夏教育》2010,(11):37-38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无论从例题的设计还是练习题的设计都应注意给学生提供现实的素材和丰富的信息,在学生解决一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这样的要求,引导学生主动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首先必须使学生的思维转动起来,使课堂活跃起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经常设计一些合适的问题,激发学生思维。第一,设计问题不要简单化。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比如“是不是,”“对不对”之类的无效提问.似乎活跃,实则不能激发和发展学生思维,也不能有效地发挥提问的作用。第二,设计问题的难度不要太大,难度太大学生会望而却步,也达不到激发学生思维的目的。只有设计难易适度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才能使学生体验到获得成功的喜  相似文献   

8.
范蔚清 《广西教育》2007,(5B):36-36
优化课堂提问,即设计的问题富有情趣、意味和吸引力,并且能启发学生思维,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学习,帮助他们理解和应用知识,使学生在愉快中接受教学。设计的问题难易适度,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学生通过努力都能解答;能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内部动机.引导学生去探索真理。此外,优化课堂提问还必须让学生参与课堂问题设计,鼓励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缺点和问题提出质疑,发表各自的见解,使学生发现新的天地、创造新的情景。真正做到“带着学生走向教材”,而不是“带着教材走向学生”。这不仅是教学方式的转变,而且也是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更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达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刘智建 《考试周刊》2010,(24):83-84
设计问题是初中数学教学的关键,数学教师通过问题串的设计和应用,可以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揭示数学本质,有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使学生更容易找到数学的解题规律和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0.
设计型问题是开放性问题中的一种.它贴近学生的兴趣、生活环境和知识水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思考;它能较好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习惯和创新精神,符合新课程标准.在这里举例对设计性问题探究其求解规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用问题组织化学新授课的学习,即在新授课教学中教师依据对教学大纲的把握和教材内容的研究,通过设计问题或问题组,引导学生学习有关的化学知识。通过问题设计,从新的认知角度向学生提出了学习要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用问题组织化学新授课的学习,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   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关键是教师所设计的问题能否使学生察觉到一种“有目的但不知如何达到”的心理困境。如:…  相似文献   

12.
生物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出问题是探究活动的起点。教师巧妙地设计问题、有效地发问技巧是引起学生心理活动、促进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前提。设计问题是教师的必备技能。所设计的问题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活动和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3.
储全厚 《广西教育》2013,(38):61-61
问题串设计,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围绕某一知识核心内容,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不同的问题,然后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将其巧妙地串联起来,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系列,以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优化“问题串”设计,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讨论进而解决问题,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力,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一、注重问题串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  相似文献   

14.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一种重要形式。高质量的课堂提问可以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和特点,并按学生的需要设计教学活动。具体说来,要注意下列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今教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几何课的高效来自对问题的合理设计,笔者认为:对于几何课本上的一些难点问题应从学生的本身为出发点,即要注意问题设计的层次性,注重建模思想的培养和对学生设计适当的开放性问题.这样才能提高几何课堂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6.
在“双减”政策提出之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普遍出现短视化、功利化倾向,教师及学校过于重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机械性记忆,盲目追求学生的知识学习速度以及学习效率,忽视了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的兴趣以及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导致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设计内容、形式单一,作业量与学生的数学作业完成能力和完成兴趣不相匹配等问题。针对此,本文基于当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评价的问题,对于师及学校如何优化数学作业进行简要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7.
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意义建构需要有精心的问题设计,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都需要由精美的问题设计来体现。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有些问题明明讲了好多次了,可一提问好多学生依然是一知半解,甚至出现在解题时公式原理张冠李戴,复述知识点时答非所问。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呢,究其原因很大一方面是因为教师没有仔细思考如何提问和如何设计问题。问的不适宜问的恰当,学生就会出现畏难情绪,在学习中就不可避免地缺少主动性。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应该重视物理问题设计,提高物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一、实施原因 变式练习是针对学生在重点问题中出现的错误而设计的系列巩固练习。以往这一项都是由老师进行。这次,笔者引导学生进行,让学生以出题者的身份,从不同的角度设计问题和答题思路,并将答案也设计出来。  相似文献   

19.
问题驱动教学有助于启发学生思考,经历解决环环相扣的问题这个过程,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选取问题驱动式教学,能促使学生在课堂中踊跃思考,在解决问题中主动学习,培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作者以“变化率问题”为例进行教学设计,探索如何设计恰到好处的数学问题,提高学生数学学科素养.  相似文献   

20.
从数学教学的实践来看,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都需要由精美的问题设计来体现。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通过问题设计激发学生的思维?如何通过问题设计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