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案例]我在教学人教版第三册课文《诚实的孩子》时,是这样指导学生朗读第③自然段姑妈和孩子的对话的: 师:刚才胡晓鱼同学朗读了表兄弟、表姐妹和列宁回答姑妈的话。你认为他读得怎么样? 生1:两个“不是我”,他读得都一样了!应该不一样! (生1听出了这位同学在朗读中存在的问题,但问  相似文献   

2.
课例:《军神》,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师:同学们初读了课文,老师问你们一个问题:“军神”这个词是从哪里来的?(学生迅速翻看课文)师:(指一生)找到啦?是从哪里来的?生:是从沃克医生口中说出来的。师:请你把沃克医生说的话念一念。(屏幕出示沃克讲的话,生读)生:沃克医生不禁失声喊道:“了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是一位军神!”师:(指屏幕)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师生齐读)师:沃克医生讲了几句话?生:四句。师:(摇头)数一数有几个感叹号。每用一个感叹号就是一句,几句?生:三句。师:各自轻声朗读这三句话,体会体会应该怎样…  相似文献   

3.
于者良 《湖南教育》2004,(17):24-25
案例于永正老师教学《全神贯注》时,学生主要的学习活动就是“读”。请看:师:刚才几个问题的答案都在课文里面,请你们把课文认真读一遍,一边读一边思考:为什么说一个下午学的东西比多年学的还要多?(师巡视朗读情况,表扬读书认真的同学)师:书读完了,问题的答案找到了没有?(生:找  相似文献   

4.
<正>在小学阶段,"读"在语文学习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注重学生的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渗透、读中感悟。"读"的形式多样,可以分为朗读、默读、精读、浏览、略读等。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指导学生采用不同形式的"读"至关重要。一、该出声时就出声在教学新课时,我们常常要让学生预习,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达到初步整体感知课文。这时候,就需要指导学生放声朗读。只有大声朗读,学生才能检查自己是否读正  相似文献   

5.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学生用自己的声音把对本的理解感悟表达出来的一个过程。最近,听了几位参加市“教改之星”评比老师的几堂课,发现老师们对朗读指导都颇为重视,但由于老师教法不同。同样的课产生的朗读效果也截然不同,朗读到底该如何指导呢?下面结合几则感慨颇深的案例,加以分析吧!  相似文献   

6.
<正>教学案例《石榴》是苏教版第五册的一篇讲读课文,作者以季节变化的顺序描写了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结果的过程。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叙述条理清楚,是一篇比较适合进行朗读指导的文章。下面是我校一位老师执教这篇课文时的一个片断。师:春天的石榴树是什么样的?  相似文献   

7.
李云霞 《中国教师》2014,(12):48-48
<正>一、案例分析1.案例一《北大荒的秋天》系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以下是一位教师针对第2小节进行的朗读指导教学。屏幕出示:天空一碧如洗,只有在傍晚,西边的天上才会有几缕流云。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师:这段文字非常优美,老师也想配着音乐读一读,可以吗?(播放音乐,教师范读,学生专注地听。)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老师读得好听吗?  相似文献   

8.
片断一:读中品味师:秋雨后的空气那么清新,成熟水果的香味那么诱人,难怪小朋友都不想走了。课文中用了哪个词语?生:勾住。师:谁来读读,看谁的朗读也能勾住我的脚步。(生读课文第3自然段)师:你的朗读让我仿佛闻到了香香甜甜的气味。瞧!老师站在这里都不想离开了,你们知道我这是怎么了吗?生:被我们的朗读给勾住了。师:你们真会读书!水果的  相似文献   

9.
犤初读课文过程中,黑板上留下了经教师指点、学生讨论理清的课文脉络:响起掌声(第1~4自然段)感谢掌声(第5~6自然段 议论掌声需要掌声身处困境(第7自然段)犦师:请同学们轻声把整篇课文朗读两遍,读后告诉老师:哪一自然段课文所写的情景最使你感动?(生读课文,思考)生:第4自然段。师:能读给大家听一听吗?(生读课文,略显平淡)生:(忽然站起,大声地)邢平读得不好!(笑声。未征求老师意见,该生便富有感情地朗读起来)师:(笑)这么说,你也同意邢平同学的意见———第4自然段写得最让你感动了?(生点头)师:大家同意他俩的看法吗?生:(齐)同意!师:说说看…  相似文献   

10.
一、激趣朗读初入课文时 ,先由学生自己选择习惯的方式自读 ,包括“阅读揭示”在内。初读之后 ,教师可以激趣。例如 :师 :大家初读课文之后 ,已经知道了鲁本的秘密是什么。现在 ,老师要问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大家猜猜是什么。这时 ,学生可以自由猜测、发言。如果猜中 ,教师要表扬要及时肯定 ;如果猜不中 ,教师可以这样说 :老师想问的问题是 ,谁愿意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篇课文 ,请举手!这样 ,学生就容易被教师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问题激起兴趣 ,进入朗读境界。二、感悟难点本课的难点是 ,有些句子的情感不易把握。教师只注意提示…  相似文献   

11.
[教学片段]师:(出示画面)快看,它钻出了笼子。你看到了吗?看到了吗?生:看到了!"雏儿,更小哟,正是这个小家伙!"(老师指导学生朗读)师:至此,课文称珍珠鸟为"小家伙"。让我们再找出几句读读。(学生找出":起先,这小家伙只在  相似文献   

12.
偶然听说一个学中文的博士立志改变中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到一所重点中学做语文老师。但是,同事排挤他,同学也不喜欢他。他知识广博,在学科知识上更是能够举一反三,为什么这样的老师得不到大家承认呢?怀着这样的疑问,我去听了这个老师的课,终于明白了个中道理。我注意到这个老师教学中存在问题的五个细节。第一个细节: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课文的题目,看到有的同学还没有翻开书,就大声教训说:“以后谁在上语文课时还没有打开书,那你就别上课了!”第二个细节:他在黑板上写了一些字词让学生在课文中找,理解字词的意思。这时候,一个学生向另外一个学生借字典。很明显,这个学生需要字典来解决课文中生字的问题。老师制止了他:“你要字典干什么?哪一个字不认识?不用查字典,我板书好以后就去你那,你问我。”第三个细节:当时学习的是一篇古文。老师先给学生朗读了一遍课文。老师读得抑扬顿挫,真的显出了一个中文博士的功底。接着老师在黑板上写几个思考题,让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黑板上的问题。学生们接到指示之后就开始大声地朗读课文,老师马上大声制止:“不要朗读,要默读,不要出声。”第四个细节:老师让学生读课文,大概十分钟之后,老师问道:“读完了没有?没有读完的举一下...  相似文献   

13.
正近日,我校一位青年教师执教了《徐悲鸿励志学画》一课。在指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时,她巧用词串,引导学生扩词成句,联句成段,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师:同学们,老师把书后的词语打乱顺序,你们还能读准确吗?(学生自由练习朗读。)出示下列词语:嫉妒礼貌激怒励志疲倦临摹优异承认震惊师:第一行,谁会读?(指名朗读)徐悲鸿为什么要励志学画呢?谁可以用上这三个词来介绍一下?  相似文献   

14.
<正>案例一:《黄鹤楼送别》教学片断师:文中有哪些语句体现了李孟二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爱怎么读就怎么读。(学生端端正正地拿起书一起朗读。)师:(着急)不要一起读,要听清楚老师的要求: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学生读书声音乱起来,但还是有一部分人在齐读。)师:(生气)同学们,老师请你们爱怎么读就怎么读,意思就是随便读。(学生似有启发,乱糟糟地读起来,老师无可奈何。)案例二:《望月》教学片断  相似文献   

15.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教学主要通过朗读感悟使学生体会汤姆心情的变化,品味父亲话语的含义,从中受到严以律己,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教育。杨芸萍老师参加昆明市第二届骨干教师培训后,回校试教本课,受到好评。]片断一师:  相似文献   

16.
强红权老师执教的《船长》在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中获得了一等奖。听过这堂课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他的朗读指导实在、有效,能看出学生明显的进步。在以读为本,追求朗读与语文多元目标有机整合的今天,这种现象确实值得人思考与剖析。下面我撷取片段试着赏析:师:诺曼底号遇上了一场可怕的灾难。课文哪一自然段写了这场灾难啊?生:(齐)第二自然段。师:请同学们迅速地读一读,你觉得从哪里可以感受到这场灾难的可怕?评:快速地读课文,是学生快速捕捉有用信息的策略,表面上它不是在直接提高朗读能力,但它是学生走近文本,学习文本…  相似文献   

17.
<正>朗读法是教语文的根本之法,许多名家大师在课堂教学时都强调了朗读的重要性。现在的语文阅读教学也很重视朗读,语文课上一片书声琅琅。但笔者听过一些语文课堂教学,课文朗读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1.老师指导不到位,学生朗读时语调呆板统一,没有个性;2.老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情感不到位,有时甚至错位,朗读时语气夸张;3.学生"朗读腔"太浓,装腔作势、矫情做作,表演  相似文献   

18.
王维子 《海南教育》2008,(10):15-15
《老师,您好!》这是一首抒情诗,它赞美了教师事业的崇高和美好。抒发了孩子们对老师感激、热爱的思想感情。在教学过程中,我改变了以往的一味提问和讲解的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感悟课文优美的语言和真挚的感情。  相似文献   

19.
黄建军 《考试周刊》2014,(16):41-41
<正>教学《音乐之都维也纳》一课,李老师检查大家的课文朗读。朗读第一自然段时,老师说:"世界都市维也纳是一个风景秀丽的游览胜地,希望大家关注文中的重要词语,把此地优美的景色通过自己的朗读表达出来!"学生的朗读轻重得宜,疾缓有致,读得如痴如醉,犹如天籁之音。是什么让听者对如此都市心驰神往、好似神游呢?我想:大概是学生读出了这三个成语的味道。果不其然,李老师投以该生赞许的目光:"你读得很出色!文中‘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波光粼粼’这三个成语的画面之感全被你读出来了!"真是英  相似文献   

20.
《老师,您好!》这是一首抒情诗,它赞美了教师事业的崇高和美好。抒发了孩子们对老师感激、热爱的思想感情。在教学过程中,我改变了以往的一味提问和讲解的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感悟课文优美的语言和真挚的感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