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荷花是中国古代诗歌中重要的原型意象。自《诗经》开始,荷花频频出现在诗人词客的笔端,无论是纯以咏物、或借以抒情,还是托物言志,都为古代诗歌增添了美艳芬芳的色彩并蕴寓着极丰富的内涵。荷花意象在古典诗歌中既与美相关联,又与爱情相交通,还与理想相契合,并与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荷花》这篇抒情写景的文章,是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作品。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赞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在接到这篇课文的教学任务时,通过研读文本,我发现它的语言文字美,描写的景物美,产生的意境也美。因此教学本课我紧扣“美”字进行,通过感情朗读以及对语言文字的体悟,让学生感悟荷花是鲜活的画、流动的诗,并展开丰富想象,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激发学生喜爱荷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相似文献   

3.
花开的声音     
四季轮回 我听到了花开的声音 春意盎然 躺在草地上 听到桃花开的声音 桃花开的声音 是娇嫩的 是美好的 是爱的抒情 夏日炎炎 望着湖面 看着鱼儿嬉戏 听到荷花开的声音 荷花开的声音 是可爱的 是纯洁的 是出淤泥而不染的证明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根据这个理念,我们不仅提倡课外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而且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深度解读文本,实施有效链接。一、入境链接,未成曲调先有情叶圣陶先生的《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不仅写出了荷花的风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让读者身临其境,赏心悦目。一位老师的教学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上课,  相似文献   

5.
《荷花》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出自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的笔下。这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主要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赞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丽。全文内容不多,意境却特别美,遣词造句十分精妙。细细读来,荷花之美赏心悦目,用词之美溢于言表。本着“倡简务本,求实有度”的原则,教师可紧扣“美”进行教学设计,引领学生感悟美、发掘美、品析美、升华美、积累美,用“美”启迪学生的心智。一、研读文本发掘美小学语文教学不能照本宣科,教师要善于钻研,吃透教材,寻找切入教材的最…  相似文献   

6.
六朝唐宋同题咏物赋蠡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六朝至唐宋之咏物赋,多有同题共作现象,或同时或异代,推阵出新,争奇斗艳,所咏之对象虽同而情思各异。或假动植以述心志,或借器物以明哲理,或察自然而感时世,手法大致由体物而抒情而说理,六朝以体物为尚,唐人渐增抒情,宋人更重说理,历史鹦鹉,荷花,扇,霖雨,大暑五类赋中,都有不少代表性的作品,由此也不难发现,“唐无赋”或“唐以后无赋”的说法是不符合实际的。  相似文献   

7.
张冬青 《教师》2010,(24):35-35
一、让导入新课成为语言学习的热身活动 1.创设语境.激发语感式 如《荷花》一课的导入,教师可以先创设语境,让学生用四字短语来形容荷花,再课件呈现荷花图并伴随背景音乐,学生欣赏荷花,教师随机教学部分生字新词。学生在赏花中进入了美妙的荷花世界,沉醉其中。  相似文献   

8.
小黑吃鱼 《红蜻蜓》2023,(17):16-21
<正>来到公园,闻到荷花的清香,奔向荷花池,看到荷叶之间冒出的千姿百态的荷花,这时你会联想到什么呢?一、荷花的传说生长在淤泥中的荷花,在盛夏绽放。每年的暑假里,我们都能看到荷花亭亭玉立的身影,嗅到荷花散发的清香。晶莹的露珠在荷叶上滚动,活泼的小鱼在荷花下穿梭,岸边那一群摄影爱好者,咔嚓咔嚓地为荷花拍照。  相似文献   

9.
《荷花淀》是“诗体小说”,全篇熔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于诗情画意中蕴含着厚重的传统文化内涵。一、沉淀“传统文化”之景:以“荷花”、“芦苇”和“水”三者构成背景,意象深远。文中写景着笔不多,给人的感觉却是水接天,天连水,荷香无处不在,苇花无处不飞。《荷花淀》全篇以“荷花”、“芦苇”和“水”三者构成的水乡背景,既是人物活动的背景,又是文化意象深远的写意画,清新明丽,韵味悠长。“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也许是巧合天成,也许是有意为之,构成荷花淀背景的三种景物——荷花、芦苇和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都是典型的意象。荷花…  相似文献   

10.
《荷花》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对这类文章的教学,要遵循文本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教师在教学时主要采用引导学生入情、动情、移情、抒情的方法,从情感入手撘起了教材和学生之间的桥梁,让学生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获得美的体验。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大多是名家名作,涉及古今中外,涵盖了天、地、人、事、物,有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炼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就应该深刻地挖掘出教材中的审美因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使学生感受到作品中的真、善、美,加深对作品的认识,并受到教育。《荷花》是一篇  相似文献   

12.
《诗经》具备一种较强烈的抒情精神,并因而奠定了中国抒情诗的基础及其以抒情为主的中国诗歌的基本美学风格。它以赋、比、兴三种艺术表现手法为核心,涵蕴并表现出以形象表达情感的民族审美材征。《诗经》的主体抒情风格主要表现为率真与婉曲、谐趣与严正、刚与柔等诸种美学范式。其抒情手法的多样性,充分展现了它固有的抒情境界的缤纷繁富之美。  相似文献   

13.
引导学生感受《荷花》之美深圳市海滨小学陈显平《荷花》是小学语文第六册的一篇看图学文。它图文并茂,描述了公园里的一池荷花,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感受荷花的美。一、导趣几周前,同学们学过古诗《小池》,曾为其优美意境所陶醉。上《...  相似文献   

14.
荷花淀掠影     
白洋淀有“华北明珠”的美誉,来到白洋淀,这里的荷花会给你留下挥之不去的印象。你要了解荷花,就得从荷花淀说起。提起“荷花淀”,你一定认为是一个淀中的荷花,其实白洋淀,淀淀有荷花,每淀的荷花却不尽相同。有的满淀都是,成了花海洋,  相似文献   

15.
<正>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选取冰心女士的一篇抒情短文,编者加题目为《荷叶母亲》,其中有句为"那一朵红莲,昨天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句子中使用了一个比较古雅的词"菡萏",文下并有注释:菡萏,荷花。笔者在五六年前初次执教此课的时候,便觉得这  相似文献   

16.
师:阵阵清香诱我赶紧来到池边,映入眼帘的是什么? (CAl课件:荷花图。配乐、生看图欣赏) 师:你觉得荷花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生:我觉得荷花太美了! 生:我太喜欢荷花了,真想亲自去看一看。 生:荷花太美了,真令我陶醉! 师:老师也和同学们一样,被这美丽的荷花陶醉了。伴着美妙的音乐,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自己去欣赏荷花,比如:图文对照;边朗读边欣赏;也可以勾出自己最欣赏的词句,体会它们写出了荷花的什么美? 师:将你的欣赏在小组中展开讨论:看谁欣赏得最美。 师:你觉得哪些优美的词句写出了荷花的什么美? 生…  相似文献   

17.
花间词以其在北宋词坛上“倚声填词之祖”的地位,直接导致了宋人“词为艳科”观念的形成,并因此使得词、尤其是婉约词得以抛却传统抒情文学背负的政治与伦理包袱,发展成为与诗并峙的独具特色的抒情文体,从而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传统抒情文学。  相似文献   

18.
邱凤春 《山东教育》2005,(10):23-23
《荷花》是苏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经典美文,按照闻花香——看花多——赞花美——变花舞的描述顺序,把荷花写得生动异常,情趣盎然,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荷花的赞美之情。理解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想象这一池荷花为什么像“一大幅活的画”;体会“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品评词句,想象画面,感受荷花的形象与生命之美,是突破重点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在观察荷花的基础上,通过口头语言,表现荷花的美。2.指导学生通过想象,提高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3.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新词。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并背诵喜欢的部分。  相似文献   

20.
荷花妹妹的一颗珍珠被风吹得掉进河里,找不到了,她急得哭了起来。 小河看见了,就帮荷花妹妹找珍珠,可是没找到。小河又让小鱼帮着找珍珠,小鱼潜到水底也没找到。荷花妹妹又请太阳帮着找,太阳不知道珍珠是什么样,荷花妹妹就把剩下的珍珠拿给太阳看,太阳眯起眼睛一看,所有珍珠都不见了,荷花妹妹更伤心了。天黑了,月亮出来了,她帮着荷花妹妹找到了珍珠,荷花妹妹可高兴了。她想:我再也不能把珍珠弄丢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