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禅宗对中国古代文人影响很大,有其历史、社会、政治等诸多因素.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文人以何种心态安顿人生.王安石、苏轼的轻历很有代表性.文人们借参禅谈佛,寻求精神的解脱,以洒脱的人生态度重新认识自我,使其作品充满禅的智慧和机锋,描绘出一幅幅无拘无束,超然物外的生活画面.对宋以后中国文学艺术和美学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捅马蜂窝     
冯骥才 《阅读》2013,(6):9-10
童年是一首诗,童年是一幅画,童年是人生中最美好无忧的时光。这里,我们选取了三位大作家回忆童年的文章,一个个有趣的童年故事,会让这个六月更加灿烂明亮。  相似文献   

3.
大地伦理学及其哲学基础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大地伦理学是利奥波德经过了大致三个阶段建立的 ,其在这三个阶段所提出的一些基本思想奠定了大地伦理学的哲学基础 ,后人克里考特对大地伦理学的哲学基础给予了论证 ,但大地伦理学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理论挑战 ,在对这些挑战进行回应的过程中大地伦理学也逐渐地得到了深化、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沈从文和废名是20世纪前期致力"乡土文学"创作的作家.他们的作品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向人们展现了一幅特定地域的人情风俗风景画.由于两人的美学追求不同,对人生的认识不同,其作品表现出的主观情感迥然不同.本文试图从物境和情感两方面出发比较分析两人的小说意境.  相似文献   

5.
苏轼在其诗中多次描写过男子簪花的习俗。其中,以诗歌《吉祥寺赏牡丹》最具特色。这首诗仅用了短短的二十八字就向我们描绘了一幅众人簪花的情景,展示了一位性格饱满的苏轼。他既享受着与万民同乐的人生大乐,又追求着观览山水、自适自足的小乐。他既保持了强烈的淑世情怀,是儒家仁政的坚守者,又吸收了释、老"万物齐一"的思想,是"为老不尊"的叛逆者。这种能入能出、舒卷自如的人生境界,既是对儒家思想的坚守,又是对佛道思想的吸收,最终形成了他圆通自足的文化性格。  相似文献   

6.
洛学是北宋黄河流域出现的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远影响的一个地方学派.此后,以它为源头的宋明理学成为河洛文化与黄河精神文化的核心部分.洛学在北方从黄河中游辐射到上下游,在南方发展为福建闽学、湖湘学派、江西学派、浙江永嘉学派和四川涪陵学派等地方学派,并演化为宋明理学,广播中华大地.洛学的演化轨迹为世人展现了一幅黄河精神文化在...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大地伦理学理论的哲学基础的论述,克利考特捍卫了大地伦理学,扩展了大地伦理理论,提出伦理整体主义这一新的伦理理论。这一理论为统一生态伦理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秋浦泉声>通过作家亲身经历过的、非常个性化的凡人小事的描写,织成一幅幅情事动人、色彩绚丽、富有张力的锦绣图画,让我们感受了美的情感,美的人生,美的信念,美的生活.当下散文审美品格诸因素的变化,使散文的题材空间更大、更自由.散文语境的大小,不在乎其叙事话语的大小,而在于有无思想的力量、人格的力量和整合的力量.审美思想的大气度使"小"叙事话语的散文具有了美丽的魅力.  相似文献   

9.
<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不仅是中华民族早期人民情感表现的结晶,也是人民智慧的结晶.其中的某些章句深涵历史、人生之思索与灵悟,具有深刻的哲理性,是传统文化之全幅凝聚与生动展示.  相似文献   

10.
臧明艳 《阅读》2023,(18):18-19
<正>雨水节气,大地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乡野田园一片春意盎然。“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南宋诗人范成大笔下的乡野田园如同一幅幅恬淡美好的画卷,令人十分向往。让我们来读范成大的这首田园诗:四时田园杂兴·其十二[宋]范成大桑下春蔬绿满畦,菘心青嫩芥薹肥。溪头洗择店头卖,日暮裹盐沽酒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