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0 毫秒
1.
肖怀德 《现代传播》2014,(4):114-117
本文从梳理产业集聚理论和中外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理论成果,总结文化创意产业自身特征出发,提出了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对传统产业集聚的超越性特征,并结合中国10年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实践,分析了目前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的主要问题,总结出规划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前提。最后,作者提出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即文化资源富集中小城市(镇)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研究。  相似文献   

2.
在城市文化创意产业与科技创新相结合分析的基础上,以上海市静安区"现代戏剧谷"为例,研究了创新模式整合资源提升城市域文化软实力,提出积极打造城市文化创意创业集聚城市,"文化创意创业"品牌形成创新新动能,是城市文化创意创业集聚城市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3.
本文构建了涵盖广播电视、电影、表演艺术、书刊出版、新媒体等11个方面22项指标的评价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对2010年我国31个省市的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进行了评价,提炼了影响竞争力的5大因素.进一步测度了我国各地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水平,并分析了集聚程度、经济发展与竞争力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2010年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地区差异明显,文化产出、人力资源等是产业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产业集聚是提升竞争力水平的重要产业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4.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它对于城市形象传播的主要作用在于产业结构的整体支持和产业内部元素的促进。唐山城市形象的转型升级需要文化创意产业的塑造与传播,从品牌、广告、新媒体等领域寻找文化产业与城市形象的结合点与创新点。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背景下文化权力的凸显推动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而技术与创意交相辉映而生的短视频正在成为一种世界语言,在全球文化对话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以技术-传播-文化的内在逻辑为起点,短视频的出现使视觉融合文化得以可能,而创意短视频表现出的时空、品牌和情感向度,构成了其参与跨文化传播的共情特征.基于此,如何更好地利用创意短视频实...  相似文献   

6.
京杭大运河流淌千百年,产生了一批沿运城市,造就了璀璨的运河文化。沿运城市由于自身蕴含的运河历史文化因素和品质,在实施文化与旅游融合战略以及实施文化创意产业开发战略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以使沿运城市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地。沿运城市可以依托运河文化创办文化创意产业开发园区,选择特色鲜明的门类优先开发,打造文化创意产业航母,形成规模优势和集聚效应,逐渐实现城市经济转换,使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提升城市形象,扩大影响力,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本文以淮安市为例,提出依托运河文化开发创意产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众创空间的创意共享机制研究——信息共享理论的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璇 《编辑之友》2015,(11):45-50
为顺应网络时代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形势,国家号召推进众创空间的建设和发展.其中的"创"字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创新,二是创业.在实现大众创新的过程中,构建一个创意资源共享的社区成为众创空间概念的核心要素.那么,如何在互联网的双刃剑作用下发挥网络空间在信息自由流动和共享方面的积极作用,从而更好地实现大众创意动力的激发和创意成果的丰富?文章以信息共享理论为切口,梳理出实现众创空间资源共享的四方面机制建设.一是实现版权保护和公有领域之间二元对立的平衡;二是通过民主自治丰富文化创意产品生产和消费过程中负外部性的解决方式;三是打造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实现文化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四是建立符合公共选择条件的组织制度.  相似文献   

8.
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常以图形创意表达主题内容,形成信息得以传达的设计形态,使沟通变得更为直接有效。本文从图形的基本概念出发,论述图形创意的设计要点和方法,揭示在多种视觉元素和艺术形式相互融合的环境下,现代图形创意如何在非语言环境中能够更好地促进信息的传播和交流。  相似文献   

9.
文化创意产业中的电视业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中,梳理了电视的各种传播业态,分析了电视艺术对文化创意的现实需求,并确认了电视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作用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中国广播电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是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的发端之年,也是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元年.广播电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将拥有越来越广阔的市场,但是政策、体制、管理、人才和原创能力等各方面的问题,成为广播电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瓶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根本策略在于民族的创新意识.我国广播电视业的改革与发展应坚持鼓励创新、保护原创,鼓励竞争与融合,克服广播电视节目同质化倾向,同时通过改革制度和经营模式,探索如何把广播电视文化创意产业更好地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与传统文化产业相区分的新经济形态,一般是指由创意群体(包括艺术家和消费者)围绕创意内容的互动传播而产生的经济活动。这与传统文化产业单纯依靠集中化工业生产的模式有本质不同,主要表现在:一、它以现代信息社会为运行基础;二、生产方式以去中心化的集体生产为特征,创意者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创意内容在互动传播过程中被生产并实现价值。文化创意产业涵盖了广播影视、动漫、音像、传媒、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工艺与设计、  相似文献   

12.
文化体现为人类追求创造、创新和发展的精神与价值向度,需要批判和超越。文化的繁荣、创意的生发、媒介传播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除了和而不同的和谐理念与包容心态,还离不开人才和环境两大条件。  相似文献   

13.
张坤 《今传媒》2017,25(10)
创意经济,是以创造力,技能和天赋作为企业发展动力,旨在知识产权的开发和潜在财富挖掘.文化创意产业,在传统文化行业意义上进行创新,融入人们的创造力和灵感.对于文化创意行业的在我国的发展来看,它已经迅速地深层次的融入到各个行业里,文化经济时代的来临,我国经济发展中文创产业与互联网关联,新机遇在诞生.文化创意产业的引入和发展,对于我国的产业结构转型、经济和城市的建设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而且我们未来会看到它将作为除第一、二产业外,作为新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4.
韩永青  李芹燕 《新闻界》2009,(2):140-142
本文以文化学和传播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认为电视媒体具有保护传统节日文化的责任,应在媒体创意的语境之下,从栏目设置、文化公关、整合开发产品等方面着手,进行连续传播,最终培养受众接受传统节日文化的习惯.  相似文献   

15.
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发展是我国从“文化大国”走向“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这一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国家经济实力强健、科学技术水平发达、投资融资渠道多元、知识产权保护有力、产业集聚特色鲜明、文化输出能力超群等前提条件的满足.探究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在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发展过程中的战略选择,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发展,"新媒体"也随之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成为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的确,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改变了传统媒体的传播形态、状态;二是增强了信息传送的互动性和即时性;三是实现了高科技、多技术、多媒介的融合。所以说,"新媒体"既保留了传统媒体的功能,又体现了当今科技进步的最新成果。其内涵包含了两个要素:内容的数字化和传播媒介的新型化。内容是核心,网络等媒介是传播的基础。国家(大兴)新媒体产业基地将新媒体定义为在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技术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各种新型信息媒介和传媒形态的总称。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内容,新媒体产业位于文化创意产业的高端,是文化创意产业、信息产业、传媒产业相融合的一种新型的产业形态。  相似文献   

17.
创意城市汇聚了丰富而各具特色的创意资源,文化与科技的创新发展从根本上突破了原有的经济发展方式,将城市建设的重点从物质设施的建设转移到创意的发挥.创意城市下文化园区的集群式发展消解了最初的地理空间集聚概念.本文的研究重点是文化创造力的发挥,并赋予文化园区新的发展特征,即创新聚合化、社区联结化和社会正效应.通过文化创造力的发挥,文化园区促进了文化资源的流动、融合,促进了创意城市文化生态的生成.  相似文献   

18.
文化创意产业被认为是当今时代最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提升文化创意企业的品牌价值,是当今文化创意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本文通过对苏州诚品书店进行实地调研和用户访谈,从复合式经营模式、分店特色设计、建筑设计、人文精神、价值输出等五个方面总结诚品书店的品牌传播模式,并根据诚品书店品牌传播的经验,对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选择了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的两个重要产业形态——影音娱乐和表演艺术——中的两个案例薛胜芬与友松传播、云门舞集进行了考察、访谈与个案研究,最后对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的总体经验和两岸文化创意产业的合作前景进行了一些策略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高渊 《新闻世界》2014,(9):133-134
随着我国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逐渐重视,什么是创新,如何创新成为近些年来学术界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从分析"创新"的基本概念和构成要素入手,从网络文化传播角度对创新思维培养的影响和作用提出了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