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到2014年,新加坡的师生能在学校多处无线上网,更多学生将能每人单独使用一台笔记本电脑,也可以利用电脑进行学业测验。教育资讯科技总蓝图2008年8月5日,新加坡教育部部长黄永宏在首届“利用科技教学和学习国际研讨会”上宣布了新加坡2009年至2014年的教育资讯科技总蓝图,旨在进一步优化新加坡学生的学习环境,使他们具有在知识经济中取得成功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新加坡教育部于1997年颁布了《资讯科技在教育上的应用总蓝图》。该总蓝图的实施分三个阶段进行,于2002年结束。该总蓝图的四大目标和四大支柱分别是:加强学校与外界的联系,培养教师和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倡教育革新,在教育系统中建立起卓越的行政及管理体系;课程与评价,多种教学资源,资讯科技基础设施和教师培训。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新加坡发布的《理工学院及工艺教育学院应用学习教育检讨报告书(ASPIRE)》和《新加坡持续教育与培训2020总蓝图》进行阐述,分析新加坡ASPIRE委员会的组成、主要任务、目标以及对新加坡持续教育与培训的意见和建议,分析《新加坡持续教育与培训2020总蓝图》的主要内容及策略方向;分析新加坡技能创前程计划的主要内容、四个重点推动力、四大核心任务以及终身学习对新加坡高等教育注入流动性的影响。最后提出新加坡持续教育与培训体系对我国继续教育从国家层面和社会发展、以职业应用教育为特色的模块化培训以及继续教育与培训三方合作的培养机制等三点启示。  相似文献   

4.
20世纪末,新加坡制定出一项“教育宏图”(MasterplanforITEducation),试图依托资讯科技教育的推行,迅速将新加坡转化成“智慧岛”,使资讯科技成为国家的智能经济体系内极具竞争力的资产,以迎接21世纪的挑战。新加坡资讯科技教育要实现四项目标:①鼓励学校与外界包括本地或外地学术机构及社会各阶层建立起广泛联系,以拓宽及  相似文献   

5.
新加坡政府在1997年4月份宣布,将于未来5年投资21亿新元,发展整体资讯科技教育计划。新加坡政府计划将中小学电脑的人机比例,从现在的5至6人1部增加到2002年的2人1部。新加坡现有中小学生48.9万,粗略估计,在未来5年内新加坡将增加15万部电脑。新加坡的资讯科技教育推广计划是循序渐进的。现阶段先在22所试点学校引进电脑设施,并为3000名教师提供培训计划;次阶段则将于1998年  相似文献   

6.
2002年7月,笔者有幸参加了亚太经合组织在新加坡举行的教育交流活动。通过近10天的参观访问,笔者了解了新加坡政府为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应用而制定的总蓝图,目睹了新加坡的大、中、小学及政府、企业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相关情况,并亲历了新加坡教育部推广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全体大会,深感新加坡在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上的广度、深度、速度与成效。本文将从新加坡政府的宏观策略及笔者的见闻与收获两方面来叙述。一、新加坡的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总蓝图及其实施为了迎接新世纪的挑战,新加坡政府于1997年颁布了《信息技术在…  相似文献   

7.
正新加坡历来重视华文教育,强调华文课程是以"理想教育成果"为宗旨,以"核心技能与价值观"为基础,同时兼顾国民教育、思维能力、资讯科技、社交技能与情绪管理的学习等多个方面。华语作为新加坡的第二语言,在中小学生的课程学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不同地区的中小学校开设的华文课程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8.
新加坡教育改革:兼顾深度和广度 新加坡教育部长王瑞杰在2013年9月底举行的教育部工作蓝图大会上表示,教育部将推出一系列新计划和调整现有政策来加强中小学教育,为年轻一代提供兼具深度和广度的学习体验,并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精神。  相似文献   

9.
2010年3月1日,主题为“无边界学习”的新加坡“2010年教育大会”在华侨中学召开。500多名与会者在越来越没有边界的世界中,展开一场“在飞速变革的时代绘制新加坡教育蓝图”的重要对话,以期为21世纪的课堂创造更多新机会。  相似文献   

10.
2010年3月1日.主题为“无边界学习”的新加坡“2010年教育大会”在华侨中学召开。500多名与会者在越来越没有边界的世界中,展开一场“在飞速变革的时代绘制新加坡教育蓝图”的重要对话,以期为21世纪的课堂创造更多新机会。  相似文献   

11.
一年一度的新加坡教育部工作蓝图大会,通常会盘点教育方面已经取得的进步,同时制定来年教育优先发展战略。2011年9月22日,新加坡新任教育部长王瑞杰在今年的教育部工作蓝图大会上发表了一份关于教育变革的演说。他在演讲中提出了新加坡未来教育发展的重点:有鉴于国际局势的大变动。新加坡未来20年的教育将以价值为导向,培养有价值观和有竞争力的新一代国人。本文选取原演讲中的重要内容编译而成。  相似文献   

12.
一年一度的新加坡教育部工作蓝图大会,通常会盘点教育方面已经取得的进步,同时制定来年教育优先发展战略。2010年9月23日,新加坡教育部长黄永宏在今年的教育部工作蓝图大会上发表了题为《让每个学习者都有出色表现》的重要演讲,提出了2011年及未来几年新加坡教育改革的方向.并宣布了一系列的具体措施。本文根据原演讲稿整理编译而成。  相似文献   

13.
一个智慧的国家,一个全球化的城市,资讯科技无处不在,这是新加坡智慧国计划的灵魂.本文在新加坡mp2计划具体实施简述基础上,对新加坡的国家信息化建设新蓝图--"智慧国(iN2015)计划"进行了综述.然后基于该计划着重就政府政策支持、财政扶持,制定系统性发展规划,消除数字鸿沟,构建"智慧省"设想.重视教师队伍ICT培养战略,根据信息化建设规划、开展相关促进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活动等方面展开探讨,期望能对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有所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香港特区政府正在致力发展E-Learning应用,使大众在资讯年代获得适当的培训,掌握资讯科技。特区政府今年3月公布了2004年“数码21”资讯科技策略,其中一项主要工作是培育港人,尤其是青少年自发地终身学习,而资讯科技在这方面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香港所有学校现在都已配备连接互联网所需的设备,所有学校内的电脑都配备宽频上网,其中60%使用光纤上网。另外,4.6万名教师及4600名教学助理已接受资讯科技培训。香港教育统筹局的资讯科技教育资源中心为中学生设计了一系列网上学习课程。另外,优质教育基金拨款1亿港元支持361项教育计划,包括电…  相似文献   

15.
【联合早报网】有鉴于国际局势的大变动,新加坡未来20年的教育将以价值为导向,培养有价值观和有竞争力的新一代国人。新加坡教育部部长王瑞杰日前在新加坡教育部一年一度的工作蓝图大会上,向1800名校长、副校长和教育部官员陈述新加坡教育未来将以学  相似文献   

16.
随着资讯科技新纪元的来临,以课本及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亦趋转变,学生将成为主动及有创意的学习者,懂得利用资讯科技探索网上世界,自发地开启广阔的知识领域。为培养学生具备正确处理资讯的能力,特区政府于1997年宣布了调拨逾30亿港元加强学校资讯科技教学的措施。翌年,教育署成立了资讯科技教育资源中心及地域支援组,协助教师与学校利用资讯科技提高教学质量;教统局亦于同年发表了“与时并进——善用资讯科技学习”的五年策略,明确订立了推广“资讯科技教育”的计划。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新加坡在信息技术教育上推出了不少重大举措。l998年,新加坡教育部提出了结台信息技术进行学科教育的规划,称为资讯科技教育总计划(The Masterplan for IT in Educatioil)。该规划认为未来技能的焦点将集中于思考、学习和交流等方面,而基于信息技术的教与学则是获取上述技能的关键途径。人力资源的开发是该计划的一个重要内容,要求每一名教师都应具备运用信息技术设备和在学生中推广新的学习策略的能力。为此新加坡教育部制定了有关的教师培训计划,国立教育学院增加了这方面的培训内容,以确保所有的毕业生具备基本的使用信息技术和资源进行教学的能力,并于1998年开始实施微型课程(microLESSONS^TM)计划,目标定位于培训教师自主构建微型课程。  相似文献   

18.
资讯科技应用在教育上有两个方面,即大学资讯工程学系的教育和一般社会大众学习如何使用电脑和网络的教育。而目前初中小学阶段的资讯教育则属于资讯科技应用的范畴。从相关的资料可以发现,大多数国家的初中小学的学校资讯教育,都是在近5年内发展  相似文献   

19.
香港资讯科技教育的推进策略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香港资讯科技教育的发展脉络 回归的十多年,正是香港资讯科技教育从起步走向高速发展的十多年。为了使香港的年轻一代能与信息时代同步前进,1997年,香港新任特首董建华先生便提出,要在学校广泛应用资讯科技,以培养新时代的人才。  相似文献   

20.
2006年3月,新加坡教育部制定了《育人为本——新加坡学校的灵活性与多元性》白皮书,强调“赋予华文课程更大的灵活性,使教学更能配合学生的能力和要求。”可以说“,白皮书”为新加坡中小学的华文教育绘制了一幅绚丽的蓝图。小学华文课程设置从2007年起,新加坡小学将分阶段采用新的华文单元模式,所有学生都必须修读核心单元。导入(过渡)单元及强化单元是为入学前极少接触华文或在学习核心单元方面需要额外帮助的学生而设的,目的是要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所遇到的困难。华文小学离校考试水平的设定将以核心单元为依据。与此同时,新加坡教育部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