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根据有关法规所列举的与住宅小区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公用设施设备及建筑物共有部分皆属于公用设施设备。由其产权和管理权归属可推定小区设施设备致人损害之侵权责任潜在主体为物业管理公司、地产开发商及供水、供电之事业单位,依建筑物致人损害实行过错推定责任,除非所有人或管理人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或源于不可抗力。  相似文献   

2.
未成年人致人损害的的情况时有发生,由此发生的有关赔偿问题常使当事人陷入无休止的争议中。本文试从常见的未成年人致人损害的几种情况,分析责任承担的主体。  相似文献   

3.
产品责任主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品责任主体分为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产品责任的权利主体是受到产品缺陷损害的一切受害者,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而产品责任的义务主体主要是产品的制造者、销售者、在特殊情况下,还包括原材料、零部件的制造者,但不包括产品的设计人、运输者、仓储者和受害人。  相似文献   

4.
地面施工致人损害责任 ,是指依《民法通则》规定的 ,因公共场所、道旁或者通道上挖坑、修缮安装地下设施等 ,没有设置明显标志和采取安全措施而造成他人损害 ,施工人应当依法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地面施工致人损害责任适用过错推定责任原则 ,必须依法确认地面施工致人损害责任主体 ,依法追究其应当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5.
对责任制度研究的最主要目的是救济以及产生保障安全的激励,高空抛掷物侵权责任不同于建筑物及其设施致人损害侵权责任,也不同于共同危险责任。本文认为,高空抛掷物致人损害不能确定加害人时应由国家利用公共资源予以制约以及承担部分替代责任,并从社会保障的角度进行分析以期对此类案件予以公平、合理的解决。  相似文献   

6.
学校与未成年学生之间是一种教育、管理、保护关系,学校对未成年学生负有安全保障义务,未尽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人身或者财产损害的,学校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如何承担民事责任,承担怎样的民事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7条作了明确规定:对未成年人依法负有教育、管理、保护义务的学校、幼儿园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职责范围内的相关义务致使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损害,或者未成年人致他人人身损害的,应当承担与其过错相应的赔偿责任。第三人侵权致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学校、…  相似文献   

7.
学校与未成年学生之间是一种教育、管理、保护关系,学校对未成年学生负有安全保障义务,未尽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人身或者财产损害的,学校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如何承担民事责任,承担怎样的民事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7条作了明确规定:对未成年人依法负有教育、管理、保护义务的学校、幼儿园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职责范围内的相关义务致使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损害,或者未成年人致他人人身损害的,应当承担与其过错相应的赔偿责任.第三人侵权致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学校、幼儿园等教育机构有过错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这是我们处理学生伤害事故的基本规则.  相似文献   

8.
旅馆承担安全保障义务有其法理依据,它既有硬件方面的要求又有软件方面的要求。旅馆安全保障义务的范围应该是在营业时间和营业场所内,对所有的进入旅馆的人都具有安全保障义务,但不同的对象,应该适用不同的安全保障标准。旅馆未尽安全保障义务致人人身损害责任的归责原则有:自己责任、补充责任和公平责任。  相似文献   

9.
捐赠是一种值得提倡的社会慈善活动,捐助兴建希望小学,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从道义上讲,无论是私营企业,还是国有垄断企业,哪怕是生产致人健康损害的烟草企业,都有关心社会慈善和履行社会责任的义务。某些专家声称为了履行所谓的公约,而完全将烟草企业的社会责任排除于社会之外,于理不通,也难获得公众掌声。  相似文献   

10.
《侵权责任法》所规定的建筑物高空抛物损害赔偿案件中,赔偿在先而补偿为辅、真正加害人和可能加害人并存、可能加害人的人数和身份不确定、对可能加害人的身份确认遵循证明责任倒置,在证明不能的情况下实施推定等实体问题上的特殊性决定了诉讼中相关证明问题也将不同于普通的侵权案件,证明主体、证明责任、证明期限、证明标准及证明风险都将成为建筑物高空抛物致人损害诉讼中需要专门把握的特殊方面。  相似文献   

11.
以唯物辩证法为理论指导进行分析,当代中国人的现代化是“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的辩证统一关系;而当代中国社会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体现代化”和“社会客体现代化”的辩证统一关系。人的现代化在当代中国现代化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全面推进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价值是人们对于能够满足自己某种需要的客观事物重要性的认识与评价,目标是人们在一定价值观念支配下作出的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或对某种结果的追求。高等教育分流的价值目标是高等教育分流主体对有关分流活动的价值取向与目标选择,它们之间具有一定的矛盾性,需要高校主体采用"兼顾"的分流目标加以协调。  相似文献   

13.
审美对象是与主体意向性有关的客体形式;审美对象要引起审美主体心灵的反响,主体自身就必须有相应的情感呼应。这种情感呼应,不仅是个人的,更是社会的。因此,在审美选择中所实现的人与世界的关系,是一种合乎人的本性的关系,是主客体的天然际合,包括天人合一、知行合一和情景合一。使人类得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使人类在对象化的过程中,得以自我印证。  相似文献   

14.
伦理学是对发展观展开反思和批判的最锐利的理论武器。形而上学发展观根基于机械的自然观和自然主义的历史观,只看到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主客体关系,忽视发展主体的伦理性和伦理诉求。可持续发展观将自身奠基于生态伦理的自然观和历史观,不仅重视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主客体关系,而且重视其间的伦理关系。其评价标准是一个包括生态经济尺度、环境尺度、资源尺度、人的尺度在内的综合性、系统性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15.
党内民主监督作为一种权力监督,它的客体是指被监督行使权力的行为,监督客体与监督对象不同。监督客体具有客观性和对象性两个基本特性。从权力的不同载体出发,党内民主监督的客体可分为六种基本类型。围绕权力运行来进行监督,才是抓住了监督的要害。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的关键因素是人而不是物。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最为重要的是做好"人"的工作,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化解矛盾、理顺情绪、沟通思想、凝聚力量的功能,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提供共同的价值体系,培育正确的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教育主体和受教育主体两个层面上均有其价值所在。在教育主体层面,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充实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内容,并使受教育者认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与时俱进的时代意义,是教育主体贯彻教育方针、教育目的的价值所在。在受教育主体层面,其生态文明素质的提升,是时代新风貌的展现,也是真正落实生态文明理念的实践主体。  相似文献   

18.
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过程,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泛化”过程,是人的本质的全面占有。在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中,主客体性质的相适应使其构成现实的肯定方式的规定性突显。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各有不同的规定性指向,这种“泛化”趋向不能简单地界定为“美”的蕴涵。  相似文献   

19.
主体性是主体在实践中表现出来的自觉能动性。在科技水平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由于实践能力的不断提高,忽略了对象的客体性维度,人的主体性处在前所未有的困境中。要走出这一主体性困境,必须呼唤社会实践中精神文化实践和伦理实践的审美性和道德性维度,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通过主体与特殊客体(主体)之间的沟通,达到人自身、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20.
论“天人合一”与“主客二分”的互补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传统的“主客二分”的思维导致“人类中心主义”的盛行。中国传统化中追求整体与和谐的“天人合一”思想恰好可以弥补“主客二分”思维的缺陷。但“天人合一”的思想也有其自身的消极因素,因此,必须批判地继承和吸收“天人合一”思想,同时开展与西方化的对话与交流,在超越传统的“主客二分”和“天人合一”思想的基础上开创新的化世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