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其二,材料的作用在于阐明报道主题。写新闻时,取舍材料或详略运用材料都要服从报道主题的需要,应以生动深刻地反映新闻事实为依据。所以,取材要体现报道主题,对新闻素材除了去伪存真之外,还必须进行去粗存精,不能“拾到篮子都当成菜”。有的老记者总结取材的体会曾说过:“新闻报道的主题既然是一篇稿件的灵魂,选材就一定要灵魂附体,即用主题统率材料,同时对材料的取舍和使用材料的详略又必须扣紧报道的主题。毛泽东同志谈到写文章时指出“把材料和观点割断,讲材料的时候没有观点,讲观点的时候  相似文献   

2.
沈阳军区《前进报》推出的《新认识新举措新气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砚生动一例》专栏,自2008年12月推出以来,至今已在一版显著位置和二版头条位置刊发文章100篇。专栏稿件新闻性强、导向性强,特别是编辑为每篇稿件配发的编后,视角独特、语言精炼、思想深刻,为专栏增色不少。专栏连续3年在辽宁省新闻“名版名栏”评选中被评为“优秀专栏”,栏目中的一些优秀新闻稿件多次获奖。多篇稿件被军报转发。  相似文献   

3.
王龙海 《大观周刊》2011,(44):32-33
在中国古代特别是先秦时期流行的这样一种论辩、立说的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注意,即:许多思想家、辩说家们为了确立某一抽象道理的合理性或荒谬性,常常举引其他在内容上与之很不相关的事物的情况来比类所要阐述的观点和看法,以浅显的事物的情况来说明和论证深刻而抽象的道理。《淮南子》把这种现象概括为“言事”与“言道”相结合,“言事”为“言道”服务。  相似文献   

4.
用“衡”、“看”、“想”的办法筛选材料,即:衡量一下报道对象是属于哪一条战线、哪一个方面的人物、事物?看看他(它)所归属的那一条战线、那一个方面当前正在解决的问题、矛盾是什么?想想在自己已掌握的素材中有些什么与解决那个问题、矛盾密切相关?这同记者素养的重要方面——“情况积累”有相通之处。 “情况积累”或曰“积累情况”是指记者知道各行业实际工作存在的问题,明白自己所分工报道的  相似文献   

5.
我初学写稿时,稿件被采用很少,原因之一是稿子写得太长,“水分”太多。有一次,连队首长叫我把新战士小张苦练杀敌本领的事迹报道一下。小张同志勤学苦练的精神确实可喜,事迹也较生动。采访后,我就摊纸动笔,不到半天,写了10几张稿纸。我怀着兴奋的心情请教一位老新闻工作者,他看后说,稿中空话废话了一大半,实实在在的事情不多,层次也乱,读后不知所云。他建议我挤挤“水分”再发,还鼓励我勤学习,多实践,是会写出好  相似文献   

6.
张守田 《新闻界》2000,(5):50-50
主题是一篇稿件的灵魂和统帅,也就是作者通过新闻事实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或者说是新闻事实的主体和核心。主题好比项链的丝线,有了它,才能串起素材的宝珠;主题好比车轮的轴心,有了它,才能撑起事实的辐条。   这就是说,一篇新闻稿件,质量的高低、价值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主题是否正确,是否深刻。本文着重从新闻主题的“新、尖、小”入手,谈谈如何选择和提炼主题。   主题要“新”,富有导向性。新闻贵在“新”,到底什么样的主题才叫“新”呢 ?能够体现当今时代特征,符合当前报道精神的主题才叫“新”。唯有提…  相似文献   

7.
张宸 《新闻与写作》2004,(11):14-16
本文所说的“报联体”,是“报业报道联合体”的简称,它是指国内一些报纸为竞争和发展需要而建立的以相互交换稿件、共同参与重大报道为主要合作形式的报业联合组织雏形。“报联体”是“媒介报道联合体”(以下简称“媒联体”)的一种类型。这里有必要先对“媒联体”做一个简要的说明,有助于读者对“报联体”的理解。所谓“媒联体”,顾名思义,是国内一些媒体为竞争和发展需要而建立的以相互交换稿件、共同参与重大报道为主要合作形  相似文献   

8.
《新闻传播》2006,(9):42-42
《云南报友》2006年第2期发表谢光平的文章《词汇也需休息》。文章说,美国著名女记者安娜·路易斯·史特朗讲到新闻要在“新”字上做文章时,强调新闻稿件文字必须生动,就像一个人一样,不能老穿一件衣服,还风趣地说,有的词汇用得多了,就需要让它“休息”一下。文章说,自觉做到让用得着的词汇“休息”一下,看似容易做起来难。首先就得提高对用新  相似文献   

9.
张芳 《新闻导刊》2005,(2):27-27
何谓“点式思维”?即在新闻采写中,我们要运用切取的方式.切取具有最高新闻价值的事实,切取构成新闻事实中最有价值的那一部分予以报道。这里略谈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0.
“学写新闻要先学点哲学,掌握了哲理才能抓住‘活鱼’”。这是一位老新闻工作者多次讲给我俩的一个道理。我俩开始搞报道的时候,热情都很高,常常是白天在连队窜来审去找线索,晚上闷在屋里一搞就是大半夜,结果不分昼夜地折腾了大半年,搜集了不少的线索,发出近百篇稿子,却只在军区小报上见了两个“豆腐块”。我们向编辑同志发牢骚,编辑仔细翻阅了我们的底稿说:“你们的文字基础的确不错,中槁率低的原因关键是知识掌握少.不注意运用辩证的唯物的哲学观点分析问题、组织稿件,导致写出的稿件片面,思想性、科学性不强。”他教我们注…  相似文献   

11.
李丽 《新闻前哨》2012,(7):60-60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毛泽东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点,运用到党的领导方法和群众工作方法之中,成为党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当前,全国新闻战线广泛深入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正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征程中,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科学路径和根本保证。作为跑农业的记者,几年来,我采写出了大量来自基层的鲜活生动有力度的报道。在采访写作中,我深刻体会到,基层是优秀新闻作品的源头活水,是新闻采访的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12.
每次和他一谈论新闻的话题,他就“新”字不离口。什么时间新、事件新、角度新等等,他常用一句很朴素的话对我们这些报道员说:“如果稿子写出来让别人看了说不新,那就不叫新闻,寄到报社,编辑也不可能采用。”几年来,他始终把“新”字当作前进路上的航标,使一篇一篇的稿件被军内外、报刊电台采用。1980年底,他从胶东半岛一个贫困的农村入伍后,深深地被战友们那种战风沙、斗严寒、练酷暑的训练精神所感动。于是,他拿起了笔,试着把战友们这种精神写成了一篇篇稿件。可是,半年下来,几十篇稿子寄出去后,全都泥牛入海,奋无音信。他…  相似文献   

13.
今年初,解放军第145医院建立了由政委孙家健为组长,政治处主任于抚和医务处主任隋友乐为副组长的稿件“门诊”制。规定报道员采写完稿件后,都要经过稿件‘们诊”。对稿件先集体“会诊”,对采写角度形式进行商讨,尔后,再由组长或副组长修改。审核,挤掉水分,力争报道既生动又真实。对采写角度不新颖,水分较多的稿件,他们给予指出或退回,让其重写。此举实行10个月来,比去年同期发表稿件增加20%。国庆节前夕,分部宣传部门推广了他们这种稿件“门诊”的做法。一四五医院为报道员建立稿件“门诊”@李金格  相似文献   

14.
“会见喜剧演员殷秀岑”,是一篇具有新聞魅力的通訊。据我所知,許多讀者一看到这个标題,便立刻被它牢牢地吸引住了。人民日报、北京日报、工人日报、解放日报……都先后刊载了这篇稿件。有的加上了花边,有的标上了生动的标题:“闊别银幕的殷秀岑,老当益胖演新片;韩蘭根就要去長影,旧搭档將右新噱头”,“殷秀岑体重大增,新片中飾胖旅客,韓蘭根即将北上合作演出”。可見这篇通訊是多么受人欢迎。  相似文献   

15.
有一位优秀通讯员在介绍如何当好通讯员的经验时,多次提到要敢于“厚着脸皮”去采访。他在采访一位有名的老厨师时,一开始遭到婉言谢绝,但他“厚着脸皮”,一而再、再而三地登门求教,终于打动了老厨师,不仅热情接待了他,而且不厌其烦地回答了他提出的一个又一个问题,据此,他写出一篇好稿件。  相似文献   

16.
对于一张对开四版的地市级报纸来说,第二版常常被俗称为“补充版”。一般说,这是一张报纸中最没特色的版面。该版面的一些稿件多为一厂一店一村之类的报道,既无多大指导性,也无多少新闻性、可读性。从今年开始,我们嘉兴日报对二版作了些小改革,在增强新闻性包括时效性、扩大信息量、提高可读性上下功夫。通过八九个月的实践,读者反应良好,收到了一定实效。 我们的做法概括起来说,就是三个字,即“新”、“深”、“软”。  相似文献   

17.
经济日报是倍受读者青睐的一份报纸,她时刻盯住新闻“消费”市场,每张报纸都是“满汉全席”,以独特的风格,让新老读者为之叹服。而“店”大不欺”客”,则是笔者对《经济日报》最深的感触。《三分之一的呼唤》最初是我参加省优稿件评比的评论,谁知在州里初评时,落选好在手头还有一份推荐打印件,便投给经济日报。1987年2月18日,该报在  相似文献   

18.
修辞学中的“比拟”、“摹拟”与“仿拟”这三种美辞法,运用到新闻标题的制作中,能使新闻标题生动,形象,新颖别致。  相似文献   

19.
“三纳入”,即纳入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纳入各级领导的议事日程;纳入医疗、教学、科研和管理人员的职责范围内。“四同步”,即在布置、检查、总结、验收和申报等工作中同时布置、检查、总结、验收档案工作。“三卡关”,即对基建工程、医疗设备、科研成果等鉴定、验收时必须有档案人员参加;对应归档的文件材料加以审查、签署意见;没有完整、准确的文件材料,项目不予验收,不予上报成果等。 菏泽市立医院档案管理做到“三纳入”、“四同步”、“三卡关”@韩世玲  相似文献   

20.
翻阅今年《人民日报》扩版后的第一季度报道,有这样一个突出感受:体现党的意志浓了,报道基层内容多了,新闻可读性强了,版面设计新了。总之一句话,在保证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活动报道的基础上,大量增加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稿件。《人民日报》这次扩版,不单纯是版面页数的增多变厚,在内容上也增加了新闻性、指导性和思想性的厚重之感。贴近即亲近。“两会”期间,与一位来自农村基层的人大代表谈起《人民日报》的变化,他概括了一个“亲”字———“越读越觉得亲了”。据他介绍,他原来看《人民日报》从头到尾大致翻阅一下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