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张阳 《数学教学研究》2021,(2):26-28,31
理性思维、科学精神的生成基于学生的质疑能力.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主要途径是让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问题,让学生产生质疑、归纳、猜想、证明,在学习知识过程中培养学生理性精神.  相似文献   

2.
王新菊 《成才之路》2010,(10):10-10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中也是一样,教师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去学,愉快地学,学有实用性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模拟课堂就是这样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王臣明 《甘肃教育》2014,(22):107-107
正要实现课堂的高效,提问是教学过程中的必要措施,也是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主线。通过提问可以知道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也可以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但是提问要讲究艺术,不能漫无目的,要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为主,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成长,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得到提高。一、课堂提问要有效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教师提的问题是否有效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那么,怎样的问题才算有效呢?笔者认为首先是就问题本身而言,要有探  相似文献   

4.
在新课改要求下,初中数学课堂上已不能以单单的传授知识内容教学为主,更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技能的培养,让学生从课堂学习中走入社会实践当中,从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所以,在这个过程,就需要数学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方式,让传统的数学课堂转变为高效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5.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普遍运用的一种教学形式,但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所以在思品课堂上应该改变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回答的传统模式。要让学生主动去学,主动去想,主动去问,从而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而且还能在与教师探讨研究的过程中提出更新的有价值的问题,这样就能激发学生新一轮的思考和探索。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增强问题意识,并在问  相似文献   

6.
中央教科所副所长田慧生教授指出:“智慧不能像知识一样直接传授,但它需要在获取知识、经验的过程中由教育者细心呵护而得到开启、丰富和发展。”智慧的课堂是充满活力的课堂,能够激发学生灵感,让学生捕捉更深层次的东西,并和教师智慧的火花相互碰撞。  相似文献   

7.
课堂训练是落实课堂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从目前的教学实际需要来看,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如何,一与新知识的学习过程有关,二与课堂上的训练有关.从某种程度上讲,有时课堂训练比新知学习更重要,因为根据我们的教学经验,好的课堂训练可以让学生有效化解新知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其中的原因也很简单,就是新知学习时往往是基于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而课堂训练却能提供具体的问题情境,当学生处于一种情境中去看待问题时,往往看得更为透彻,因而就有利于知识的深化.  相似文献   

8.
物理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让学生参与到物理实验中,通过动手实践,才能更好的掌握物理知识,提高教学质量.尤其是新课标要求要提高学生素质,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因此实践教学模式在职高物理教学过程中的推广是十分重要的.一、转变物理教学观念传统的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这种教学观念不仅不能提高物理课堂教学质量,还会打消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9.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学生产生问题、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的过程.如果没有问题,学生就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不能产生对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不会主动去学习,自主地探究思索,也就不会去发现问题,更谈不上思维能力的创新与提高.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各种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提问的质量,挖掘学生内心的求知欲,使学生做到“敢问”、“会问”、“勤问”,从而使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0.
课堂生活化是新课改的一种理念,是要用“生活化”这把钥匙去解决课堂上的教学效率问题,把枯燥、抽象的知识化为生动、有趣、易于理解的事物,使课堂变得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的知识其实是源于生活的,而生活中处处有知识,让学生乐学活用,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下面就课堂生活化谈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11.
程儒兴 《新疆教育》2013,(12):59-59
在如今的物理教学课堂上,组织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内容进行有效地探究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其中,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理智以及情感体验、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掌握好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是我们每一位任课教师开展课堂探究活动的目的。针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在探究的过程中,我觉得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做。  相似文献   

12.
“立足高效课堂,关注学生发展”要求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上让学生自主交流、展示成果,在互相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不仅改变着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对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新课改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也对初中数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数学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更要求学生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探究数学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无疑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张桂云 《教育》2011,(9):50-50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思维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末。提问是课堂教学经常采用的一种导引方式,恰当的提问能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问题世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让知识在思维的碰撞中擦出智慧的火花,让课堂在互动中生机勃勃,精彩纷呈,让化学课堂绽放奇葩。  相似文献   

15.
陈晓波 《成才之路》2010,(35):I0018-I0018
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曾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合理的课堂提问,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是获取和巩固知识的重要渠道,是启迪思维和开发智力的主要方法。设置有效的课堂问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来,让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体,在这过程中实现知识和能力的双丰收。审视当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提高数学课堂效率,教师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要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在课堂上,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17.
周毅 《教师》2008,(7):18-19
预习是指学生根据既定的学习目标,按照一定的规则提前学习教材的活动。预习的作用在于让学生了解学习的内容,明确自己掌握知识的程度,确定课堂学习的目标。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发现问题。问题是学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由于外在的客观条件不足或者自身内在的知识结构有缺陷,对教材知识出现了疑问,导致学习实践活动无法继续进行的一种中断状态。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是学生持续性学习的动力之一。通过发现问题,学生可以预先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提高学习的能力,如果不能解决,就能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老师的讲解,加深自己的理解,解决“中断”的状态,将学习过程继续下去。由此可见,发现问题的策略在预习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朱万正 《考试周刊》2010,(34):85-85
在新课程讲究教学效率的背景下,"怎样构筑高效的数学课堂"成了数学老师迫切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那么,什么是高效课堂?就是以学生收获多少为标准,在最短的时间内让最多的学生获得最多的知识。我在从事二十多年的数学教学工作中,深深地体会到一个老师,一种教法,一种学法,对一代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好的课堂就像一架梯子,它能让学生通往成功。因此,构建一种充满活力、创新、高效的数学课堂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学生出错是一种绝佳的教育资源,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笔巨大的财富.因此,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出错的机会,让他们充分展示可能出现的错误,教师再利用好出错的契机,把出现的错误作为施教的最佳切点,循循诱导,让学生在对错误的不断矫正中获得知识,往往可以达到最佳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20.
王春雷 《考试周刊》2013,(25):119-119
<正>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让学生"动"起来,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是提高课堂效率,发展学生认识水平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主动意识和探索创新精神的需要,那么如何正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动"起来呢?一、点燃兴趣的火花兴趣是认识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产生兴趣,把学习当做一种享受,才会积极地认识和探索知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致力于激发主体——学生的学习兴趣。1.在故事中设置悬念。历史学科故事性较强,所以我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