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夷制夷”策略在西汉前期就已提出。因受国力限制,未将其付诸大的实践;汉武帝时至西汉后期将其付诸实践;到了东汉,属大规模运用阶段。究其缘由:一是在征兵制下,内郡人民到边境“屯戍一岁”,不能适应战争需要;二是,就地“以夷制夷”。无远征之劳;三是东汉政权“罢边郡亭候吏卒”后,制“夷”多依赖“夷兵”;此外,周边诸“夷”中以及“夷”之内部恰恰有永远可以利用的力量和长处、矛盾和弱点。因此,“以夷制夷”策略在两汉时期的发展便是符合规律之事。  相似文献   

2.
“以夷制夷”的对外战略始于秦汉,不同前代的是,东汉一朝,更多的是从经济角度出发,采取“以夷制夷”的策略。本文对东汉采用“以夷制夷”边防政策的背景、内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并就其当时所处的时代,如何评价它,谈了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典故三则     
四面楚歌 【原典】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相似文献   

4.
汉末以来,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客佣增加,并更多的转变为客户,客户广泛发展,世代相传,“寄命衣食”。表现在军队里,乃私兵、部曲的盛行,形成为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强烈的世兵制。世兵制,兵员被迫服兵役,对其主帅有着人格上的依存;是基本上脱离生产的职业兵,全家世代相袭,“寄命衣食”于其主帅;兵员只列军籍,不编户贯。他们可以  相似文献   

5.
稍有历史知识的人都说,项羽是在安徽省和县的乌江自刎的。这是二千多年前的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中的一种提法。我认为这一提法证据不足,难于成立。项羽自刎之地值得探讨。一《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之兵围之数重。”汉军四面...  相似文献   

6.
“以夷制夷”的外交思想形成于古代,到近代被赋予了新的内容。郑观应是这一思想的积极倡导者。他认为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要想在国际大家庭中争得一席平等地位,就得制定一种有效的方略。为此,他主张师夷“制夷”、利用列强之间的矛盾“以夷制夷”、利用国际公法以夷约制夷的外交策略。其主张有一定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兵户亦称士家、兵家、营户和军户、凡世代为兵之家是为兵户。兵户制度是魏晋时期的军事制度,形成于曹魏。两晋时期司马氏政权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巩固专制统治地位,保证军队里有一定数量固定兵力使用和兵源的供应,于是就发展了曹魏的兵户制度。本文就司马氏政权发展兵户制度的原因、条件和兵户社会地位为何卑贱诸问题作一论述,不妥之处请师友们赐教。一世族地主占有大量劳动人口,致使国家编户日益减少,兵役来源不足,是司马氏政权发展兵户制度的首要原因。在世族地主支持下建立的司马氏政权,完全代表了他们的利益。世族地主依仗特权地位,在兼并土地的同时,又大量兼并劳动人口。西晋时石崇有“苍头八百人”①。官至将军  相似文献   

8.
诸葛亮在平定南中叛乱过程中始终注重运用“心战”策略,并最终获得了南征的完全胜利。在大军开拔之前,他采纳马谡的“心战”之策,颁发三军,作为南征的作战指导方针。作战中,诸葛亮使用多种方法,展开“攻心战”;战后,诸葛亮又针对南中人不信任汉人的心理,采取各种措施予以心理安抚,获得巨大的心理效应;在平定南中叛乱中,诸葛亮还牢牢控制了“心战”的主动权。诸葛亮运用“心战”策略,不仅平定了南中叛乱,而且促进了南中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有力支援了蜀汉政权的北伐。  相似文献   

9.
陈元勋 《现代语文》2007,(5):101-101
“以夷制夷”一语的发明者为宋代王安石。“以夷制夷”旨在利用夷人控制夷人,以达到统治的目的。政治、军事、外交上的“以敌制敌”、“以敌攻敌”即由此推衍而来。假如用“以夷制夷”这个“旧瓶”来装“新酒”,则可化为语文教育谋略。  相似文献   

10.
从“武术短兵”运动的自身特点、社会价值和作用,以及当代大学生们对体育的需求,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就“武术短兵”运动纳入大学课堂的意义与价值进行探讨和研究.认为,“武术短兵”运动特点与当代大学生的体育需求相吻合,适合在大学课堂中开展.分析“武术短兵”对武术的正影响以及不足,针对“武术短兵”项目今后的发展与不足,提出应对策略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以夷制夷方略是战国以来中原民族政权统治者在依靠自身力量之外,寻求其他民族的力量以驾驭、牵制、抗衡、打击给自身带来威胁的另一民族力量,实现其民族政策的一种重要方法和手段。农业与游牧民族二元对立下新型战争的挑战和武帝外事四夷对以夷制夷方略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方言与普通话同为汉民族的交际工具,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因方言与普通话差别较大,所以它增加了留学生的交际难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应适当地讲解方言知识,尽量克服因方言带来的误解或用语失误。  相似文献   

13.
“监控模式”假说比较完整地描述了第二语言获得的过程,对第二语言教学具有相当程度的指导意义。有效利用“习得”“学得”的不同特征,注重输入内容和输出效果,降低情感过滤,准确定位教师角色可以有效地将汉语本体研究的成果运用到对外汉语教学中去。可以根据教学中的实际情况适当修改和发展“监控模式”假说。  相似文献   

14.
现行的对外汉语教学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仅语法方面的教学就存在两大问题。首先 ,对外汉语教学应是教学语法的教学 ,而不是理论语法。再次 ,汉语语法更是讲条件的语法。因此 ,在教授外国人汉语的时候 ,语法的深入和细化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针对我国对外汉语教学课型的设置与特征,从基础性研究角度出发,以语用学的理论对其重新加以观照与分析,并确定其内在的相互关系与影响,意在帮助教师确立语言语用观引导下的课型意识,从而指导教学活动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6.
对外汉语教学一直以语法教学为中心来统筹教学内容,重视语言使用的规范性,往往造成应试容易表达难的结果.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功能教学法在口语教学中的良好效果以及它的使用原则和方法,对提高学习者的兴趣,推动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晚清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时期,随着国门洞开,大批外国人来华,他们对中国传统教育的方方面面,从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方法到科举考试制度进行了记叙和评析,从另一种视角为我们提供了反观自我的"异域形象"。  相似文献   

18.
语法本体研究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汉语语法本体研究跟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双向互动”的.一方面汉语语法研究必须结合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注重句法的语义分析,另一方面也必须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发现问题并吸取灵感;至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需要从汉语语法研究中吸取营养,而且在引入语法本体研究成果时必须化繁为简、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19.
由于学生群体的特殊性、语法本身的抽象性、以及语法框架的复杂性,使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具有相当的难度。语法教学该如何开展,语法教学中的理论尺度和实用原则该如何把握,都是当前亟待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