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请吃饭     
周末他请三个人吃饭,两个是他的上司,一个是他结识多年的朋友。中午他就打电话跟他们联系,三个人都说:"没问题。"于是他在酒店订好了包间,并提前半个小时赶到。服务生问他:"现在上菜吗?"他说:"上。"服务生问:"标准呢?"他说:"当然是680块钱的。"  相似文献   

2.
一、"三标"与"三包"儿子在学校上四年级,在班内担任小组长和数学课代表。本学期对于班级实施的"三标高快",他有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他活学活用,将三标的理念植入家庭,自称为"三包"。以前,他做事拖拖拉拉,催促好几遍才完成;现在,无论是吃饭穿衣,还是整理家务,他都打理得井井有条,用他自己的话说,要高快。  相似文献   

3.
讳输棋     
有自负棋名者,与人角,连负三局。他日人问之曰:"前日与某人较棋几局?"日:"三局。"又问:"胜负如何?"曰:"第一局我不曾赢,第二局他不曾输,第三局我要和,他不肯罢了。"明·冯梦龙《广笑府》【解说】有个人自诩棋艺高超,和人下棋,却一连输了三局。过两天,有人问他:"前天你跟某人下了几局?"他说:  相似文献   

4.
季广花 《教书育人》2012,(10):10-11
有一位父亲,他的口号是"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只要孩子的日常品行、学习成绩不符合他的要求,就会遭到严厉的体罚。他的四个孩子中的三个被北京大学录取,他叫萧百佑,被称为"中国狼爸"。日前,"狼爸"萧百佑做客  相似文献   

5.
谁对你最好     
有个财主,花钱买了三个奴隶。有天晚上,他做了个梦,梦见观音菩萨对他说:"在你的三个奴隶中,有一个人对你恩重如山。你放了他吧,这辈子积德,下辈子享福。"于是,天刚亮,财主就把三个奴隶叫到跟前。他拿出卖身契,对他们说:"我想放你们回家。从今天起,你们自由了。"三个奴隶跪在财主面前,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财主笑着说:"我对你们  相似文献   

6.
"傻三儿"本名李小三,是我校七(3)班的同学.其实他可不傻,只是他上课不认真听讲,读书不求甚解,常常闹笑话.这不,他学"近似数"、"四舍五入"学了个一知半解,结果整出好多事来.  相似文献   

7.
2010年,在国家"三支一扶"政策的号召下,中国政法大学孟占江参加了昌平区村官选拔,经过严格的筛选,他来到昌平区城南街道北郝庄村任村主任助理。今年,是孟占江任职的第三个年头,在他身上,已经看不到"85后"的稚气,用他自己的话说,三年的村官生涯已让他沉了下来,踏实做事、静心思考。"农村情怀让我义无反顾"2010年6月,和所有大四学生一样,孟占江面临着毕业求职的压力,作为一所法学  相似文献   

8.
有一位父亲,他的口号是"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只要孩子的日常品行、学习成绩不符合他的要求,就会遭到严厉的体罚。他的四个孩子中的三个被北京大学录取,他叫萧百佑,被称为"中国狼爸"。近日,"狼爸"萧百佑做客江苏教育电视台。没想到在现场就遭到南京众多专家、学者的尖锐质疑,不过"狼爸"毫不示弱,坚称自己是"全天  相似文献   

9.
说起我的好朋友,那可是全年级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中等个头,皮肤白里透红,学习成绩顶呱呱,考试第一、第二是他的"专利"。他的"三绝"在我们班可谓是"家喻户晓"的。  相似文献   

10.
姜旭 《大学生》2013,(21):32-33
正李明的4年大学过得如此丰富多彩,是他"刻意"所为。事实上,他经历过沉迷网络、休学、三次高考,他对大学生活有着自己的理解,按照自己的方式"野蛮生长",实现了"理想丰满"。疯狂网游中醒过来李明中考是当地前20名,高一时他是班上的好学生,大家理所当然地认为三年后他会考上名牌大学,然而李明却沉迷于网络游戏,他的人生轨迹因此发生巨大的转变。现在回想,李明认  相似文献   

11.
胡荣  仲玲 《生活教育》2011,(23):4-10
有一位父亲,他的口号是"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只要孩子的日常品行、学习成绩不符合他的要求,就会遭到严厉的体罚。他的四个孩子中的三个被北京大学录取,他在今年还出了一本书叫《所以,北大兄妹》,要与广大家长分享他的做法和心得。他叫萧百佑,被称为"中国  相似文献   

12.
《同学少年》2015,(4):44-45
<正>一天变"三天"苏联著名地理学家奥勃鲁契夫把每个工作日分成"三天"。"第一天"是从早晨到下午两点,他认为这是最宝贵的一段时间,用来安排重要的工作。"第二天"是下午两点至晚上六点,他认为这段时间适宜做比较轻松的工作,如写书评或记各种笔记等。"第三天"是从晚上六点到夜里十二点,用来参加会议、看书等。他说,把一天变成"三天"就等于把自己的生命延长了。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曾国藩  相似文献   

13.
刘杰 《班主任》2012,(10):36-37
正一接手三年级新班,就遇到一个特殊的学生小天。办公室的同事都知道他的大名,而且对他有着一致的评价:"憨孩子!"有学生告诉我说:"老师,他从来不说话。"我不相信,于是连问了三遍他的名字,可他只发出"呜噜呜噜"的声音。作为一名老班主任,经验告诉我,不要把精力放在抱怨、烦恼和气愤上,更不要随意给学生乱贴  相似文献   

14.
教育故事     
《辽宁教育》2012,(10):46
我有三个这样的孩子:一个孩子4岁才会说话,7岁才会写字,老师对他的评语是":反应迟钝,思维不合逻辑,满脑子不切实际的幻想。"他曾经还遭遇到退学的命运。一个孩子曾被父亲抱怨是白痴,在众人的眼中,他是毫无前途的学生,艺术学院考了三次还考不进去。他叔叔绝望地说":孺子不可教也!"  相似文献   

15.
马莉 《语文知识》2005,(3):49-49
鲁迅先生写完文章之后经常反复修改,他有自己的改文三法。 一要顺口。他说:"我做完之后,总要读两遍,自己觉得拗口的,就增删几个字,一定要把它读得顺口。"他决不用"只有自己懂得或自己也不懂的生造出来的字句"。 二要冷却。他说:"等到成后,搁它几天,然后再来复看,删去若干,改换几字。"写完文章后,来个"冷处理",放它三天五天,然后  相似文献   

16.
俗话说,"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今天我说:"书中有忠勇,书中有榜样。"像往常一样,儿子写完作业又捧起了最喜爱的《三国演义》。我问他:"三国里人物很多,你最喜欢谁?"他说:"关羽,因为他是个英雄,武功高强,忠勇两全。"我接着问:"那么,你觉得从他的身上应该学到些什么吗?"13岁的他说不清楚了。我说,关羽是勇的典范。单刀赴会体现他的勇气,过五关斩六将显示他的勇敢,三英战吕布展  相似文献   

17.
孫子与兵家     
有一次,我同一位日本学者聊天,谈到民族性格的问题。我讲:"欧美人的这里有一扇门,打开来就可以看到他的心了。日本人的这里有三道门,你要开三次才能看到他的心。"我问他:"那么中国人呢?"他笑了笑,并无恶意地说:"有无数道门,你永远也无法了解他的真实想法。"我进一步问:"那么从职业的角度上讲,这三种人都适合干什么呢?"他沉吟了一下说:"欧美人可以搞科学,日本人适合商人,中国人天生就是军事家。" 于是我想起了孙子。  相似文献   

18.
自参加工作以来就从没有离开教育行业的陈瑜主任,看上去谦逊内敛,对教育却时有惊人之语。在他看来,教育就是要发展人性、培养人格、改善人生,促进每一位学生健康成人、主动成才、迈向成功。他上任后提出的"三战略""三原色""三支点""三特质"的"四个三"系统思想体系,有力地引领和推动着九龙坡区的教育事业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由"教育大区"向"教育强区"迈进。  相似文献   

19.
"中国狼爸"说,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他的三个孩子被他打进了北大,这似乎说明他的管教卓有成效,而且其道不孤。在他成名之前,这种以爱的名义进行的棍棒教育就有实践者——"美国虎妈"。不过"虎妈"虽身在美国,却同样是华人,她用棍棒将两个女儿打进名校,还"打"出一手好钢琴。而信奉"棍棒教育"的,多是有望子成龙情结的中国父母。作为中国父母中的一员,我对虎妈、狼爹都很  相似文献   

20.
幽默与漫画     
三个耳朵某县衙有个文书,常写错别字。有一次,县官让他造个花名册,他把"陈"字的"耳"旁写在右边,结果挨了二十板子。他私下里想":以后可不能把‘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