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话语理解过程是语用学的核心课题,在我国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关联理论认为语言交际是明示——推理交际,对话语理解起作用的是一系列假设构成的认知语境.在语言实践中,人们为了特定的交际效果,说话时往往不直接表达想说的话,那么听话人需要寻找最佳关联,结合具体语境,通过认知推理,达到正确理解话语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Sperber和Wilson(1986/1995)创建的关联理论认为语言交际是一个认知过程,说话的人的关联假设决定话语方式的选择。Verschceren(1999)的话语顺应理论认为,语用学中从认知、社会和文化的角度对语言使用规律进行研究,因而话语的产生是一个对认知、社会和文化语境进行顺应(adaptation)的过程。作为一种新的语用模式,关联一顺应模式强调了语言认知关联功能,并使认知、社会和文化语境具体化,让关联理论解释的充分性和顺应理论的描述充分性得到契合。  相似文献   

3.
从关联理论解读翻译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联理论认为话语的理解是一种包含示意和推理两方面的认知过程,听话人根据说话人的示意行为,结合语境假设,求得语境效果而获取说话人的交际意图,翻译也研究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由于关联理论把翻译看作是一个交际过程,故译者应充分考虑译语环境下译文读者的认知能力,视具体情况采用顺应译语文体规约的归化策略或保留原文特色的注释性异化策略,以帮助译文读者找到原文与译文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达到最佳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4.
话语意义的理解依赖于语境。关联理论认为交际中的语境是动态的,对话语意义的理解在于交际者在认知语境中寻找关联。语境对意义的理解有积极的作用,它能帮助消除歧义、理解话语的隐含意义、修辞意义以及具有文化含义的语言。  相似文献   

5.
幽默言语是日常话语中常见的语言现象。幽默言语的理解也是言语行为理论应用的范畴之一。为了理解幽默交际中的语言,首先就关联理论中的主要论点对幽默言语的类型和幽默度进行分析,同时论证幽默言语的交际也是“明示-推理”过程。由于在理解幽默言语中起关键作用的是认知语境假设,交际者的合理的语境假设对言语形成最佳关联起了很大作用。因此,关联理论中的语境假设理论对幽默言语的解释力只有当交际者在“互明”的语境假设下,幽默言语才能发挥作用,取得成功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6.
关联理论认为,语言交际是一种明示-推理交际。在交际过程中,人们总是根据关联性来处理话语、认知事物。文学作品是作者对语言的创造性使用,读者对作品的理解是以文本为基础,根据相关语境假设进行思辨、推理,寻求最佳关联,从而理解作者的交际意图。在这一过程中,读者与作者在文本中相遇,相互交流,“共同创作”,完成作品意义的重新构建。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应用关联理论的最大关联和最佳关联原则,结合语境、言语动机、认知环境等因素探讨语言意义与言语意义、信息意图与交际意图、最大关联与最佳关联以及语境假设与新信息之间的动态关系;同时通过分析话语的认知过程,认为言语意义、交际意图和言外之意密不可分,语境假设与新信息的关系至关重要,话语认知的基础是共同认知环境和共享信息,明示推理过程是话语认知的必经之路,寻求唯一最佳关联是理解话语意义的最终选择。  相似文献   

8.
语境作为语言存在的载体,制约和影响着语言的表达和理解。语境并不是预先给定的一系列静止的因素,而是动态的,是人对与语言使用有关的知识的认知化概念化的知识结构。在话语理解过程中,只是选取某一特定语境。这一特定语境的选择是通过寻求最佳关联性来实现的。关联理论认为,人类认知和语言交际以最佳关联为取向。任何交际行为的双方都想传递最佳相关的假定或期待,听话人则想以最小的认知努力来获取最大的语境效果,推导出说话人的交际意图。隐喻作为重要的认知过程,其表达和理解也不能脱离特定的认知语境。  相似文献   

9.
语言的理解是一个复杂的认知心理过程。这种复杂性表现在言语交际受制于交际场合和社会文化因素,也表现在话语语篇形式和特征,还表现在理解者的语境假设能力和推理能力。语言理解要依靠认知环境、社会文化知识、语境、语篇的特征才能寻找到最佳关联,达到语境效果。  相似文献   

10.
关联理论的语境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关联理论的语境观不仅仅局限于现实环境中的情景或话语本身的语境,还包括人们对世界的一系列假设,关联理论中的语境是认知性质的,即认知语境。认知语境是在话语理解过程中不断选择的结果,而不是在理解话语之前事先给定的。对语篇的理解不仅要依赖上下文语言语境,而且更要依赖人的认知语境,这样才能有效地理解话语,有效地减少篇章阅读中生词的困扰。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90年代,法国认知心理学家Dan Sperber和英国伦敦大学著名语用学家Deirdre Wil- son提出了关联理论,这是建立在格赖斯(Grice)会话含义理论上的用于话语解释的理论。把会话含义理论发展为一个具体的心理—认知模式,为研究人类交际开辟了新的途径。本文从分析TOELF听力对话部分的出题特点和题目内在关联性出发,以关联理论为理论基础,围绕该理论的主要组成部分"语境假设"、"推理"和"最佳关联原则"三个方面阐述该理论在TOELF听力对话中的体现,重点讨论关联理论在TOELF听力对话部分题目设计中的运用特点以及如何巧妙运用关联理论进行题目分析的答题技巧。从而对关联理论在听力教学中的教与学提出启示。  相似文献   

12.
语言交际过程中语法的语用过程实际上是人们在认知语境的参与下完成交际的心理认知的互动过程。文章在分析认知语境概念的基础上运用关联理论的认知语境观对语法的三个层面进行了动态的语用研究,认为关联理论对语法语用过程起着动态的语用制约作用,具有较强的关联性认知阐释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认知语用学的关联理论,从认知因素,情感体验,行为图式等层面分析了广告对消费者的说服原理,为广告语言和说服策略研究提供一种认知语用视角。  相似文献   

14.
幽默在日常生活中起着非同小可的作用,调剂情绪,使交际达到更好的效果。语用学中的关联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被研究者应用到语言学的各个领域中,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语言学界对幽默现象的兴趣日渐浓厚。将关联理论和幽默结合起来,通过列举相关例子,用关联理论的基本观点和要旨从话语的最大关联和最佳关联,明示一推理交际和认知语境三个方面对校园幽默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15.
相关理论在仿拟构成中的运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仿拟是修辞格中的一种,使用广泛,探求它的理论基础很有必要。相关理论从信息处理的认知特点出发,认为语言交际是一种认知过程,即人们是通过相关的知识来推导进一步的新信息,从而理解话语,认识世界的。研究发现,相关理论在仿拟构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具体在语音、语义和语篇等三个大的方面得到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16.
奥巴马就职演说话语的认知语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的交际行为是一个涉及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的一个明示——推理过程,演讲作为一种特有的人类语言交际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交际的本质。拟以关联理论对奥巴马的就职演说话语进行分析,分析其话语与认知语境、认知效果和认知努力之间的关系,进而阐述人类交际的关联原则。  相似文献   

17.
话语标记语是一种常见的话语现象.从关联理论观点出发,话语标记语能对话语的理解形成某种制约.即通过话语标记语制约听话人认知语境的构建使听话人进一步寻找话语与认知语境之间的关联,达到说话人期待的语境效果,实现成功交际.话语标记语能对语用过程实施一种认知上的语用制约.  相似文献   

18.
张耘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5):126-128
基于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框架,Gutt把翻译定义为语言交际是明示——推理行为,翻译是一种涉及大脑机制的交际行为,是一种寻求最佳关联的认知——推理活动。因此,译者应准确推测作者原意,推理读者的认知语境,采用最佳的翻译方法,给出最佳的关联译文。  相似文献   

19.
Relevance Theory Regards human communication as an intentional activity,and as an ostensive-inferential cognitive process.Based on the three key concepts of RT,the present paper shows the implications of this theory i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Key words:context environment;mutual manifestness;optimal relevance;SLA;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