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阿Q正传》中的口头语描写翻译剖析莱尔与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在翻译处理方式、手法及整体翻译风格上呈现的茶艺。以对比分析两个译本中对人物称谓、古语及戏剧台词、赌博用语、方言口语、重复词及潜台词等口头语描写的翻译为基础,本文发现,杨戴夫妇在翻译中更尊重、贴近原作的形式之美,尽可能直接地保留原作的形式细节,而莱尔则更注重挖掘形式背后的文化、情感元素,以补充、注解等方式让读者更清晰地理解原作的涵义。  相似文献   

2.
文章简要介绍了吉迪恩.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并从翻译规范理论角度分析了影响杨宪益和戴乃迭夫妇英译本的因素。研究表明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在翻译活动的不同阶段都受到翻译规范的影响和制约。杨戴夫妇的译本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向世界传播了中国的历史文化,为目标语读者广泛接受。文章通过对该译本的规范研究,试图说明初始规范、预先规范和操作规范在译者具体翻译中的指导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段瑞芳 《海外英语》2016,(15):101-102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书中人物众多,单单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三百多人。这些人物名称有的引经据典,有的借用谐音手法等,且这些人名具有暗示人物背景、身份、性格以及命运的功能。在人物起名上曹雪芹可谓独树一帜,科学掌握其命名技巧对于理解整部作品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翻译过程中出现的文化背景差异,使得译者往往很难精准的翻译出人名背后所隐藏的真正含义。基于此,该文拟从人名的重要价值出发,分析《红楼梦》中的人名特点,探讨英译本《红楼梦》的人名翻译艺术。  相似文献   

4.
苏珊·巴斯奈特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了文化翻译观的理论,指出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的转换,更是跨文化信息的传递。《红楼梦》的两个翻译版本在海内外的热议持续了一个多世纪,书中涉及的各类中药方剂,名称的翻译也是读者们关注的热点。本文通过对杨本与霍本中药方的英译得失比较,探讨在中药方剂名称的翻译过程中,应如何更加准确地传递中国文化,实现作者、译者、读者之间的文化交融。  相似文献   

5.
胡娜  胡豪 《教师》2009,(14)
英语科技文献的翻译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针对英语科技文献翻译中常见的问题,本文从小处着手,详细地介绍7个方面的翻译技巧:第二人称的翻译,代词的翻译,人名、地名和公司名称的翻译,标点符号的翻译,连词and的翻译,被动语态的翻译以及复合定语的翻译.  相似文献   

6.
美国作家杰·戴·塞林格的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已经成为世界文学中当之无愧的经典之作。该书之所以能成为经典,不仅仅是因为书中对于人物内心的深刻剖析,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书中人物非常有特色的语言表达。为了保证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并使经典的文学作品可以更好地传播,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要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尽可能采取异化的方式进行翻译,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含动物名称的英语习语的汉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文艺作品及阅读材料中常见的一些用来刻划人物或渲染某种气氛的含有动物名称的习语,诸如:theTrojanhorse,castpearlsbeforeswine,asstupidasagoose,abaybird等。汉译应尽可能地传达原著的语言特色,保持原著的风格,又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本文通过比较大量含动物名称习语的译文,吸收前人从翻译实践中得出的理论、方法,总结出合动物名称习语翻译的技巧。这对提高我们对该类习语的处理能力,及提高译文质量很有益处。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四大名著之一,反映了明末清初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研究价值。《红楼梦》中人物的服饰描写占据了很大比例。通过对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红楼梦》译本中服饰翻译进行分析,得出其主要采用了异化的翻译策略并兼顾其他的翻译技巧,如增译、省译、分句与合句、换序等,从而实现了翻译的顺畅与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9.
品牌名称的汉译极为重要。翻译目的论的提出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采取灵活的翻译技巧对原文进行增删甚至重命名提供了理论支持,而接受美学认为离开了读者的审美接受,作品就没有了意义。品牌名称的审美价值的实现成为翻译目的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杨宪益是中国著名的翻译家,2009年9月,被中国翻译协会授予"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英译本《红楼梦》是杨宪益夫妇翻译文学中最杰出的作品,在这个英译本中,集中体现了杨宪益先生的翻译思想、翻译理论和翻译原则,也充分展示了他与众不同的翻译技巧和翻译才能。本文将重点分析和论述英译本《红楼梦》在翻译技巧方面的主要亮点。  相似文献   

11.
一部《红楼梦》,也是一部服饰文化盛宴,杨宪益、霍克思二人在同时成功地全译了这一伟大巨著的同时,采取了不同的方法或技巧,而两种译本对其中古代中国服饰文化传播的结果也就迥然不同。通过对二者服饰文化部分译例的对比可知,杨译主要采用直译,以保留原作的风貌,而霍译多采用意译,尽量以英美文化中能够接受的习惯和说法来代替。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二者翻译目的、文化取向和文化背景的不同。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中的饮食名称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准确翻译这类饮食名称必须慎重考虑文化因素。以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思的两个《红楼梦》英译本为依据,对比分析小说中一些典型饮食名称的翻译,可以看出:由于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存在差异,词汇语义必然打上文化烙印,隐含不同文化内涵。语言翻译必须是建构在一定的文化基础上的信息交流,要尽可能再现源语语篇的文化信息和确保译语语篇的可读性及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13.
作为小说家评论百二十回《红楼梦》,王蒙是第一人.他以高鹗续的《红楼梦》为依据,发表自己的观点,关注《红楼梦》文本本身,从文本阅读中欣赏《红楼梦》的文学艺术,从文学鉴赏的角度去研究《红楼梦》,因此在这一点上,王蒙的《红楼梦》研究与小说批评派红学是相同的.因此具有考证派与索引派所没有的优势,弥补了考证派与索引派的不足.  相似文献   

14.
李鸿渊的《〈红楼梦〉人物对比研究》是近年来《红楼梦》人物研究中难得一见的学术佳作,他以独特的视角对红楼梦塑造人物的对比手法进行研究,并提出独到的学术见解。李鸿渊的《红楼梦》人物对比研究既体现了其红学研究的思想和成就,也契合了《红楼梦》重视文本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最权威的英译本出自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斯。从归化异化的角度看,对《红楼梦》两个英译本,前人多认为杨先生的异化策略优于霍克斯的归化策略,也有人认为归化异化应当并重。笔者认为,归化策略更有助于英美读者对这一我国古典文学中的鸿篇巨著的理解,相比之下,归化策略更胜一筹。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中的称呼语反映了中国特有的社会文化思想,通过分析杨宪益、霍克斯英译本中称呼语的翻译,从纽马克"关联翻译法"探讨文化翻译时如何最好地再现原文。  相似文献   

17.
曹雪芹经历了人生的跌宕沉浮,饱尝了世事的辛酸甘苦。他以其一生心血创作的辉耀千古的奇书《红楼梦》不仅把我国古典小说的创作推向了顶峰,同时也代表了我国古典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众多文献材料记载了《红楼梦》的著作权的归属,有力地证明了《红楼梦》的作者只能是曹雪芹。  相似文献   

18.
19.
研究基于自建红楼梦语料库,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计算机统计手段,细致而深入的探讨杨译本中冷笑一词的翻译,借以探求杨译本在冷笑翻译方面的特点。研究发现《红楼梦》原文中抽象、模糊、单调的冷笑,在杨译本中96%都得以译出,且更加具体、清晰、丰富。  相似文献   

20.
语言是文学的生命,语言运用反映出作家的艺术功力,体现出作家的独特风格和鲜明个性。《红楼梦》作为中国文学经典,其作者叙述语言、小说人物语言以及作者对民间语言的提炼与运用,都达到了很高水平。《红楼梦》的语言艺术,为汉语叙事文学创作提供了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