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荣 《兰台世界》2014,(3):104-105
布达拉宫是享誉世界的宫殿建筑,它的雄浑大气和无与伦比的建筑艺术表现,为人类建筑历史增添了独特的色彩。布达拉宫也是藏族传统佛教喇嘛世代居住、办公、灵塔供奉之地,本文研究的是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2.
布达拉宫是享誉世界的宫殿建筑,它的雄浑大气和无与伦比的建筑艺术表现,为人类建筑历史增添了独特的色彩。布达拉宫也是藏族传统佛教喇嘛世代居住、办公、灵塔供奉之地,本文研究的是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本人有幸参与了《藏族文化在北京》课题,通过对这些藏族文化遗址的实地考查和相关文献的考证,对13世纪中期西藏地方归附蒙元政权,随着元大都的建立,元朝统治者推行尊崇藏传佛教政策,以藏传佛教为载体的藏族文化开始在北京传播有了粗浅的认识和了解。本文根据有关文献和实地考查对元代喇嘛庙的建立考述如下,就教于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4.
南京中山陵东侧的紫金山林海中,溪流绿树掩映着一座仿清代喇嘛庙的古典建筑,依山而建,气势恢宏。这就是展示一代伟人孙中山史迹的孙中山纪念馆。孙中山纪念馆原名藏经楼,是中山陵园众多纪念性建筑之一,由冯玉祥将军通过中国佛教协会于1934年11月发起募捐集资建成,以专门收藏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等经典著作而得名。楼内珍藏孙中山的经典著作和奉安照片等珍贵史料。  相似文献   

5.
<正>在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的官方导览手册中,有一个重要的推荐景点—Bendix喇嘛庙。这座辉煌的中国式建筑是根据河北承德避暑山庄"万法归一"殿复制而成的,曾先后两度参加世界博览会。人们因其殿顶金光闪闪,富丽堂皇,又将它称作"金顶喇嘛庙"或"热河金亭"。"万法归一"  相似文献   

6.
《四川档案》2007,(5):F0004-F0004
居住在平武县西北部夺博河畔的白马藏族,是藏族中独具特色的一个分支。据了解,白马藏族系古氐族白马番人的后裔,有着奇特的民族服饰,婚姻习俗,极具个性的建筑特色,独具魅力的民族风情。[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漫话雍和宫的历史刘源雍和宫是清代北京地区最大的喇嘛寺庙,也是全国著名的喇嘛寺庙之一。因此,雍和宫在清政府长期的宗教事务及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雍和官的历史沿革雍和宫的前身为雍亲王府,是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在明代太监官房旧址上建造的皇四子...  相似文献   

8.
紫禁城建于明代永乐四年,直至永乐十八年才完成这项建筑,后来又经过明代以及清代后世皇帝的扩建、重建,规模逐渐扩大,成为明代和清代帝王的皇宫,同时,它也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最雄伟、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皇宫建筑。  相似文献   

9.
紫禁城建于明代永乐四年,直至永乐十八年才完成这项建筑,后来又经过明代以及清代后世皇帝的扩建、重建,规模逐渐扩大,成为明代和清代帝王的皇宫,同时,它也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最雄伟、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皇宫建筑。  相似文献   

10.
谈明代藏书楼建筑的文献保护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了以皇史宸和天一阁为代表的明代藏书楼在文献保护方面的设计,探讨了明代藏书楼建筑对清朝及民国的影响,认为基于文献保护的明代藏书楼建筑设计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提出今天的图书馆建设应学习明代的经验,并加以改造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博物馆建筑的类别及设计差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博物馆的类型繁多,由此而形成的博物馆建筑的差别也往往很大。为使博物馆建筑设计能符合所建博物馆的特定需要,有必要对博物馆建筑加以分类,并分门别类地分析研究它们各自的特点与相互的差别,进而把握其建筑设计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2.
明代早期官式建筑彩画以其独特的装饰思想和艺术风格,不仅是对前代建筑彩画的继承发扬,更是对明清后期建筑彩画的发展提供借鉴的样本。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明代早期官式建筑彩画深受时代影响,并且形成不同的类型。可以说,官式建筑彩画类型不同,构图特征、色彩配置、纹饰运用也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13.
第一部由藏族导演执导的,由藏族群众甚至是真正的小活佛、喇嘛表演的,用藏语完成的藏族题材的电影——《静静的嘛呢石》无疑是藏族电影史乃至中国电影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作品。影片展现了当代社会背景下,藏民族宗教、世俗生活中的一些微妙的变化。本文以一个藏族受众并分析者的视角,采用叙事分析和话语分析的方法,剖析影片所展现的现代化进程中,藏族社会发展中的各种融合与碰撞。  相似文献   

14.
在明代,由于统治者对于档案的管理和档案保护都非常重视,因此上至朝廷,下至各级地方官员都在这方面的工作做了很多努力。本文主要通过对明代档案库房的建立和建筑特点,对明代的档案管理制度进行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5.
藏族传统建筑历史悠久,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受到地域环境的影响,藏族建筑表现出浓郁而强烈的高原气息和民族特色。本文从分析藏居室内装饰入手,总结了其特点并且对其风格形成的原因进行了探讨.指出强烈的文化本体意识才是设计风格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顺义县档案馆所藏档案中记载的"镶蓝旗载公府与嵩祝寺喇嘛互控地亩案"是一个横跨晚清民初、历时近50年的互控争产案件,诉讼双方身份特殊,一为满洲镶蓝旗宗室王公,一为章嘉活佛驻锡地喇嘛庙。通过对该案的梳理,可以看出此期间王府对旗产、寺庙对寺产的管理及变化,揭示出较为深刻的满汉、政教问题,以及相关的司法审判、承继问题。  相似文献   

17.
六百年一晃而过,这些受命就地“屯军为民”的人在贵州依然坚守着明代江南的习俗,他们的语音.服饰、民居建筑以及娱乐方式由此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屯堡文化[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嘎布拉”是梵文的音译,藏语称“托巴”,汉语谓“颅器”。是用经过喇嘛占卜选择的死人颅骨制作的碗状法器,或用玉、象牙等制作的鼓状法器,专供喇嘛敬神念经时陈设之用。 从馆藏内务府选办处乾隆四十一年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记事录中选刊的嘎布拉制作情况史料,记录了从嘎布拉制作的选材,选办处精心成造,到乾隆皇帝亲自审定并陈列于重要寺庙的过程。这些史料,对研究清代的民族宗教政策、藏族的文化和风俗,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周学军 《历史档案》2001,(3):134-134
棍噶札拉参(又译棍噶扎勒参)呼图克图是晚清时期甘肃省南部巩昌府洮州厅土司著名的藏族喇嘛,在稳定西北局势、安插难民、抵御沙俄侵略以及处理西藏问题等方面卓有功勋。光绪九年(1883年)春,到拉萨参谒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之时,达赖为之更法名为嘉穆巴图多普。  相似文献   

20.
弘仁寺与清代喇嘛印务处陈锵仪弘仁寺位于北海太液池西南岸,即今北海公园水面西南,北大医院、北京图书馆旧址之间养蜂夹道的位置。原址为明代清馥殿。清康熙四年(1665)敕令改建为寺,五年四月二十九日竣工,敕名“弘仁”。该寺修建当中,于康熙四年十月二十七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