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王荣娥  赵青秀 《考试周刊》2012,(52):161-162
学习倦怠现象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消极学习心理,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学习质量。本研究采用《大学生学习倦怠问卷》对江西省360名大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分析当前大学生学习倦怠现状及原因,提出应对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采用《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和《大学生压力释放方式问卷》对30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测量,探讨大学生学习倦怠与压力释放方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大学生总体上存在学习倦怠,突出表现为行为不当和成就感低,学习倦怠在性别和年级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②大学生总体上偏向于采用内部释放的方式来缓解压力,压力释放方式在性别和年级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③大学生学习倦怠与压力释放方式存在显著相关,经回归分析发现压力释放方式对学习倦怠具有良好的预测力。  相似文献   

3.
为了了解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及其与心理资本、成就动机的关系,并进一步揭示心理资本、成就动机对学习倦怠的预测作用。采用《积极心理资本问卷》《成就动机量表》及《大学生学习倦怠调查量表》对商洛学院4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学习倦怠在年级、是否获得奖学金、生源地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学习倦怠及其各因子与成就动机及追求成功因子、心理资本及其各因子呈现显著负相关,而与成就动机的避免失败因子呈现显著正相关;追求成功与心理资本的各个因子呈显著正相关;避免失败与心理资本各个因子呈显著负相关;成就动机、心理资本、韧性和希望对学习倦怠具有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探讨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及学习倦怠的关系,了解大学生学习倦怠现状,帮助大学生摆脱倦怠现状。采用了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及应对方式问卷对山西大同大学420名学生进行调查,并对结果采用SPSS19.0进行T检验、F检验、相关分析以及回归分析。结果发现:(1)在学习倦怠方面,男女大学生在情绪低落因子差异比较显著,大学生是否健康在情绪低落、行为不当两因子差异显著;不同年级大学生在情绪低落、成就感低两因子差异比较显著;(2)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倦怠呈显著负相关,应对方式与学习倦怠总体呈正相关;(3)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可以显著预测学习倦怠。因此,(1)男大学生比女大学生更易感到情绪低落;(2)学业自我效能感越高,学习倦怠程度越低;应对方式越积极,学习倦怠程度越低;(3)大学生学业自效能感对学习倦怠具有负向预测作用,大学生应对方式对学习倦怠具有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择业效能及其应对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自编的《大学生择业效能问卷》和《大学生应对方式问卷》对108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探讨大学生择业效能及其与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关系。结果发现:1.大学生择业效能存在性别、年级、区域上的差异;2.大学生择业效能与应对方式存在较高的相关;3.心理调节是影响大学生择业效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采用《大学生学习倦怠调查量表》和《大学生学习倦怠影响因素问卷》对300名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大学生学习倦怠在性别和年级上均无显著性差异;大学生学习倦怠在学科上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学习倦怠影响因素按强度和预测程度看依次为:个人及人际关系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和家庭因素。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大学生进行访谈,发现学习压力较小的学生也会出现类似"学习倦怠"的表现。本文采用《大学生学习倦怠问卷》对500名大学生进行了施测,结果显示行为不当因子不适用于测量学习倦怠现象,而更适用于测量"学习颓废",其所诊断出来的"倦怠者"群体中杂糅了包括倦怠者和颓废者在内的两种或多种个体,因此提出引入"学习颓废"概念,作为大学生学习不良心理研究的有益补充,以准确描述大学生的学习不良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8.
影响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采用《大学生学习倦怠问卷》和进行了调查,探讨了影响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因素。强,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对学习倦怠除直接影响外,《大学生学习倦怠影响因素问卷》对522名高职学生调查发现个人因素对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预测力最还通过个人因素对学习倦怠起间接作用。  相似文献   

9.
学习倦怠是学生消极的学习心理而产生的一系列学习态度与行为。以平凉职业技术学院在校的260名高职农林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大学生学习倦怠问卷量表》及《学习倦怠影响因素调查表》调查显示:14%的农林生存在重度学习倦怠;自我效能感、学校及社会因素是主要影响因素;男生学习倦怠水平高于女生;学习倦怠与年级呈正相关,即三年级学生倦怠水平较高;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倦怠水平高于其他专业;学业压力与社会就业压力与学习倦怠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师范类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应对方式积极性与学习倦怠的关系、以及不同应对方式对学习倦怠的预测力。方法:对来自湖北省305名师范类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结论:应对方式是师范类大学生学习倦怠的重要影响因素,不同的应对方式对学习倦怠的不同维度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大学生生活倦怠、应对方式和抑郁的关系,为大学生抑郁的预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生活倦怠问卷、简易应对问卷(SCSQ)和流调用抑郁量表(CES-D)修订版,对整群抽取的新乡市某高校的3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男大学生抑郁水平高于女大学生抑郁水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学生生活倦怠与积极应对方式显著负相关(P〈0.05),生活倦怠与消极应对方式、抑郁显著正相关(P〈0.01,P〈0.01),积极应对方式与抑郁显著负相关(P〈0.05),消极应对方式与抑郁显著正相关(P〈0.0...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选取武汉市高职院校2个年级的大学生共233人,以《大学生学习倦怠问卷》为研究的主要工具,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对高职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现象较普遍,具体体现在情绪低落、成就感低和行为不当三个方面,其中情绪低落维度上的得分最高,其次是成就感低,行为不当得分最低;对学习倦怠各个维度的分析发现,在行为维度上,高职大学生存在显著的专业和年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为验证心理幸福感在心理压力影响学习倦怠的过程中所起的中介作用,采用问卷对474名大学生的学习倦怠、心理压力、心理幸福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心理压力中的学习压力维度对学习倦怠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心理幸福感中的生活目标感维度在学习压力影响学习倦怠的过程中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大学生的心理资本、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与其学习倦怠的关系,运用改编的大学生心理资本问卷,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和学习倦怠量表对来自国内四个省(市)的1269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心理资本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与其学习倦怠呈显著的负相关;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心理资本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对其学习倦怠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研究结论是,大学生的心理资本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对其学习倦怠有显著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江雪华 《教育导刊》2014,(11):23-25
检验应对方式作为第三方变量在学习压力与学习倦怠之间是否存在调节效应。采用中学生学习倦怠问卷、中学生学业压力源量表和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对320名中学生进行测评,运用分层回归分析研究学习压力、应对方式与学习倦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任务要求压力进入回归方程,可以解释学习倦怠14.1%的变异量(p〈0.001),指向情绪应对进入回归方程,新增解释量为3.4%(p〈0.01),自我发展压力×指向情绪应对、竞争压力×指向问题应对的回归系数在以学习倦怠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中达到显著水平(p〈0.001,p〈0.05),引入交互作用项后新增解释量为5.9%(p〈0.001),表明指向情绪应对方式在自我发展压力与学习倦怠的关系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指向问题应对方式在竞争压力与学习倦怠的关系中起到负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及学习倦怠状况,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习倦怠的关系,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思路,采用《SCL-90量表》和《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对丽水学院500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不同家庭经济情况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差异,被调查大学生学习倦怠水平较高,年级差异显著。相关分析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习倦怠存在显著相关性,且学习倦怠总分及行为不当维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具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7.
高校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就业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就业应对方式的关系,应用就业应对方式问卷和心理资本问卷,对334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发现:(1)大学生的择业应对方式中,问题解决方式和应对方式总分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在专业上,消极情绪方式和应对方式总分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年级上不存在差异。(2)在心理资本变量上,自我效能和韧性两个纬度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在专业上差异不显著;在年级上,希望与心理资本总分存在显著性差异,事后比较发现,在两个变量上大二〈大三〈大四。(3)心理资本各维度与择业应对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并且心理资本各维度与性别等人口学变量能有效预测择业应对。  相似文献   

18.
严辉英 《文教资料》2014,(13):150-152
为了了解大学生的学业倦怠状况,探讨大学生学业倦怠倾向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本文采用《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对20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得出大学生学业倦怠总体情况并不严重,在情绪衰竭、讥诮态度和个人学业低成就感三个维度中,个人学业成就感维度最低;男生的学业倦怠情况明显高于女生,年级对学业倦怠没有影响;父母积极的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学业倦怠呈显著负相关,父母消极的教养方式与学业倦怠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采用《大学生归因方式问卷》和《大学生心理一致感问卷》对浙江省湖州师范学院33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以探讨大学生心理一致感现状与归因方式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归因方式与心理一致感不存在显著相关,不同群体有不同的归因特征和心理一致感水平,学校应根据不同群体进行针对性的关注和教育,从而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象很普遍,对大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成绩,心理健康都会带来不利的影响.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内涵与特征,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大学生学习倦怠的一些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