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巴学园 《中华家教》2012,(11):17-18
提高孩子的交往技巧,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需要家长格外用心和用功。我认为以下功夫如果做到了,孩子与人快乐交往、顺利融入集体、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将都不是问题。家庭亲密打基础一个家庭中,关系先于教育。而在家庭的各种关系中,夫妻关系大于亲子关系。夫妻一方如何对待另一方,如何对待老人、孩子,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对自己、他人和世界关系的看法。孩子如何对待自己、朋友,并发展与  相似文献   

2.
误区一:朋友越多越好 让孩子拥有至少一个固定交往的朋友很重要。孩子一个朋友也没有,这固然是不正常的交往状态,但如果孩子有很多朋友,但友谊却不能持久,您也要反省孩子是不是在交往上出了问题。能够维系较长时间的友谊,即使您的孩子只有一个朋友,您也不必太担心。  相似文献   

3.
误区一:朋友越多越好让孩子拥有至少一个固定交往的朋友很重要。孩子一个朋友也没有,这固然是不正常的交往状态,但如果孩子有很多朋友,但友谊却不能持久,您也要反省孩子是不是在交往上出了问题。能够维系较长时间的友谊,即使您的孩子只有一个朋友,您也不必太担心。  相似文献   

4.
交往缺失:幼儿教育中的交往问题(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往既是人的需要,也是现代社会对人的要求。从教育者的立场看来,家长希望孩子能与他人交往,并希望孩子有较强的交往能力,不愿意看到孩子没有玩伴,也不愿意孩子孤独。教师更希望每个幼儿都能够与同伴友好相处,互相关心,相互帮助,团结合作。幼儿也常常希望自己有真正的朋友和玩伴,而且这种欲望随着年龄的增长日益强烈。然而,在功利的社会中,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人类既有激烈的竞争,又需要越来越广泛的合作。这就要求孩子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并具备一定的社会交往与活动的能力。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需要在与伙伴交往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然而,由于现在我国城市的幼儿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家庭成员单一,多为三口之家,又多居住在独门独户的封闭环境里,这些因素严重阻碍了孩子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这就要求家长正确认识幼儿的交往并有意识地通过为孩子创设交往的环境,教给孩子交往的技能,让孩子学会交往,乐于交往,善于交往。一、满足孩子交往的需要了解孩子交往的需要和孩子交往的特点,是有…  相似文献   

6.
孩子上幼儿园,就要开始全新的集体生活了。这时候,很多孩子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因为,现在许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通常他想要什么,家长基本是有求必应,"膨胀"的自我意识就成了孩子与同伴交往的最大障碍。有时候稍有不称心,孩子便开始哭闹,大人就慌了  相似文献   

7.
怎样与孩子们交往,是教师一直都在琢磨的问题。工作几年来,回顾与孩子交往的点点滴滴,我觉得只要能“正视孩子”,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怎样才能真正做到“正视孩子”呢?我认为应做到下面三点。平视“平视”就是要把孩子当作一个平等的人来交往,要像尊重你的朋友一样尊重他。这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最重要的基础。把孩子当作一个平等的人来尊重,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并不简单,因为这需要教师彻底抛开所谓的“师道尊严”等陈旧观念。  相似文献   

8.
永远鼓励和支持孩子与同伴交朋友,但是,父母应当了解孩子的朋友是什么样的人,应当像关心孩子学习一样关心和指导孩子与朋友的关系。父母不宜替孩子决定与什么人交往,但有责任教给孩子交往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未来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各种竞争加剧,而越是竞争就越需要具有较好的交往能力。可以说,培养孩子具有良好的交往能力,关系到他一生的事业与幸福。而现实中,我们的教育在这点上是很薄弱的,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家庭,都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加之城市居住环境的相对封闭,孩子从小缺乏交往的机会,孩子所表现的要么是争强好胜,任性自私;要么是郁郁寡欢,自甘落后。因而教给孩子交往的技能,培养交往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尚增喜 《考试周刊》2013,(9):187-188
小学阶段,孩子正处于一个最具可塑性的阶段,对这一时期孩子交往能力的培养更具有非凡的长远的意义。针对藏族小学生交往能力的发展状况,以认知为基础,激发孩子的交往兴趣,强化他们的交往意识。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及生活的各种细节中,科学引导孩子学会与人交往。  相似文献   

11.
说话是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交往的需要,智障学生因先天的缺陷,存在各种不同的原因,他们的语言都有不同程度的障碍。通常来说,他们说话的意愿不强,语言和交往能力明显落后于正常孩子,主要表现在:发音不强、吐字不清、讲话时词汇量少、词不达意、语句不连贯、口吃等,这无疑成为智障学生思维和智力发展的障碍。  相似文献   

12.
随着年龄的增长,"朋友"成为孩子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的字眼。父母会发现,孩子的情绪变化越来越多地源自于与伙伴的交往。孩子会因为交了一个新朋友而欣喜,会因为和好朋友闹矛盾而沮丧;出门时他会留意周围的同龄人,即使在家中独自玩耍也会想到他的朋友。  相似文献   

13.
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 不管你是否愿意,与人交往,是人生的必修课, 不管你是否愿意,与人交往,是与生俱来的要求。 交往是一种技能,需要家长的亲身示范,也需要孩子用心学习, 交往也是一种态度,需要家长的正确引导,也需要孩子的积极配合。  相似文献   

14.
交往既是人的需要,也是现代社会对人的要求,从教育者的立场看来,家长希望孩子能与他人交往,并希望孩子有较强的交往能力,而不愿看到孩子没有玩伴,也不愿意  相似文献   

15.
未来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各种竞争加剧,而越是竞争就越需要具有较好的交往能力。可以说,培养孩子具有良好的交往能力,关系到他一生的事业与幸福。而现实中,我们的教育在这点上是很薄弱的,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家庭,都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加之城市居住环境的相对封闭,孩子从小缺乏交往的机会,孩子所表现的要么是争强奸胜,任性自私;  相似文献   

16.
宽松的师幼语言交流氛围是师幼互动的一个重要体现,也是教育者开展工作中不可忽视的方面。建构宽松的师幼语言交流氛围,就要做孩子们的大朋友,要满足孩子言语交往的需要,激发幼儿说的兴趣,鼓励孩子愿意在集体中大胆说。  相似文献   

17.
亲历美国幼儿教育(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彤 《早期教育》2004,(10):27-28
二、伙伴交往活动区 对于那些在学习和交往方面有障碍的"特殊需要的儿童",美国幼儿教育十分重视进行早期干预,目的在于提高那些"特殊"儿童的能力,使他们有个较好的人生开端[1](p135).伙伴交往活动区,是对社会性发展缓慢的孩子进行早期干预的主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8.
博客锐评     
《上海教育》2014,(30):7-7
作为家长,应当认识到:自己只是孩子的亲人和朋友,应当以孩子的身心成长为重,和孩子的交往中,尊重事实,尊重孩子成长的规律,引导孩子而不是替代;作为教师,应当认识到:自己也需要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情商、智商和法商,并且自己是孩子的朋友,是孩子的成长方向。  相似文献   

19.
陈文 《家庭与家教》2004,(12):54-55
我女儿由于十分内向的性格,在和人交往上出现了很大的问题,甚至可以说是障碍。最突出的表现是,她在学校极少和同学、老师说话,同学们也不和她玩耍,现在上到小学四年级还没有一个要好的、能谈得来的朋友。班主任老师告诉我,女儿这样的性格导致她很不合群,如果这样下去今后在学习、生活上都无法和人交流,很难适应社会。我非常着急,很想知道怎样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马莉  相似文献   

20.
对孩子们来说,有要好的小伙伴一起玩耍,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目前城市的很多家庭里,都只有一个孩子,这些独生子女对朋友的渴望更是强烈。有的父母对自己的孩子选择什么样的朋友很在乎,他们会自觉不自觉地灌输给孩子一个选择朋友的标准。但孩子们也会有自己的标准,他们有时会认可父母的选择,有时也会对爸爸妈妈的要求不以为然。无论怎样,孩子需要伙伴,而伙伴能带给孩子快乐,只要他们在一起开心,在交往中学会接人待物,并能顺利成长,就达到交朋友的意义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