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我们对我园大班幼儿的洗手情况作了为时一周的观察调查,发现存在不少问题。65%的幼儿洗手时只洗手心;23%的幼儿洗手马虎,不用肥皂;8%的幼儿不肯洗手。饭前便后要用肥皂洗手是从小班开始就有要求的,为什么到了大班还会有幼儿不喜欢或不肯用肥皂洗手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查。我们发现提供不同形状、颜色、硬度和气味的肥皂,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幼儿洗手的兴趣与质量。1.形状的影响。我们提供了圆形、长方形、鹅蛋形、哑铃形4种形状的肥皂让幼儿选择,并要求用肥  相似文献   

2.
孩子的创新     
葛乃琴 《早期教育》2002,(12):19-19
幼儿升人中班后,我们让幼儿自由地到盥洗室去洗手而不再像小班那样由老师排队领着。可是,玩水是幼儿的天生爱好,许多幼儿利用洗手的时候乘机去玩水。于是我将洗手和数数结合起来,要求幼儿打开水龙头后,从“1”数到“5”,数完关上水龙头。我发现,数数的土办法还真管用,大部分幼儿不再玩水了。可是,有几个顽皮的小家伙在数到“5”后,竟继续数“6、7、8”,甚至更多。这样,我只得花更多的时间去督促他们及时关上水龙头。  相似文献   

3.
洗手活动是幼儿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幼儿是否能够主动、正确规范的洗手,不仅有利于幼儿保持健康的身体,同时还有利于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但是,目前幼儿洗手过程基本上都是在成人的监督之下完成,幼儿缺乏主动意识,影响了幼儿洗手卫生习惯的养成。本文通过改变传统观念,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家长资源,实施家园共育以及挖掘利用多元教育模式,提高教育效果,促进幼儿园卫生洗手习惯的养成。  相似文献   

4.
温情保育     
1.饮水许多幼儿园使用木质方格杯架,这种杯架时间一长就暴露出弊端:一方面,杯架的方格内容易藏污纳垢,极难清理;另一方面,木质杯架易被水侵蚀变黑,出现裂纹。为此,我们将杯架改装成挂钩式,并将杯架面板设计制作成各种形状。这样的杯架不仅便于清理,还为活动室增添了不少情趣。2.洗手许多幼儿洗手时通常不用肥皂,一冲了事。经观察,我发现幼儿对超市、商场、餐饮场所里各种不同的洗手设施很感兴趣。于是,我们对幼儿园的水龙头进行改装,提供手拧式、脚踩式、触摸式、感应式等水龙头,以激发幼儿的洗手兴趣;同时,我们提供了颜色多样、样式各异的…  相似文献   

5.
笔者曾看到一份有关幼儿健康认知的调查问卷 ,发现幼儿对于有关健康的知识存在着很多误解。很多幼儿认为“蔬菜就是一根一根绿绿的” ,不少幼儿将胡萝卜归入水果类 ,并认为辣椒不是蔬菜 ,而且有不好的气味 ,所以不喜欢吃 ;很多幼儿把“吃饭前要洗手”仅仅理解为吃“饭”前要洗手 ,或者仅仅知道吃东西前要洗手 ,而经常忽视吃零食、出去玩、上厕所后等也要洗手的情况。虽然要求幼儿掌握有关健康内容的一些精确概念是不切实际的 ,也是没有必要的 ,但如果幼儿因为认识上的偏差而影响健康时 ,我们对幼儿健康认知就应该引起重视了。所谓幼儿健康认…  相似文献   

6.
杨青 《幼儿教育》2002,(2):39-39
在幼儿园,如何为幼儿选择合适的洗手用品显得很重要。那么,怎样的洗手用品适合幼儿使用呢?1.含有抗茵成分。幼儿园的集体生活环境使幼儿之间的交叉感染机会增多,因此选用含有除菌成分的洗手  相似文献   

7.
左莉 《学前教育》2014,(2):23-25
“焘焘快去上厕所。”“雷雷洗手不玩水。”“豆豆快收玩具,排队集合了。”过渡环节中.无论老师怎么叫、怎么喊,总有些幼儿像没听见一样.对老师的口头指令不搭理、无动于衷.常常需要老师亲自”出面“走到幼儿身边领一把、帮一下才行。老师也采取了“第一名收好玩具排队的小朋友就和老师拉手”、”先洗手先听故事”等方法进行鼓励引导,但一点效果都没有。  相似文献   

8.
在幼儿园里,饭前便后洗手已是幼儿养成的一个雷打不摇的习惯,但在洗手过程中,我发现一个问题:幼儿在洗手时,把水龙头打开,手上的脏物、细菌便会沾到水龙头上,当幼儿认认真真把手洗干净去关水龙头时,脏物、细菌又沾到了他们手上。这样,手是洗干净了,但在关水龙头时,却又一次被“污染”了。而且水龙头是公用物品,每天幼儿洗手都必然用它,这样易形成循环污染。  相似文献   

9.
餐前、便后组织幼儿洗手,这是大家都重视的事,但活动之后的洗手就易被忽视。无论是户外活动还是室内活勘,幼儿都会接触活动材料,只要留心观察一下,就会发现幼儿的小手都是脏兮兮的。长期以来,我们幼儿园一直把活动后组织幼儿洗手看作是一日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当然,仅注意到幼儿的个人卫  相似文献   

10.
幼儿生活能力培养是幼教工作极为重要的一个内容。“三岁幼儿会弹钢琴不会系鞋带”,引发了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的思考。下面介绍我们对低幼儿基本生活能力辅导二则:洗手:小班幼儿不会洗手。如果老师只说一声“小朋友去洗手”,许多小朋友会跑到洗手间打开水管子冲一冲就回来了。如何正确地洗手,这需要老师认真地教,还应作出示范。让其先用水冲一下手,再打肥皂,挂一搓手心,再用一只手搓另一只手的手背,然后反过来再搓另一只手的手背,最后用流动水冲洗。进餐:吃饭时常常看到这种现象:孩子们认为放下了碗就等于吃完了饭,为了早放碗…  相似文献   

11.
趣味盥洗     
孙秀红 《山东教育》2011,(33):23-24
洗手是幼儿一日生活活动的重要内容,养成和习得良好的洗手习惯是保证幼儿健康的基础。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每年有1800万儿童死亡,而其中90%是五岁以下的幼童,若养成洗手的良好习惯,至少可以拯救达一半数目的儿童。养成  相似文献   

12.
笔曾看到一份有关幼儿健康认知的调查问卷,发现幼儿对于有关健康的知识存在着很多误解。很多幼儿认为“蔬菜就是一根一根绿绿的”,不少幼儿将胡萝卜归入水果类,并认为辣椒不是蔬菜,而且有不好的气味,所以不喜欢吃;很多幼儿把“吃饭前要洗手”仅仅理解为吃“饭”前要洗手,或仅仅知道吃东西前要洗手,而经常忽视吃零食、出去玩、上厕所后等也要洗手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洗手     
在吃点心前,幼儿均需洗手。孩于们洗手时喜欢玩水,还常把水滴洒到别人身上。每次洗手,老师都要大呼小叫,伤透了脑筋。后来,我改训斥、批评为启发引导,让小朋友一边洗手嘴里一边念1、2、3、4、5、6、7、8、9、10。数字念完手也洗完。然后再从10倒数到1,把水滴甩在水池里。一段时间下来,幼儿洗手  相似文献   

14.
倪洁 《早期教育》2000,(7):22-22
小儿桡骨小头位于肘关节。幼儿时期,骨骼发育还不健全,尤其是四岁以下幼儿.由于桡骨头尚未发育完全。仅靠一条环状韧带将其与相邻的尺骨包绕。如果幼儿的手臂被牵拉过度.桡骨小头就舍从环状韧带脱出,脱位就发生了。笔者在工作中曾遇见过多起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的病例,有的是幼儿自己洗手后双手使劲甩水引起;有的是家长替孩子脱衣服时用力过度而发生;还有的是冬天洗手前、幼儿园老师在帮助孩子捋起袖子时用力不当造成。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的临床表现为肘关节疼痛.手臂活动受影响,患儿不愿接受检查.也不愿上举或取物。  相似文献   

15.
三四岁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初步养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幼儿已有了强烈要求“我自己来”的独立愿望,成人要因势利导,注重培养孩子日常生活的初步生活自理能力和基本习惯。一、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发展现状通过对四个班110名幼儿的调查,我们发现,目前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不容乐观。进餐 大多数幼儿在家时不能独立进餐,掉饭粒、剩饭现象很普遍,只有8个小朋友在家偶尔练习过使用筷子。洗手、洗脸 部分幼儿经过家园配合教育掌握了该项要求,多数幼儿只是简单地把手放在水龙头下冲一冲,或者把洗手洗脸当成了玩水的过程。如厕 …  相似文献   

16.
小儿桡骨小头位于肘关节.幼儿时期,骨骼发育还不健全,尤其是四岁以下幼儿,由于桡骨头尚未发育完全,仅靠一条环状韧带将其与相邻的尺骨包绕.如果幼儿的手臂被牵拉过度,桡骨小头就会从环状韧带脱出,脱位就发生了.笔者在工作中曾遇见过多起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的病例,有的是幼儿自己洗手后双手使劲甩水引起;有的是家长替孩子脱衣服时用力过度而发生;还有的是冬天洗手前,幼儿园老师在帮助孩子捋起袖子时用力不当造成.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的临床表现为肘关节疼痛,手臂活动受影响,患儿不愿接受检查,也不愿上举或取物.  相似文献   

17.
钱志平 《山东教育》2003,(18):52-52
目前,幼儿园大多都让幼儿用肥皂洗手。为了不让幼儿洗手时玩肥皂,许多幼儿园都把肥皂装在小袋子里(纱布做的小袋子),吊在自来水管上。幼儿饭前、便后或手脏时都需要洗手,特别是用手抓着吃油炸的鱼、鸡腿、鸡翅后,手上会油腻腻的,就更需要认真洗手。老师一般都是让孩子先用清水冲一下手,再抹上肥皂轻轻搓揉起泡后用清水洗净。几个孩子抹过肥皂后,观察一下,你会发现装肥皂的小口袋上也很油腻,看上去挺脏的。用肥皂洗手并不卫生,容易使细菌交叉感染,不利于幼儿的健康。另外,肥皂是较强的碱性物质,容易损伤孩子幼嫩的肌肤。用洗手液洗手有利于保…  相似文献   

18.
每个幼儿园都要求幼儿饭前、便后及时洗手,这是非常必要的。可是在这方面对成人的要求却并不明确,我们经常发现有些保教人员没有洗手就开始为幼儿分饭菜。这种情况应该引起重视。管理进餐的保教人员要将饭菜送  相似文献   

19.
培养幼儿良好的洗手习惯,只靠幼儿园是远远不够的,家庭教育也起很大的作用。很多家长在培养幼儿良好习惯上的理念和意识较差,家和园时而配合,时而不配合,教师对家长不能采用正确的指导策略,致使家园工作失去实效性,造成幼儿在思想上混乱而无所适从。所以运用园所与家庭、家庭与家庭合作模式的策略,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相互统一、支持与强化,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的洗手习惯。  相似文献   

20.
饭前便后洗手是众人皆知的卫生习惯。在幼儿园中,让幼儿便前洗手也很重要。 幼儿在一日活动中,时刻离不开手的触摸和操作。孩子所接触的物品上会有许多我们看不见的病毒、病菌和虫卵。这些看不见的病菌等极易寄生在手上。幼儿每天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