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六十年前的今天,列宁领导的俄共和苏维埃政权,在全国范围内完成了由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的急剧转变。1921年3月召开的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是这次经济政策的转折点。列宁是这个具有历史意义和国际意义的经济政策的制定者。改行的这个政策是列宁根据俄国经济状况和战时共产主义的实践经验而提出来的科学结论,  相似文献   

2.
<正>本世纪二十年代初期,苏维埃国家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于帮助苏维埃国家夺取国内战争的胜利、度过国际阶级敌人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结束以后的艰苦岁月,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随着形势的变化。在1921年举行的联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上,列宁作出了一个英明而有远见的决策;废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允  相似文献   

3.
一《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42卷收载的是列宁1921年6月至1922年8月期间的著作。它相当于中文第1版第32卷末至第33卷前一部分。本卷内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苏维埃政权建立四年来的经济建设和新经济政策实施半年多的实践经验,进一步探索适合俄国具体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途径,系统的阐述了新经济政策的理论。在经济文化落后、农业人口占多数的俄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列宁思考最多、提出的创见最多的一个问题。他实事求是地分析了四年来经济工作在理论上和政策上的一些错误,总结了经验教训。列宁认为,最主要的是俄共在1917年底到1918年初估计可能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4.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史上一次伟大的探索、试验和实践,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一次经济改革,即对在国内战争期间俄共“制定的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纲领中可以立刻实现的先建立起来”的“战时共产主义体制”进行改革。列宁领导苏维埃俄国制定新经济政策的过程,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发现新问题、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创造性实践。因此,必然要抛弃前人囿于历史条件仍然带有空想的个别结论、教条主义和附加给马克思主义的  相似文献   

5.
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实行新经济政策的重要决议,实现了从“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今天,我们重新研究这次经济政策的转变对于我国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苏维埃俄国从“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的战略转变,具有其历史必然性。从“战的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直接导因于当时苏维埃俄国面临的严重的  相似文献   

6.
《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5、36、37卷收载的是1918年7月至1919年12月期间的列宁著作,相当于中文第1版第28、29卷和第30卷的前半部分的内容。在此期间,苏俄执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三卷中的文献,反映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从提出到形成的全过程。一战时共产主义是苏俄在国内战争中执行的一整套非常措施。这种战时体制首先体现于经济生活,也涉及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7.
20年代苏联新经济政策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21年3月,俄共(布)召开了第十次代表大会。在这次大会上通过了列宁起草的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过渡到新经济政策的决议。它标志着自苏维埃俄国1917年建立以来经济政策的历史性转变,这一政策不是一次性制定完成的,而是在建设实践中,根据实际的需要逐步制定、丰富、完善和修正的。  相似文献   

8.
苏联1921年春实行的新经济政策之所以称“新”,是针对以前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而言的。实际上新经济政策按列宁的话说,它比以前的政策有更多的旧内容。还在1918年,列宁就制定了苏维埃国家经济建设的草案。1918年3—4月列宁受中央委托写了《论当前苏维埃政权的任务》,文中就已提出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建设计划。但是这个政策的实施却由于国内战争和外国武装干涉而中断。这一非常时期要求国家集中一切力量在经济上采取  相似文献   

9.
答: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不久,列宁根据苏维埃俄国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计划,规定了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时期苏维埃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方针.在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期间,苏维埃俄国不得不实行特殊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其主要内容是:在农业中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私人买卖粮食;在工业中实行实物供给制,即企业不独立进行核算和计算盈亏,所需生产资料由国家供给,产品交换由国家直接分配;禁止日用必需品的私人贸易,实行消费品的配售制度;实行普及于一切阶级的劳动义务制;这一政策对粉碎外国武装干涉,保证国内战争的胜利起了重大的作用,但是战争结束以后,它就不适应了.当时苏维埃俄国仍然存在五种经济成份:①宗法式的,即在很大程度上是自然的农民经济;②小  相似文献   

10.
全面实行和坚决贯彻党的调整方针,是当前一切工作的中心。商业部门也必须围绕这个中心,积极地为国民经济调整服务。运用商业工作,促进经济的调整,是列宁在领导苏维埃俄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一项伟大创举。1921年春,当俄国的国内战争刚刚结束不久,列宁立即领导广大劳动人民为恢复国民经济而斗争,并提出以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是一项有秩序的“退却”,它的实质就是对当时苏维埃俄国的国民经济实行全面的深刻的调整,以  相似文献   

11.
《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8卷(1919年12月—1920年4月)和第39卷(1920年5月—11月)收载的是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后期的列宁著作。第38卷相当于第1版第30卷的后半部,第39卷相当于第1版第31卷的前半部。国内战争最后一年包括和平喘息和苏波战争两个阶段。第38卷反映了列宁在和平喘息阶段的思想和活动,中心内容是工作重心从战争转向和平经济建设,集中全力恢复被战火破坏了的国民经济。第39卷反映了列宁为夺取国内战争的彻底胜利所进行的斗争以及为筹备和召  相似文献   

12.
1921年3月,苏维埃俄国在列宁的领导下被迫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改行“新经济政策”。在新经济政策的实践中,列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积极地通过新经济政策在苏维埃俄国进行了市场经济的探索,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对传统的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并首先从实践方面肯定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机制的结合。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市场化探索是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实践建设史上的一次极其重要的路线转变,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3.
1920年苏维埃政权结束了七年战争时期,迎来了和平建设的新时期。1921年3月,俄共(布)党的第十次代表大会上,提出和通过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过渡到新经济政策的正确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了全面的调整和改革,卓有成效地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巩固了苏维埃政权;保证了国家沿着社会主义的道路前进。这对于小农占优势的国家,在革命胜利后如何过渡到社会主义,则具有普遍的历史意义。对于今天正从事这种过渡的国家也将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俄国经历了反对国内外阶级敌人联合进攻的国内战争时期。1920年底,在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苏维埃人民取得了国内战争的伟大胜利,进入了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新时期。这是苏维埃俄国由革命战争转向经济建设的时期。革命导师列宁分析了当时国内外的形势,及时地把党的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并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迅速地恢复了遭受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为后来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习列宁在这一历史转折时期的论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苏俄国内战争时期,“战时共产主义”的实行造成人民群众生活困难,并导致国内政治危机的出现。列宁及时认识到党和国家工作的失误并决定改变政策。一方面,列宁领导俄共(布)采取“紧急的措施’’直接帮助人民群众;另一方面,列宁领导俄共(布)实行以改善民生为着力点的新经济政策,其措施主要包括实行粮食税、租让制和商品交换。列宁的实践,对于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即将问世的《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41卷,收载的是列宁1921年3月至6月期间的著作,相当于中文第1版第32卷中间的一部分内容。1921年3月召开的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纠正了苏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左”的错误,正式决定改行新经济政策。这是一次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大会,因此我们把有关这次大会的文献作为全卷的开篇。本卷收载了列宁在新经济政策开创阶段的重要著作,其中的《论粮食税(新政策的意义和条件)》一文,通常被看作是新经济政策在理论上的奠基之作。 一  相似文献   

17.
战时共产主义是苏维埃俄国于内战时期,在经济、政治和军事上遭受到巨大困难的条件下,从1918年下半年到1921年初所实行的一系列战时非常措施的总称。苏维埃俄国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反映了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在思想上的巨大转变和发展,同时也反映了社会主义的实践,总是不断地向人们提出新的问题,要求人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实践中不断把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推向前进。今天,重温这一段历史,对于我们加深学习和领会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显然是很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20年代初,苏堆埃俄国在国内战争结束后。进入恢复建设时期,但经济发展却面临着严重的主体动力危机,其重要原因在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缺乏对劳动群众的利益关怀。对危机的反思使列宁领导下的布尔什维克党实现了经济发展动力问题上的利益转向。实行了新经济政策。从而通过以人民群众利益为中心、以利益的驱动和引导为特征的经济发展动力机制和与之相适应的体制措施,使苏俄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列宁“当他宣布新经济政策时,他一刻也没有说这是战时共产主义的‘发展’或‘完成’。他非常坦率地说,战时共产主义是在当时的情况下可以理解的一个错误,新经济政策是改正那个错误和完全改变方针。”——(匈牙利)卢卡奇 1921年3月俄共第十次代表大会决议实行“新经济政策”,至1927年,这是前苏联经济学界讨论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第一次高潮,它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关于经济问题广泛的探讨和理论的突破,也是史无前例。 讨论是由列宁引发的。列宁在研究了新的社会环境,已改变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回顾战时共产主义的一切联系中介后指出,战时共产主义不是也不可能是符合无产阶级经济任务的政策。到新经济政策实施约半年的1921年10月,他在全俄政治教育局第二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坦然地承认:“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在经济战线上遭受了严重的失败,这次失败比高尔察克、邓尼金或皮尔苏茨基使我们遭受的任何失败都要严重得多。这次失败表现在: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党纲里却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基本任务。”只有改变政策,才能使国家摆脱国内战争和武装干涉结束以后所处的“严重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相似文献   

20.
1985年问世的《列宁全集》中文第二版第33卷,收载的是列宁1917年10月25日(公历11月7日)到1918年3月5日的著作,是十月革命后列宁著作的首卷。为便于介绍这一卷,有必要先对列宁十月革命后的著作进行一点综合说明。十月革命后,列宁作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人和执政党的领袖,他的著作大部分可以说是探索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其文献学上的一个特点就是出现了大量的“国务文献”。它包括列宁在从事国务活动时写下的各种决定、命令、法令、公务信件和电报以及在各种公文上作的批示和指示、在各种会议上作的报告和发言等。本卷所载列宁的191篇著作,大部分属于这一类。人们一般较为注意列宁的理论著作,往往忽视这些国务文献。其实,列宁十月革命后在很多情况下,正是通过制定苏维埃国家的方针、政策,阐述了自己的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