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品宁 《科教文汇》2009,(15):135-135,152
在新课程改革中,许多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地思考和大胆地创新,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对于语文作业,大多数老师还是因循守旧,没有作相应地思考和创新。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就新课程下语文作业布置进行了一番实践与思考:关于字词作业的布置;关于诵读作业的布置;关于实践生活作业的布置;关于研究性学习作业的布置。并总结出这样布置作业的五个显著特点:注重表现形式的丰富多样;注重语文与生活的密切相连;注重合作探究精神的发扬;注重学生个性品质的培养发展;注重自主创新思维的拓展。  相似文献   

2.
叶杰军 《内江科技》2012,(8):187-188
新时期的中职语文作业观应以生为本,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注重分层布置,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注重联系社会生活,增强学生感悟能力;注重综合运用,培养语文实践能力;注重课外阅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3.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教学六环节中的作业环节受重视的程度是相对弱化的。相对于语文课堂教学的百花齐放,语文作业的形式仍显得陈旧和单一。因此,加强语文作业校本化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在优化作业设计的研究与实践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更新理念,不要再把自己视作绝对的权威,而是要充分认识并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以及他们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并给学生提供参与作业设计的机会以及自由选择作业的权利。作业设计时要注重作业内容与形式的多样化,还要注重作业评价的创新。  相似文献   

4.
兰甜  吴支奎 《科教文汇》2023,(21):159-162
作业设计是小学高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双减”政策要求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使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但如今“双减”背景下小学高段语文作业设计主要存在在作业功能上忽视学生的素质培养、在作业形式上忽视学生的实践操作、在作业内容上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三个方面的问题。因此,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布置分层作业有利于落实“双减”政策的作业要求,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也有利于践行“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文章主要从作业的数量、难度和评价等方面分别展开分层作业设计策略研究,以期真正为学生的作业减负,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布置课后作业是语文教学环节之一,长期以来,语文作业的低效反馈是制约学生发展的因素之一,因此,合理安排作业布置、有效实施作业操控是一条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本文从新课程理念出发,试图突破传统语文作业的内容和形式,重新塑造新的高中语文作业观念,使学生在作业中获得乐趣、提高能力、发展自己。  相似文献   

6.
张奇飞 《科教文汇》2010,(11):97-98
布置课后作业是语文教学环节之一,长期以来,语文作业的低效反馈是制约学生发展的因素之一,因此,合理安排作业布置、有效实施作业操控是一条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本文从新课程理念出发,试图突破传统语文作业的内容和形式,重新塑造新的高中语文作业观念,使学生在作业中获得乐趣、提高能力、发展自己。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小学语文要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和优化。基于此,本文从五个方面详细介绍了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方法,首先教师在课堂中要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然后将教学与实践结合在一起;再次,应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最后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反思。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使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得到优化。  相似文献   

8.
学生怕做作业、拖拉作业大都是因为不喜欢千篇一律的练习形式。教学的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教学中,我考虑到低年级孩子的年龄及身心特点、知识层次和他们对事物的认识特征,同时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在作业的布置中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与尝试,用趣味作业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作业不再成为学生的负担,让智慧的火花在作业中闪烁!一、与音乐相融;二、同绘画结合;三、借表演展示;四、用实践探索;五、和家长竞赛。  相似文献   

9.
潘正方 《科教文汇》2014,(6):143-144
笔者在中职聋生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从英语教学内容、课堂教学、作业布置三个方面进行了英语教学生活化的尝试,引导聋生在生活中学英语,把英语应用于生活。  相似文献   

10.
笔者在中职聋生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从英语教学内容、课堂教学、作业布置三个方面进行了英语教学生活化的尝试,引导聋生在生活中学英语,把英语应用于生活。  相似文献   

11.
张焕瑞 《科学中国人》2014,(5S):178-178
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创新”人才的培养有赖于教育的“创新”。课堂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多方面的思维,使其智力活动多样化、丰富化,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多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本期特征集了各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方法与读者共享。注重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是当今数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中学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与思考。  相似文献   

12.
注重文本研读 提高教学实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最近几年,语文课堂教学变得越来越热闹了,画面、音乐等一些辅助教学的东西渐渐地淡化了文本的作用,学生是越来越喜欢语文课堂了。但我们冷静地思考一下:学生在语文课上的收获是不是越来越多呢?恐怕未必。《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文本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注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验。由此可见,无论何时,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文本的研读,从而实实在在地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3.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创造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其"生活即教育"理念影响甚广。新课程标准也是与其一脉相承的,意图将语文教学与生活相衔接,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语文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本文从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方法生活化和教会学生体验生活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把生活融入语文教学,真正做到"生活即教育"。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强调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我们语文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键就在于我们语文教师自身的学养、自身的文化积淀.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沟通课堂内外、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这需要我们教师实现其教学观念的开放,采取开放性的教学形式.语文是一门极其生活化的学科,课文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中学生正处于开始关注和思考生活的心理年龄阶段,他们对一切充满好奇和热情,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5.
苏德位 《科教文汇》2007,(9S):48-48
新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强调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我们语文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键就在于我们语文教师自身的学养、自身的文化积淀。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沟通课堂内外、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这需要我们教师实现其教学观念的开放,采取开放性的教学形式。语文是一门极其生活化的学科,课文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中学生正处于开始关注和思考生活的心理年龄阶段,他们对一切充满好奇和热情,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6.
本文着重谈了如何根据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贯穿新课程先进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现创新教学。注重学习主体的人文性、实践性、差异性;注重活动形式的开放性、合作性、多样性;注重教学设计的创造性、综合性、整体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章结合初中物理教学的实践,通过注重观察能力的培养,打开创新之门;注重实验能力的培养是创新之本;注重生产生活实际,开发创新之源;注重思维能力培养,突出创新之核心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赖业伟 《知识窗》2012,(8X):59-59
<正>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作文教学要教会学生搜集素材,从多角度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精彩之处,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创意地表达意思。然而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农村初中学生由于受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对身边的人和事物缺乏细致的观察和深入的思考,导致他们写作能力低下。以下是笔者总结出的几条提高农村初中生  相似文献   

19.
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布置作业相比较其他环节来说很容易被语文教师忽视.力求从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有关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规律,探讨有关作业布置的原则.并且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来谈谈在布置作业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用以供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化,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学习,新课程理念的确立,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教学评价等等诸方面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实践。本文力图从如何凭借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即小学语文教材进行拓展教学,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