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练习题     
三年级五年级一、先判断商是几位数再计算,并验算。672十6 1811令3 3204令4二、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十2=3624X() 2=72 今4 3三、9672一口一口 8十54320一口一口四、·想一想,再列式计算。1、从315里连续减去多少个3,结果是0?2、商是425,除数是5,被除数是多少?(韩颖)四年级  相似文献   

2.
为了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讲述计算过程培养和训练学生讲述计算过程是个重要环节,这样既能使学生理解算理又对学生进行了思维训练。如2)32的计算过程是:先用除数2去除被除数十位上的3,3里面有1个2,因为十位上的3表示3个十,因此得数1是1个十,写在十位上。3减2得1,十位上余1是1个十,把2落下来,这是12个1。再用除数2去除12,得6,是6个1,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九义教材数学第五册第39、40页例3和例4.总结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完成两个例题下面“做一做”中的习题和练习十第1—3题.教学目的:1.解决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1时要用除数去除被除数的前两位数的问题和商的数位问题.2.在理解的基础上归纳出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教学重点: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时要用除数去除被除数的前两位.难点:对算理的阐述.教具准备:可拆合的正方形计数板2块.每块里面有10行小正方形,每行10个,它表示1个百(参见例3下面的插图).教具准备:与教具相应的学具卡片.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4.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 ,根据这一学科特点 ,结合小学生的实际 ,我在教学中紧紧围绕教学内容 ,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收到了良好效果 ,具体做法是 :一、引深讲算理 ,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数学思维要求有条有理、有根有据、前后连贯 ,符合逻辑关系。如讲授“128÷4” ,先讲明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不够除 ,需要看前两位才能确定第一位商的位置 ,再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整个计算步骤 ,被除数最高位是1个百 ,1个百除以4 ,不够商1个百 ,所以要把这1个百变成10个十 ,与十位上的2个十合并 ,是12个十…  相似文献   

5.
笔者看了《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2005年第11期丘建永老师撰写的《!3309"是用“不够商1”说明算理吗?》一文,很受启发。丘老师认为,授课教师把#3309$与%3319&、’3329(两个算式商的十位上的算理混淆了。因为)3319*的被除数十位上的数是1,表示1个10,1个10除以3的商不够商1,应在商的十位上补0,这个0起占位作用;同样,+3329,的被除数十位上的数是2,表示2个10,2个10除以3的商不够商1,应在商的十位上补0,这个0也起占位作用。而3309的被除数十位上的数是0,表示0个10,由“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可知,0个10除以3商是0,而不是0个10除以3的商不够…  相似文献   

6.
"分桃子"(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P54)这节课的教学有两个难点,一是学生由于受表内笔算除法的影响,很难想到或难以接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二是按照教材的安排,把十位上的数能被除数除尽的数和  相似文献   

7.
修枝与缩句     
在教学中,恰当地打个比方,往往能唤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位三年级老师的缩句教学是这样进行的——课前,老师先在黑板上寥寥几笔画了一棵树;上课了,他就指着黑板上的树对学生说:“我们接触的句子好比一棵树,有主干和叉枝。我们今天讲的缩句,就是要把这些叉枝修掉,留下  相似文献   

8.
教学开始,教师让学生完成以下练习:(1)按准备题指导学生操作——先分单根小棒,再分整捆小棒.(2)填空:6是由( )个一组成的;60是由( )个十组成的;63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3)用竖式计算24÷8,56÷7.出示例1改编题:把26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根?分步进行教学:(1)指名列横式和竖式:26÷2,226~(1/2).(2)让学生拿出2捆(每捆10根)又6根小棒,要求把它平均分成2份.(学生分时,可能出现三种情况,一、先整捆分,再单根分,然后合并;二、先单根分,后整捆分,再合并;三、先拆捆,后单根分,再凑捆.)(3)教师分别让上述三种不同分法的学生口述分棒过程,并引导全班学生作出比较,肯定一、二两种分法比较简便、合理.(4)教师按第一种分法分棒操作,用谈话方式讲述计算过程:要先除什么数?(要先除十位上的数2)2个十除以2得几个十?(得1个十)这个"1"(商)要写在被除数的哪一位上?(要写在被除数十位上的数2的上面)再除什么数?……除完以后,要让2~3个  相似文献   

9.
数学练习题     
三年级 一、“‘375’这个数是百位数”这种说法对吗? 二、用1、2、3、4、5、6、7、8、9组成一个最小的十二位数,每个数字用一次,其余各位上是“0”,写成后读出来。 三、“70003050000”应该怎样读? 四、一个九位数,个位上是9,十位上是2,任意相邻  相似文献   

10.
上学期,数学课上,我做了这样一个尝试:讲完竖式后的练习课上,我让一个孩子到黑板上板演,写完后,让孩子讲一讲自己是怎么算的?是怎么想的?比如:15+27=?当时,我记得我们班的王晨是这样说的:“先写个10,再写1和十位对齐,5和个位对齐,2和1对齐,7和5对齐,先算个位上的5加7,因为5个珠子加上7个珠子是12个珠子,满十了就拨回十个珠子,向十位进一,个位写2,再算十位,1加2等于3,再加上进上的1等于4,就等于42.”孩子说得特别清楚,特别细致,超乎我预料的是,孩子会把计算过程和上课拨珠子的过程联系起来,下面听课的孩子也听得认真积极.于是我肯定了她的说法,并大加赞赏了一番,听课的孩子都投来了佩服、羡慕的目光.从她的眼神里,我也看到了成功感和自豪感.从那以后,她上课的状态特别积极.之后,在讲练习题时,我常常让好一些的孩子到前面讲.  相似文献   

11.
巧妙试商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学过表内除法和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在这部分内容中,学生掌握试商方法是关键。我们提供几个试商小窍门供大家借鉴。1.被除数的前两位是除数的一半,可试商5。例如,2454÷48,从试题中可看出24是48的一半,试除前三位为245,可直接商5,即48×5=240。结果接近并小于被除数的前三位。2.除数是被除数前两位的一半,可试商2。例如,368÷18,这道题中除数是被除数前两位的一半,可直接商2,即18×2=36,下一位必商0。3.除数与被除数的前两位上的数相差不超过10,且被除数的前两位上的数大于除数,可试商1。例如,275…  相似文献   

12.
从一则常规看课堂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日笔者偶然到城区一所小学,发现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规范整齐地书写着该班级的“课堂常规十条”。笔者将这颇具代表性的“十条”抄写下来,以对小学课堂管理中的一些误区进行剖析。这“课堂常规十条”是:l.上课铃响迅速进教室,不插位,安静坐好,等待教师上课。2.作好课前准备,摆好当堂用的课本及学习用具。文具盒放在课桌的正中上方,课本放在文具盒的下方,工具书和作业本放在课桌的右上方。3.上课专心听讲,独立思考,不讲小话,发言一律举右手,不敲响课桌,用普通话,声音洪亮。4.坐姿端正,左手臂向下,右手臂搭在左手臂上…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珠算除法采用商除法。它的数理和计算方法与笔算基本相同。但珠算也有不同的地方,如商的定位。珠算除法:除数是1位数时,从被除数的个位向左移2位定为商的个位;除数是2位数时,从被除数的个位向左移3位定为商的个位;……。除的时候按“够除隔位商,不够除挨位商”上商,等等。弄清为什么要这样定商的个位和按这样的方法计算,对讲清珠算除法的数理,提高教学质量都会有帮助的。下面是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粗浅见解。 1.为什么除数是1位数,商的个位要定在被除数的个位向左移两位上?能不能象笔算除法那样,商的个位就在被除数的个位上?不行。因为算盘上每一档只能表示一个数,如果取原被除数的个位当商的个位,一遇到有余数,一个档位无法既表示商又表示余数。例如7除以2,商3和余数1不可能在同一档位上表示出来。  相似文献   

14.
北师大芦咏莉教授在一次报告中讲了这么一件事:一位教高中三年级语文的老师给他刚刚考上北京大学的得意门生写了一封信,请这位高足给他新接班的学生介绍一下学习语文的经验,没想到这位学生在回信中只写了这么一句话:“上课不要听老师讲。”  相似文献   

15.
数学练习题     
三年级 1、填空。 (1)一个数十位上是8,千位上是最小的自然数,万位上是4,百万位上是最大的一位数,其余各位上的数字都是0,这个数是( ),读作( ),省略“万”后面的尾数写作( )。  相似文献   

16.
“丁零零……”悦耳的上课铃声响起。 马老师捧着厚厚的一叠作业本走进了三年级一班教室,他面带微笑,十分风趣地说:“这节作文讲评课,我请来了你们的爸爸。”同学们一听都惊奇地睁大眼睛寻找起来。“你们的爸爸在这里啊!”马老师指着作业本说:“上次请大家写一段话,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提出"分桃子"(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54-55页)这节课有两个难点:一是学生由于受表内笔算除法的影响,很难想到或难以接受一位数除两三位数商是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二是教材把十位上的数能被除数除尽的和不能除尽的,一位数除两位数和一位数除三位数同时出现在一堂课中,有一定的教学难度.我们的研究认为,巧妙利用"正迁移"是突破这些难点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拜读了《小学教学设计》2005年第4期孟宪果老师的《一个命题,两种观点》一文,笔者认为“被除数就是分子”的命题不正确,笔者赞同文中的第二种观点,即“被除数相当于分子”。首先,孟老师文中的“当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时,要用除数作分母,被除数作分子。可见被除数就是分数的分子”推理不妥。这里的“作”,讲的是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的方法,是“作为、当作”的意思,而不能当“是”讲。其次,“相当于”和“是”对联系的两种事物有不同的要求。“相当于”表示连接的两种事物在数量、形状、价值上差不多、配得上。“是”连接的两种事物必须具有同一…  相似文献   

19.
(一)教学目标 1.记忆。要求学生记住:①一位数除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够除的,要先除十位数上的数。②读除法算式中的两种方法。如26÷2或2),可以读作26除以2,也可以读作2除26。③商和除数相乘,结果等于被除数。要检查除法算得对不对,可以用商和除数相乘的方法来验算。题里要求验算的,要写出验算的竖式。④验算有余数的除法,要把商和除数相乘,再加上余数。⑤一位数除两位数,计算熟练以后,可以不写竖式,直接口算出得数。⑥一位数除多位数,先看被除数的前一位。如果前一位比除数小,就要看前两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的上  相似文献   

20.
《三顾茅庐》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主要讲刘备三次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上课伊始,学生就对课题质疑:“三顾茅庐”的“三”是“第三次”,还是“三次”的意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