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结合冰球运动和北方高校冬季体育教学的特点,认为冰球运动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具有特殊的优势,在强身健体的同时可以培养大学生良好品德与观念,培养创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2.
李冰  江娟 《体育世界》2009,(5):38-39
当前,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关注,而乒乓球运动有助于大学生学会与人相处,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通过乒乓球教学和比赛,施加特殊的教育因素,设计虚拟的社会环境,探索普通高校乒乓球教学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探寻提高普通高校乒乓球教学的有效途径,为高校体育教学方法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体育课程是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培养体育锻炼意识的主要阵地,而目前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存在较多弊端,无法满足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文章从社会发展对大学生能力的需求出发,对体育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在提高大学生运动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大学生各种社会实践能力与良好的意志品质,满足大学生对体育的需求,增强了大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社会适应能力是大学生步入社会、融入社会和改造社会的必备素质,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是现代冰雪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冰雪体育教育对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促进大学生之间的密切交流,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个性的完善。冰雪体育教育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途径有:整合冰雪体育课程开发资源,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效组织冰雪体育教学,提升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能力;创新冰雪体育课程文化,激发大学生的生命活力;融入就业理念,实现冰雪体育教育的双向建构。冰雪体育教育贯穿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对于大学生认识自我、学会合作、全面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孙玉巍 《冰雪运动》2011,33(5):51-56
社会适应能力是大学生步入社会、融入社会和改造社会的必备素质,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是现代冰雪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冰雪体育教育对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促进大学生之间的密切交流,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个性的完善。冰雪体育教育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途径有:整合冰雪体育课程开发资源,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效组织冰雪体育教学,提升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能力;创新冰雪体育课程文化,激发大学生的生命活力;融入就业理念,实现冰雪体育教育的双向建构。冰雪体育教育贯穿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对于大学生认识自我、学会合作、全面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刘可 《体育世界》2007,(6):36-37
学校体育对培养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体育教学的社会学功能进行剖析,寻找出体育教学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途径,为大学生毕业尽快溶入社会参与竞争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北方高校冬季体育教学创新与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2,自引:12,他引:0  
以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为视角,论述了高校冬季体育教学对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作用。认为高校冬季体育教学应采取教学模式创新、教学考核体系创新等手段,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与锻炼身体的能力,从而达到对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试论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育锻炼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文章阐述了我国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有关因素。目的是通过本文能引起人们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在教学中利用体育教材本身的特点,做到育体育心相结合,充分发挥体育在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方面的特殊功能,提高大学生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为适应学习型社会,满足21世纪人才素质结构的要求和符合普通高校体育教育功能的特点要求,结合教学实践,就体育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终身体育能力培养作为突破口,对普通大学生终身体育能力构成的要素和大学生终身体育能力培养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陈纲 《体育世界》2009,(12):21-22
大学生体育能力水平,集中反映了大学体育教学的质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突破单纯运动技术教学,加强培养体育能力,适应现代社会进步的需要,迫切要求提高每个大学生的素质,这些素质包括每个人对自已的身体能够自行培育,锻炼和养护的能力。如何培养大学生的体育能力,是所有高等院校在改革中应该重视的问题,也是教育发展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11.
王新  李宁 《体育世界》2010,(11):85-86
大学生体育能力水平,集中反映了大学体育的质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改变一往单纯运动技术教学,加强培养体育能力,适应现代社会进步的需要,迫切要求提高每个大学生的素质,这些素质包括每个人对自己的身体能够自行培育,锻炼和养护的能力。如何培养大学生的体育能力,是所有高等院校在改革中应该重视的问题,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大趋势。  相似文献   

12.
王变英 《体育世界》2007,(8):99-100
本文旨在通过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内涵、构成要素和培养途径的探讨,以期推动体育教学中大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增进健康教育为目的,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思想,解决大学生走向社会继续锻炼身体的习惯。  相似文献   

13.
张成胜 《体育师友》2012,35(5):56-58
高校是大学生成才的摇篮,也是大学生接受学校公共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同时也是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衔接的桥梁,它对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起着重要作用。文章以终身体育思想为视角,探讨终身体育和高校公共体育之间的关系以及高校公共体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校教学与发展的有效途径,为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体育小群体教学促进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问卷调查与比较实验等研究方法,对大学生体育课程选项教学中采用体育小群体教学形式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显示,体育小群体教学对于培养和发展大学生亲社会行为有独特的促进作用,能为学校体育提供一种新的选项教学模式或教学结构,对推进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5.
社会适应能力培养是新时期高校体育课程的重要培养目标;元认知学习理论是适应现代教育理念的新的教学理论,必将对高校体育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文章主要运用实验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考察了元认知体育教学对大学生体育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教学中实施现有的提高元认知水平的方法、措施可提高大学生的元认知水平;大学生体育方面的社会适应情况处于基本适应状态,与相关培养目标存在一定差距;元认知体育教学可有效地提高大学生体育方面的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体育能力水平,集中反映了大学体育教学的质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突破单纯运动技术教学,加强培养体育能力,适应现代社会进步的需要,迫切要求提高每个受学生的素质,这些素质包括每个人对自己的身体能够自行培育,锻炼和养护的能力。如何培养大学生的体育能力,是所有高等院校在改革中应该重视的问题.也是教育发展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17.
浅论高校体育教学中应坚持的理念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书鹏 《体育师友》2010,33(5):62-63
高校体育教学对于培养大学生健康体魄、完善人格和增强社会适应力具有重要作用。高校体育教学理念对体育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高校体育教学秉承的理念原则直接关系到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和实践效果。高校体育教学应按照大学生的特点,坚持有效性原则、主体间性原则、学生参与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  相似文献   

18.
王丰秋 《冰雪运动》2011,33(6):83-87
面对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只有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能社会的需要,大学生只有在体能、智能和人格等方面的协调发展,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冬季体育冰上课教学使大学生的个性与冬季体育教学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和改变,因而个性也就在其中得到充分展示与发展;在培养大学生的运动技能的同时,培养其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集体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刻苦耐劳、顽强拼搏精神;对健康个性的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合作能力、竞争能力、创新能力等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冬季体育冰上课教学中,体育教师应构建冰上体育教学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的理念,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才能满足大学生个性的需求,才能调动他们参加冬季体育冰上课学习的积极性;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培养个性鲜明,富有团队意识、协作精神,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创造能力和抗挫折能力的大学生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构建良好的冰上教学环境,并利用不同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有效地培养、提升或塑造大学生适应不同职场、社会职务或角色的健康性格与多种能力,引导个性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体育能力及其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培养大学生的体育能力,为其终身体育奠定坚实的基础是大学体育的重要任务。文章论述了大学生体育能力的定义、构成要素,论证了培养大学生体育能力的本质就是落实和贯彻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要求,提出应从重视大学生体育能力的综合培养、不断探索新的体育教学模式、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精心设计体育课程等几方面落实大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工作。  相似文献   

20.
论高校体育教育对大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专  李平 《四川体育科学》2006,(2):94-95,98
高校是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重要阶段。只有使学生真正具有了体育意识,才能实现大学生体育和社会体育的接轨,也才能真正实现《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的奋斗目标。所以,必须把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作为高校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使其培养的对象在大学毕业后,仍然能够成为终身体育锻炼者,为国家建设保证良好的体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