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脚踏实地地恪守上天赐予我们的职责,关注每一个微妙的细节,就犹如长久地保持着一个姿势向前俯冲。是你——凡·高,用微妙的细节创造了这个世界的奇迹。或许是你卓越的天赋闪烁的光芒太过耀眼吧,上天让你的一生饱受痛苦的折磨。当世人盲目地追求于将画面的景象无限扩大,执著于用雄厚的建筑、澎湃的大海来显示其作品的高雅时,你却默默地低下头去,用几根稻穗或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黝黑的农民,甚至仅仅是发黑的土豆和朝天的向目葵来描绘你心中的画面。不解的人们  相似文献   

2.
形象思维再创造过程足一个十分微妙的心理运转机制,本文就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形象思维再创造的原理作些试探,或许会有助于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中。  相似文献   

3.
音乐的形式与内容在音乐美学界是一个引起广泛关注与讨论的话题,音乐的内容与形式是一种很微妙的关系。对此我们要有一个辩证的认识。对音乐的形式与内容进行分析时,应站在实事求是的角度上客观地去看待它们。  相似文献   

4.
<正>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永恒的内容,我的语文教学一直是围绕"文化·生活·积累·思维·经营"十个字来组织教学引领学生复习迎考的(参见《中学语文》2011年第12期《挖掘文化底蕴延伸语文课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科书(含读本)中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它传承着有文字记载的几千年的中华文化,我把它奉为"圣经",把自己当做一个讲故事的人,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剖析,来慢慢地阐释其微妙的文化、文化的微妙。有的老师粗略地讲讲教材,更多地把时间花在做练习、  相似文献   

5.
巴黎和会召开之时,正值1918年大流感第三波爆发之际。作为和会关键人物的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和会决策的关键时刻,患上了严重的流感。这一偶然的、看似微不足道的事件,很可能微妙地影响了巴黎和会的决策过程和决策结果,进而微妙地影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格局和历史走向。  相似文献   

6.
人性善与恶的争论已经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了,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微妙的人际关系和利益冲突可以使人的个性尽情张扬,人性的善与恶会出现相互的转化。所以不能简单地界定一个人是善是恶,因为个体往往是善与恶的综合体。  相似文献   

7.
义和团运动时期的军民关系受各种因素的制约,经历了一个对抗———联合———对抗的转换过程。义和团运动走向高涨之际乃是军民关系呈现微妙变化的起点,本文从三个方面揭示了此间直隶团民与清军的微妙关系。  相似文献   

8.
高微 《青年教师》2009,(9):34-35
作为老师,需要用心去发现孩子的优点。老师的一个眼神,会有许多学生去捕捉,并在他们幼稚的心里产生微妙的变化,也许会影响孩子一生。对于一些棘手的问题,我争取另辟蹊径,艺术地回避,采取迂回战术。  相似文献   

9.
语言,我这儿说的就是汉语,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都不陌生,从娘胎来到这个世上,就生活在这个环境中,从呀呀学语到完整表述一句话却是一个漫天而又复杂的过程。从完整表述一句话到如何更好地驾驭语言,更好地发挥语言作用也是微妙而复杂的。  相似文献   

10.
潘多拉盒子     
“四月天/梅雨厌厌在窗前/淋湿的燕在屋檐……”又是一个四月天,春风徐徐吹过,一个隐藏在我们内心世界的微妙的小东西开始蠢蠢欲动,迫切地等待着有人来开发其巨大的潜能,它就是——我们的EQ(情商)。  相似文献   

11.
王媛媛 《中国教师》2012,(15):56-57
<正>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脑海深处,总有某些微妙而清晰的记忆,挥之不去、历久弥新。这些记忆或许是一件很不起眼的小事,或许是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这些微妙的记忆带着最初的欣慰与感动、惭愧与阵痛,时时鼓励着我们、鞭策着我们,给我们以力量和警  相似文献   

12.
在世界众多不同的语种中.汉语可以称得上是感情色彩最为丰富的一种了。喜怒哀乐的细微差别,阴晴圆缺的微妙变化,都能够在汉语中找到一个精确的词语加以描述。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词语的感情色彩也在不断地演变。  相似文献   

13.
猛虎和蔷薇     
英国当代诗人西格夫里·萨松曾写过一行不朽的警句:"我心里有猛虎在细嗅蔷薇。"可以说这行诗是象征诗派的代表,因为它具体而又微妙地表现出许多哲学家无法说清的话;它具体而又微妙地表现出人性里两种相对的本质,但同时更表现出那两种相对的本质的调和。  相似文献   

14.
食物与性格     
世界上还有比吃东西更快乐酌事情吗?一个人再有绅士风度,饥饿难耐的时候也会不顾一切地狼吞虎咽.更何况是动物呢。食物会影响动物的性格哦!动物的性格与食物之间存在着很微妙的联系,喜欢吃肉的家伙们大都很凶猛,  相似文献   

15.
琐事     
正微妙地享乐,微妙地受苦。为使人生幸福,必须热爱日常琐事。云的光影、竹的摇曳、雀群的鸣声、行人的脸孔——须从所有日常琐事中体味无上的甘露。问题是,为使人生幸福,热爱琐事之人又必为琐事所苦。跳入庭前古池的青蛙想必打破了百年愁忧,但跃出古池的青蛙或许又带来了  相似文献   

16.
精致的解读,就是紧扣文本,读出其“微妙”来。它包含能从正面读出文本的“微妙”和能读出文本中常人所不能察觉的“微瑕”两个方面。精致的解读,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是语文阅读教学应矢志不渝地追求的崇高境界。  相似文献   

17.
精致的解读,就是紧扣文本,读出其“微妙”来。它包含能从正面读出文本的“微妙”和能读出文本中常人所不能察觉的“微瑕”两个方面。精致的解读,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是语文阅读教学应矢志不渝地追求的崇高境界。  相似文献   

18.
明太祖朱元璋是对明清两代有着巨大历史影响的特殊人物。《儒林外史》中涉及明太祖的评断,从社会各层面人物的视角出发,反映了一个立体多面的太祖印象,有着丰富而微妙的文化内涵,艺术地表现了康乾盛世下社会政治的真实面貌。透过小说不同层面人物的视角,结合相关史实,探析印象背后微妙而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以看到,作为一个秉持公心的汉族知识分子,明太祖情结在吴敬梓身上也烙下了深深的印痕,但他超越了狭隘的民族性,站在客观的高度进行评断,既总结历史,又绾结现实,对明太祖形象进行了多视角、多侧面的审视,体现了一个汉族知识分子对其所处时代的反思和超越。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中的贾府有一张巨大的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网,平儿之所以能够在这样一个等级森严的环境中生存,与其采取的策略中自觉不自觉地运用儒家文化有着直接的关系。正是儒家文化中的"中庸"、"和为贵"等生存观念,使得平儿在贾府上下左右微妙的关系中进退自如,在夹缝中顽强地生存了下来。  相似文献   

20.
钱睿含 《海外英语》2012,(14):184-185
詹姆斯·乔伊斯的《阿拉比》描述了一个小男孩对自己朦胧爱情的浪漫追求,在经过漫长又焦急的等待之后,最终爱情之梦以破灭作结。乔伊斯在他的文学作品中采用"精神顿悟"去阐述他的美学艺术,并且他运用自己独特的"微妙写实"手法,展现出《阿拉比》中的作品客观性及主人公的精神顿悟,从而生动的表达了主人公微妙的心理变化,带给人们淡淡的忧郁气息,以此证明了乔伊斯"于微妙中见真实"的创作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