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五代时期花鸟画华贵绮丽的画风中,徐熙独树一帜.其代表作品<雪竹图>以墨为主,以色为辅,讲究墨与色的辅成结合,是花鸟画表现形式与技巧的一大创新,是传统花鸟画重心由工笔设色向水墨过渡的重大转折点.徐熙野逸画风的出现,为两宋开始兴起的文人画奠定了基础,对其后的花鸟画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陈淳独特的水墨写意花鸟画风格对清代文人世花鸟画发展有一定影响,无论从诗、书、画的结合上,还是笔墨的淡雅的体现上,及题材的选择上都达到了文人画至真至美的高度。在当时的绘画领域里,文人画创作占有重要地位,细观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等清代花鸟画大家,他们的作品都受陈淳画风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张冉 《文教资料》2012,(6):97-98
水墨工笔花鸟画的出现和发展,是花鸟画史上由"富丽堂皇"的院体工笔花鸟画向"以写胸中逸气"的明清大写意花鸟画的转折。水墨工笔花鸟画形态是伴随着整个中国画的水墨审美发展进程,并结合花鸟画给观者视觉美感的特点发展起来的。水墨工笔花鸟画在元代成为花鸟画表现的主流形式,到了当代,由于现实物质生活的极大满足,人们开始追求纯粹精神,水墨笔工花鸟画因其特有的花鸟美感和水墨的本真特点重新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水墨工笔花鸟画形态,是审美发生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在花鸟画蓬勃发展的今天,如何确立地域花鸟画创作的思维理念和个性化的表现方法.无疑是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依据长白山区特定的地域资源,探讨和分析了长白山区的文化资源(民间美术)和自然资源对花鸟画的制约和影响。得出花鸟画无论在文化的含概上.还是在题材的选择上.都存在强烈的地域特征。并认为长白山区花鸟画创作应在地域资源的基础上走大包客观念的创作道路。  相似文献   

5.
中国花鸟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世界画坛独树一帜.它作为中国画的三大画科(山水画、人物画和花鸟画)之一,顾名思义,表现的是花卉和禽鸟.但从广义上讲,可以说凡是人物、山水之外的题材,都属于花鸟画的范畴.  相似文献   

6.
中国花鸟画自从魏晋时期萌芽以来.历数发展,直到明代文人画潮流中,写意花鸟画终于勃兴起来。特别是徐渭独树一帜,创立了水墨大写意花鸟画风.史无先例,开一代先河。水墨写意画到徐渭手里比前代更为简练、奔放,技法更为丰富,更加直抒性灵,从根本上完成了水墨写意花鸟画的变革.真正地成为“大写意”。  相似文献   

7.
在花鸟画的发展中,折枝花鸟是传统花鸟画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画面程式,和始于五代的全景花鸟是最主要的两种图式,但同样也存在着图式的发展和探索。如发展到了近现代的山野花鸟画,在潘天寿等人的作品中又焕发出新的生机,另外还有众多异彩纷呈的当代转换实验,这些都为当代花鸟画的发展提供了可贵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一般说来,同一绘画体系下不同题材的绘画作品在发展与演变的过程中,其艺术理念与技法材料都应当是在同步发展的。可是工笔画发展到宋代这一文学艺术全盛之时,人物、花鸟、山水在表现手法上出现了不同,山水画因其表现对象特殊性导致与人物花鸟不同的技法与风格,但是同为勾线染色的人物画和花鸟画却在造型法则上发展不平衡。花鸟画呈现出精致人微的高度写实的造型法则,而人物画是一种相对概括与提炼的装饰性的写实法则。二者同样生在“皇家”出自“院体”却出现了“同体不同法”的现象。这种不平衡是因为二者有着不同的学习方法传统、各自的绘画理论、封建礼教的影响、题材的功能有所侧重、以及尺幅大小的几个方面原由使然。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9,(89):158-159
中国水墨花鸟画博大精深、极具底蕴,为我国民族精神的象征。在新课改背景下,人们对小学美术水墨花鸟画课程的开展愈发重视,通过开展这门课程利于文化传承,也利于增强小学生的文化底蕴,推动小学生的长远发展与进步。所以,对小学美术教师来说,应积极开展美术水墨花鸟画教学,在教学期间还需兼具趣味性和文化性,让小学生能够对水墨花鸟画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以更好地提升小学生在水墨花鸟画课堂中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10.
一、山水题材与山水诗的区别和联系 所谓题材,是指构成文学和艺术作品的材料,即作品具体描绘的生活事件或生活现象。山水题材,就是作为材料而出现在作品中的对山水的描绘。诗歌中有山水题材并不表明即是山水诗。作为山水诗至少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第一、诗中对山水的描绘较多,山水是该诗的主要表现对象。第二、山水是该诗的主要审美对象。  相似文献   

11.
王振冬 《文教资料》2012,(4):82-83,87
中国花鸟画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画风传承画派渐成,其中也有革新和突破。明代中期的写意花鸟画画风放逸,讲究笔墨情韵,无论在美学思想还是表现形式上都臻于成熟。主要集中在江南地区以"明四家"沈周为代表的吴门画派,在沈周的绘画中所体现出的追求生命内涵,讲究趣味的艺术语言,影响和启发了与他同时代以至后世的花鸟画家,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沈周对水墨写意花鸟画发展的进程具有革新意义,对后世影响极大,花鸟画的发展从沈周开始进入了一个全新时期。深入了解沈周水墨花鸟画,从中学习其丰富的文化艺术内涵和艺术技巧,有利于为现代水墨花鸟画的创作提供可能的帮助,丰富现代花鸟画的创作形式。  相似文献   

12.
中唐时期,"游记之祖"柳宗元以"漱涤万物,牢笼百态"的文笔表达了永州柳州山水"旷如"和"奥如"的特色:"旷如"为出,多为宜登高望远,使人心旷神怡的全景;"奥如"为入,多为曲径通幽,令游者妙会于心的近景.他以大智若愚的心态投迹山水,表现"浩乎沛然"的特异山水,创造出了泛发着勃勃生趣的山水游记作品.  相似文献   

13.
“花鸟画”在我国绘画中,是一门独立的画科。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以动植物为主要描绘对象,包括花、树、石、鸟、兽、虫、鱼等。中国花鸟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过历代画家不断地创新和探求,成为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的传统艺术,并产生了丰富多彩的风格和流派。花鸟画从表现技法上归纳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9,(90):153-154
在水墨花鸟画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课程的导入设计,鼓励学生多尝试,为学生创造实践创作的机会,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理解,灵活选用教学方式方法,以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力。使学生创作出具有个性特征,富有内涵的水墨花鸟作品,提升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鉴赏力。  相似文献   

15.
一、山水题材与山水诗的区别和联系所谓题材,是指构成文学和艺术作品的材料,即作品具体描绘的生活事件或生活现象。山水题材,就是作为材料而出现在作品中的对山水的描绘。诗歌中有山水题材并不表明即是山水诗。作为山水诗至少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第一、诗中对山水的描绘较多,山水是该诗的主要表现对象。第二、山水是该诗的主  相似文献   

16.
本文简述了写意花鸟画通过用墨和用色的丰富变化,来表现画面的前后层次在空间里的特征.用墨和用色只是表达花鸟画作品趣味的基本手段,具体因人而异.写意花鸟画的用墨和用色正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地创新.  相似文献   

17.
陈洪绶是明末一位充溢着真挚情感的艺术大家.他擅长人物、精工花鸟、兼能山水,尤擅版画,是一个全能画家.陈洪绶虽未达长寿之年,可他一生的作品糅合性情,不断汲取,愈老愈精,他的花鸟画作品更是入三境,即少而妙、壮而神、老则化,越到晚年,作品数量与质量也越多越精.  相似文献   

18.
花鸟画作为绘画形式,比山水、人物出现早。它经历了宋、明、清、现当代等四个大的鼎盛发展时期。长安画派多擅花鸟,是花鸟画在现当代发展中的一个高峰。张施民师承“二蔡”和康师尧,但更重自己的创新和发展,他在花鸟画创作上有自己的不少特点,他是长安画派的第二代重要画家。  相似文献   

19.
潘天寿先生在20 世纪初的激烈思想变革中,主张中西绘画拉开距离,汲传统文化之精华,用现代绘画的观念改造了中国传统花鸟画,强调艺术创作的民族性与时代性.文章对潘天寿花鸟画作品构图的立意、用笔、墨色、审美意蕴的现代性进行了探讨:其画作构思独特,构图生动,蕴动于静,造型形式多样,作品笔墨空灵,拙趣横生,他成功地实现了传统花鸟画构图审美范式的突破.今天对潘天寿先生花鸟画构图审美意蕴的现代性解读,更应继承其精神性,注重对其思想性的解读.对当今花鸟画的创作而言,更应超越传统图式的束缚,极力寻求拓展画面的表现新空间,使当代花鸟画呈现出多样化的表现新形式.  相似文献   

20.
宋代以后,文人画逐渐兴起,使花鸟画的画风由工整细腻逐渐向水墨写意转变,到明清时期,写意花鸟画走向成熟。文人花鸟画在造型上讲求"似与不似之间",审美上注重状物抒情、托物言志;技法上重视笔精墨妙、神完气足;形式上诗书画印相得益彰。文人画的产生使花鸟画由工笔向写意发展,使花鸟画的思想内涵和意境更加深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